摘要:连语论作为一种自八十年代起新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备受关注,一般是以构成连语的主导词的品词性以及与其组合的从属名词的格形式为基准来进行研究的。目前,雖然周彤(2012)对以形容词为主导词的连语进行了系统的记述,但是从连语论的角度考察形容词的多义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运用词组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词组“N1ガN2ニ近い”为中心,结合语料库中的相关例句,对作为主导词的多义形容词“近い”进行研究。
关键词:连语论;“N1ガN2ニ近い”;语义关系;“近い”的多义性
一、先行研究
目前,对于以形容词为主导词的连语的研究主要是通过ガ格名词,ニ格名词,ト格名词で格名词,カラ格名词,マデ格名词与形容词的组合来进行的,且已渐成体系,但是针对个别形容词的多义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连语论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于语料库中的相关语例,考察连语“N1ガN2ニ近い”包含的语义关系类型以及“近い”的多义性。
二、连语“N1ガN2ニ近い”中的“近い”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搜集使用了连语“N1ガN2ニ近い”的例句(需要考虑到在实际运用中,格助词“が”被主题化为“は”,或以“も”的形式出现,或被省略的情况),并且对以上例句中的此类连语的语义类型进行分类,从而分析“近い”的多义性。
(一)距离关系
1.空间距离
(1)銀行はホテルに近く、デパートの一階にある。
(2)あそこはアメリカの南端に近い。
(3)心臓に近いところがちょっと痛かった。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与“近い”构成表示空间距离小的连语的ニ格名词N2主要是场所性名词,(例(1)的“ホテル”),也有方位名词(例(2)的“南端”),还有具有场所性的物名词(例(3)的“心臓”)等。另外,其他经过场所化的非场所性物名词(例(4))和人名词(例(5))也能和“近い”构成此类连语。
(4)部屋のベッドのところに近く、ちゃんと置いたほうがよい。
(5)あの人のそばに近いところへ行く。
2.时间距离
(6)もう時間は12時に近く、授業が終わるだろう。
(7)13世紀も終わりに近い。
例(6)(7)中的ガ格名词N1(“時間”、“13世紀”)和ニ格名词N2(“12時”、“終わり”)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N2作为与N1比较的基准,二者与“近い”组合后可以表示时间的间隔小。
3.事态距离
〈一〉由抽象名词构成的到达基准
(8)今、理想に近い暮しを送ていた。
(9)自由が欲しいという欲望にも近かった。
例(8)的“理想”和例(9)的“欲望”均是抽象名词,可以作为到达的基准,与“近い”结合后,构成表示距离要达到的目标值或者期待值的间隔小的连语。
〈二〉由数值构成的到达基准
(10)この平均値に近い値を求めてきた。
(11)駅は満人に近い状態になった。
N2(“平均値”“満人”)是表示数值的名词,作为N1(“値”“駅”)要达到的基准,与“近い”结合后构成的连语表示N1达到N2表示的目标值或期待值的距离之近。
(二)类似关系
(12)葉の厚さが紙のように薄く半透明に近い。
(13)これは洋画に近い表現のものだ。
构成此类语义关系的连语通常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N1(“厚さ”“もの”)是本体,N2(“半透明”“洋画”)是喻体,与“近い”结合后,表示N1和N2具有相似性,其中N2是判断相似性的基准。
(三)相近关系
(14)苦しみに近い救いを求める声を出した。
(15)多くの国の予防接種はどちらかといえばアメリカの制度に近い。
如例(14)、(15)所示,N1(“声”“予防接種”)和N2(“苦しみ”“制度”)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由量到质的改变,因此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与“近い”组合构成的连语可以表示两者关系的相近。
(四)人类关系
(16)僕の家は親父が非常に面白い男で、僕は親父に近かった。
(17)そして、自分に近い同士が集まる。
以上两例中,N1(“僕”、“同士”)和N2(“親父”、“自分”)都是表示人的名词,与“近い”组合后构成的连语表示两人关系的亲密。
三、结语
通过对语料库中包含连语“N1ガN2ニ近い”的例句的分析可知:连语“N1ガN2ニ近い”包括多种语义关系类型,分别表示距离关系(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事态距离),类似关系,相近关系,人类关系。与此对应,“近い”也具有多种含义,分别表示N1和N2空间距离之近,时间距离之近,事态距离之近,以及N1和N2的相似性,相近性,亲密性。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ニ格名词与“近い”的组合,作为今后的课题,将对“近い”与采用其他格形式的从属名词构成的连语进行分析,尝试从连语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记述“近い”作为主导词的连语的语义关系类型和在不同连语中的“近い”的多义性。
用例出处
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参考文献:
[1]言語学研究会(1983)『日本語文法·連語論(資料編)』むぎ書房.
[2]周彤(2012)『現代日本語における形容詞的な連語について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鈴木康之(1996)「国際的な言語研究としての連語論」『国文学:解釈と鑑賞』至文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