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经历过无数个早晨,对很多人来说,每个早晨几乎都是相同的。蒋殊写的,似乎也不是一个特殊的早晨,而是农村中一个平凡普通的生活场景,但是,她观察得很细致,细致到一根鸡的羽毛,或一个孩子的神情。于是,便从这淡淡的生活中,流出了淡淡的味道。
记不清鸡鸣了几次之后,女人的手推过来,先是轻轻的,再后来就成了狠狠的,还夹杂着几声责怪。赖床的孩子们,一个个带着热乎乎的身子被从被窝里揪出来,坐在炕头依旧哈欠连天。及至坐上很长一阵完全醒过来,才慌得快速找被圧在被子下卷在炕角的衣裤,穿着系错扣子的衣服下地,草草到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脸盆里应付一把,水珠都不擦便拎起书包跑出家门。
院子里,鸡们刚刚被放出来,正在用力抖动被挤压得有些不成形的羽毛。有一只估计也是在夜里被挤狠了,竟跑过来用力啄了一下另一只的脑门。这只一下便怒了,反身回击。两只鸡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在清晨的院子里打起架来。一些鸡躲得远远的,一副见怪不怪事不关己的姿态;一些鸡却忍不住驻足观看,嗓子里还咯咯着似乎在助威更在进一步点燃双方的气势。正激烈时,女主人将几把玉米哗地洒在院子里,事不关己的鸡们早已看到,哗啦一下冲过来;驻足观看的鸡们也迅速扭身,加入抢玉米的行列;打架的两只鸡立时有了些尴尬,只是它们挺直的脖子、张开的鸡毛和发怒的鸡冠一时难以恢复原状,依旧真楞楞对峙着。很快,其中一只忍受不了玉米的诱惑,抢先解除了武装,迫不及待地冲进那一堆鸡群里。另一只,终于也无法坚持,不情愿地松下来。很快,它便忘记刚才打架的事,竟然挤在与它对峙了许久的那只鸡旁边,温暖地吃起来。
狗早就睡醒了,或者整个晚上它都没有好好睡,然而它总是最清醒的。看到鸡们吃得津津有味,它扁扁的肚子也有些受不了了。然而它的早饭还要等至少一个时辰,要等到孩子们早自习回来,等到男主人从地头回来,等到女主人忙完早晨的杂事做好早饭,还要等到主人一家吃完饭,剩下的饭才能到了它的盆里。也因此,这个早晨,它极度清闲也极度无聊。于是忍不住要去挑逗一下那些吃得津津有味的鸡。它摇摆着踱到鸡们中间,把鸡们呱呱呱惊得四散开来。及至看清了是与它们朝夕相处的狗时,鸡们便不再害怕,继续把头伸向地上的玉米。可狗似乎对鸡们的不在意感到生气,竟猛地跳了一下,让鸡们大大后退一步。多年来它们虽然和睦相处,然而鸡们还是有些摸不清狗脾气,脑子里也会不由得浮现出狗与狗之间凶狠的打斗,更会想到曾经狗与一条狼之间血淋淋的你死我活。鸡们真的不敢再去啄地上的玉米,只呆呆地警惕地看着狗。这个时候,狗却突然感到自己的无趣。或许它已经意识到了,吓唬一群弱小的鸡,算什么本事?于是它害羞地一低头,夹着尾巴跑下坡,去找下院的狗玩去了。
院子下面的小路上,几个孩子飞快地跑着。到了一个路段,齐刷刷隔过一地玉米朝着对面喊:
“小兵,快走!”
“香香,要迟到了!”
“来了——”被喊到的孩子,往往也是披头散发,边系扣子边提鞋从玉米地边缘的小道上飞奔向喊他们的孩子。刚才喊过了的孩子们并不彻底停下来等,一直在用较慢的速度前行,后面的孩子便越发快速。期间有人发现鞋带还没系,有人也会把本就没拿稳的书包掉地上,然而他们总是低头迅速拾掇好这一切,很快追上前面的,于是一群更多的孩子便甩开双腿快速跑起来,嘻嘻哈哈跑向学校。
鸡们也吃饱了,三三两两相跟着散向院子外面的庄稼地,山坡上。没了孩子们和鸡狗的院子里,也没了那么多生气,却多了难得的清静。男主人天一明便已经在地头劳作,整个院子里只剩下女主人。她将一锅凉水放在火上,将不必淘洗的黄灿灿的小米,以及前一日刚刚挑回家的南瓜红薯洗干净,切成块放在锅边,又把二升不亚于小米颜色的新鲜玉米面倒在盆里,只等水开。
这个间隙,她拿出一把大扫帚,哗哗扫起院子。经过一夜的秋风,院子里的落叶又多了一层,有些已经枯死,有些还残留着些许生气。女人不会想到那么多,更不会怜惜哪一片叶子,她的手头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仅仅眼下,她最要紧的是在孩子们放学前,在男人带着一身被露水和泥土打湿的衣裤归家前,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把热乎乎的水在脸盆里准备好。早晨走得急,孩子们根本没有好好洗脸。吃完早饭,她必要逼着孩子们一个个把脸洗干净,包括脖子。她想不通,孩子们为什么总是不爱洗脸,更不爱洗脖子,这件事情,她已经做了一年又一年。她没有别的办法,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继续一年又一年再做下去,直到孩子们彻底长大,直到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女主人想了这样想那样,手下的速度却丝毫没有慢下来。院子里那些树叶、鸡粪和杂物已经被她扫出院子,扫至院子外边的坡下面。她的鸡们有一些正散在半坡,认真地刨拣着什么东西。抬头,下院的烟囱正袅袅升着轻烟,与她家的遥遥响应。下院的女人正在磨台旁的铁丝上晾晒着被哪个孩子在夜里尿湿的床单,边晒边骂。
她笑着叫一声:“早晨吃啥?”
对方扭头回:“捞饭吧!”又说:“新米,你下来盛点先尝尝,就那个新品种!”
“昨天还说去磨坊呢,谷子都装起放好几天了。”答话中,她听到锅里水开的声音。于是一溜跑回灶台,将暖瓶灌满,又舀出一瓢滚烫的开水,然后把小米、南瓜、红薯统统煮进锅里。
开水很烫,她还是不敢太多耽搁,开始和玉米面。一股水倒进去,她的一只手也紧接着进去,几次被烫得甩来甩去。然而玉米面的香味,也让这滚烫的开水彻底浇出它独有的浓香。女人边和面,边深呼吸。
一阵风吹进院子,顺带吹回幾只鸡。透过窗玻璃她看到,那只花鸡正在它自己的蛋窝下徘徊。算算,今天是它生蛋的日子,与它一起生蛋的还该有一只黄鸡和一只黑鸡。
锅里的问题解决了,不必看管,小火慢慢熬着。
女人出得门来,深吸一口外面的空气,这是与屋里灶台上截然不同的滋味。空气依然是清冷的,也是纯净的,带着山里的气息,带着地头的气息,带着露水的气息,更带着自家村庄的气息,一圈一圈散发在整个院子里,散发在屋檐下墙角边。
对面山头上的地里,一位农者正往牛车上装掰了一早晨的玉米。牛仰了头“哞哞——”两声,不知道是叹一大早的辛苦人生,还是替主人庆贺丰收的喜悦。
女人走进院子里的菜畦,西红柿树的气味扑鼻而来。拣几个红透的摘下来,待中午放两颗新鲜鸡蛋进去,炸了酱拌面条吃。清晨的菜,她也不假思索便想好了,摘几根黄瓜,拍两瓣大蒜拌个凉菜;再摘两个小辣椒,采一根葱,把院子里裹着泥的土豆洗两个切丝,一小盆尖椒土豆丝瞬间便现成了。
菜畦里一些豆角、茄子、青椒都该摘了,不过她早晨的时间已经没有了,留给上午吧。
土豆丝的香味出来的时候,她听到男人踩在屋顶的脚步声。这是自家男人特有的脚步声,稳中带了一丝急切,为她?为肚子?为家?她一直说不清,也猜不透。
暖水瓶、毛巾、香皂、脸盆统统摆在院子里,等待晨归的男人,为他洗尘。
站在院子里,远远望到通往村里那条小路上,一些孩子的身影忽隐忽现。
回屋,起锅。按人头一碗碗盛满上桌。
不一阵,院子里便热闹起来。归家的孩子还带回了狗。有孩子已经等不急,像早晨起床后一样应付着洗个手便冲进屋里,冲到餐桌边。男人也不生气,笑嘻嘻坐下来先吸一支烟,边吸边看孩子在眼前跑动边与女人聊聊地头的事。孩子们大多在桌前坐不住,他们甚至提起碗把稀饭和南瓜红薯倒回锅里只剩下“煮疙瘩”,再把一些拌黄瓜及土豆丝放进碗里。
“一会再喝汤!”边往院子里跑,边不忘向母亲解释一句。
狗早在院子里等不急了,见小主人们出来,摇着尾巴等在脚边。小主人也毫不吝啬,一扬手便丢出一个“煮疙瘩”,末了还偷偷回望一眼屋里。大多时候,女人和男人都看到了,并不吭气。
一些鸡们也闻着味道再次回到院子,围在小主人身边。为了与狗争得一星半点吃食,常常是满院鸡飞狗跳。
头顶,一架飞机隆隆着缓缓飘过。
孩子们抬头,猜:“是飞到国外的吧?”
另一个便嘲笑:“谁告你非得飞国外?飞海南岛也要飞机啊!”
前面的回:“倒像你很懂似的!”
另一个:“我长大肯定能坐飞机,你信不?”
前面的便哈哈大笑:“晚上梦还差不多!”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吵得面红耳赤,直到女人再也忍不住出来吼停。
至此,这个清晨才彻底鲜活起来,这个院子也才迎来一天中最为生动最为精彩的开篇。
早晨的味道,决定了一天的味道。早晨的味道不散,一天的味道便浓得化不开。
一直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早晨的味道,是走到哪里也忘不掉的早晨味道。
作者简介:
蒋殊,本名蒋淑芬,山西武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现为《映像》杂志执行主编。有小说、散文获得国家级奖项,作品《我在不远处》《故乡的秋夜》被收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3年中国散文年选》,《故乡的秋夜》被收入苏教版高中读本。著有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神灵的聚会》。
短评
从母亲喊赖床的孩子开始,早晨的镜头就静悄悄地打开了,鸡儿掐架、狗儿散步、孩子上学、农妇扫院……蒋殊以极其细致的白描笔法展现了一个农家小院的早晨。晨光里,有生活的乐趣,有日子的幸福感,有默默的辛苦,有未来的憧憬,在这篇散文里,人与物像水墨,落在一大张叫“生活”平凡的宣纸上,慢慢洇开,如茶,清香弥漫。张爱玲在随笔《夜营的喇叭》里有一句“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地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而蒋殊,也是在弹奏几个简单的音符,这简单的乐章里,说不清苦与乐、欢欣与忧伤,只有一颗简单的心。(邓迪思)
纸刊合作:《当代人》《长城》《诗选刊》《河北作家》《散文百家》《小品文选刊》《当代小小说》《小小说百家》《唐山文学》《兴安文学》《包头晚报》《邢台日报》(合作期刊陆续添加中)
《西部作家》微信平台,坚持最新原创作品推介,欢迎各大文学期刊合作选稿!
投稿邮箱:xibuzuojia@126.com
创刊宗旨与理念
《西部作家》是西部联盟会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双月刊,创办于2012年1月,是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学期刊。
宗 旨:以交流文学为主要目的,探索前沿文学,追求文学新理念,审视当下文化。不搞征订、不以任何手段收取作者费用,为文学爱好者和作家搭建交流平台。
理 念:提倡文学多元化,鼓励超前性写作,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模式,以人文关怀為基础,关注当下现实。发掘具有现代性内核、地域性特色的优秀作品。
顾 问:熊育群、秦岭、洪烛、陈启文、邓九刚、余继聪、阮直、王克楠、帕蒂古丽、李荣
社 长:张柏青
主 编:邓迪思
副 主 编:梅 纾
微信平台编辑: 阿兮、王存良、章远初、冷秋、朱辉、记得、一朵女子、高世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