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顺应论视角下的网络会话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16767
施庆玲

  摘 要:语码转换是日常会话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聊天室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语码转换。本文将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这一语言现象,说明交际者使用语码转换是对语言事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关键词:顺应论;网络会话;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为了适应不同交际对象转换使用不同语码的现象。语码转换不仅指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可指从一种方言转变到另一种方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领域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语言学家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角度揭示了语码转换的不同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话中语码转换也必将成为一大热点研究话题。本文将从顺应论的角度,运用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来分析网络会话语码转换这样语言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一、网络语言及语码转换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因特网中被网络交际者采用的特殊群体用语,可被看做是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一般来讲,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相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进行网络会话是使用的词语和符号。第三类是网络语言则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语码是不同种类的语言或者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变体的总称。语码转换,又叫语码选择,是为了适应不同交际对象转换使用不同语码的现象。帕普兰(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成三类: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通常是以一个句子为单位,在两个句子或是分句分界处进行转换;句内语码转换通常局限于从句或短语内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则是将一种语言的附加成分插入另外一种语言的句子中。

  二、顺应论及顺应性模式

  顺应论是Jef Verschueren于1999年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2000)一书中提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外部的原因,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tion)。顺应论涉及四个方面: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于国栋(2004)在顺应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他认为此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和顺应心理动机。前两个方面是被动顺应,后一方面则是主动顺应。

  三、网络会话中语码转换的顺应分析

  语码转换是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的体现。网络聊天室中,交际者可以通过语码转换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进行顺应性研究。

  (一)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语言现实是指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对语言现实顺应的语码转换指的是由于纯粹的语言因素引起的交际者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这种语码转换是完全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而发生的。例如:

  A:下周曹老师的课上需要的presentation准备好了吗?B:没问题了。

  (二)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社会规约是指在某个社会中被绝大多数成员认为是符合常规的、能够被接受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就是当谈论到某些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交际方式,而语码转换就是一个恰当的方式。例如:

  A: 讨论些什么问题呢? B: sex怎么样?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中,性以及与性相关的话题在公共场合是不适合谈及的,人们也总是想有意识地回避这样的问题。因此,交际者使用语码转换使表达含蓄,也使得会话顺利进行。

  (三)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指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语码转换以实现趋吉避讳、制造幽默、标志身份或是缩短心理距离等心理动机。例如:

  小李站在台上局促不安显得很funny,不过看到台下有这么多的lady,立刻变得很happy.

  幽默是使交流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网络空间中交际者的不可视性使得幽默的语言变得更加重要,同时幽默也展现了交际者本身的个性。此例中的语码转换把诙谐幽默之意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在虚拟的网络交际中,交际者都是带有一定的交际目的进行交流的。为了使交际目的更好地实现,交际者需要适当地采用一定的交际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比较恰当的交际策略。网络交际者通过语码转换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Verse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 Amold,2000.

  [2]程伟.基于顺应论的网络交际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3(2).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