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柳宗元典据说略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5997
黄阳华

  摘要:南宋诗人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桂林山水名声的定评。这句诗的典据源流,素有不同说法。把桂林山水誉为天下第一的评论,早在北宋诗人孙觌的诗中就直接溯源于柳宗元。纵观桂林山水诗的文化,“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极有可能是以柳宗元的诗为依据。

  关键词: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柳宗元;典据

  自唐宋以来,桂林山水诗的大量涌现促成了桂林山水名声的崛起与日盛。清代石刻家叶昌炽的《语石》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得以真正确立并广为世人接受。在汗漫的桂林山水诗中,南宋诗人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遍传天下,成为桂林山水的定评。然而在这句诗诞生及流传的八百余年中,其典据源流却鲜有人关注。事实上,“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不仅在创意上源于前人之诗,诗艺上更蕴含深刻的文学背景。

  一、王正功《劝驾诗》二首的创作意蕴

  南宋嘉泰元年(1201),广西学子乡试者共得举人11人。时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府事的王正功(1133-1203)以地方官的身份,依惯例设鹿鸣宴,在府中宴请中举学子。席间王正功赋七律二首以寄怀,勉励举子来年赴京师参加会试,考取功名。原诗如下:

  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礼,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作是诗,劝为之驾。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经济才?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三君八俊俱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鲲鹏竚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从创作背景来看,“桂林山水甲天下”在真赏桂林山水为天下之最的同时,蕴含了自然风景与人文状况,尤其是作者为官感触的特定对照。“由于儒、道两家阐释的不同侧重和互为补充,使后代在對客观山水的美的独立性愈形重视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着特有的文化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不仅是一个经行天下者的判断,还应从作者的为人、为官看到在对山水自然美的赞叹时,背后还有着‘知者和‘仁者的巨大身影。”[2]正因为如此,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才有了独特的意蕴和深度。

  二、“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柳宗元典据说

  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虽广传天下,但关于这句诗的典据考证,明清之际便有了不同的说法。最典型的就是南宋范成大说。主要鉴于南宋诗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士大夫落南者少,往往不知,而闻者亦不能言……其怪目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3]”明人董传策的《游桂林诸岩洞记》也有印证,“余阅宋范穆公成大《桂海虞衡志》,见其‘评桂林之奇……当为天下第一。私窃意其为过言,乃今来游桂林,睹诸峰……其奇怪,夺目惊心,殆不可具状。昔人所以论列,犹为不及。”然而,至明人王士性的《桂海志续》序,则云“昔宋范成大帅粤,爱其土之山川,及移蜀犹不忘,忆而作《桂海虞衡志》,称‘其胜甲于天下。”及清人朱树德的《桂林八景题记》则语评:“石湖常评‘桂林山水甲天下,又非诸胜所能尽述也。”[4]

  很明显,王士性将范成大的“宜为天下第一”写为“其胜甲于天下”,朱树德沿用的应该是王士性的说法,而非范成大的原文。并且,范成大的原句表述只侧重于评价桂林的山,而非桂林山水,其“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的说法也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意存在差异。

  此外,北宋诗人孙觌(1081-1169)曾作《桂林十咏》,其序文提到:

  桂林山水奇丽,妙绝天下,柳子厚《记訾家洲亭》粗见其略。余以六月六日度桂岭,更仆诣象,……名之曰《桂林十咏》。

  从文意上看,孙觌的“桂林山水奇丽,妙绝天下”之评,比范成大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更为接近“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表述。并且,这段引文还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雏形直接溯源到柳宗元。事实上,柳宗元的《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综合评价了当时不为人广知的桂林山水总印象,其“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的评论更是先于范成大“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之说。

  然而,为何范成大说成为明清之际最重要的主张呢?除了王士性引误为“其胜甲于天下”并得以传颂的原因之外,日本学者户崎哲彦认为可以考虑的原因有:范成大在明清时期有颇高的知名度;范成大的著作极多,且著作的影响力很大,其《桂海虞衡志》一书在桂林史料专著中占有重要地位,多为后人摹仿及做续、做补[5]。邓乔彬先生认为,这种地因人显的现象,在我国山水文化史上是较为常见的。[6]当然,原因固然不止这些,但不可否认的是,范成大的文学声望和政治功绩令后世多有拥趸者,其“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之语在后世桂林山水诗中亦有不小的影响。

  既然“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以及将桂林山水视为天下第一的评价不一定根据范成大的说法创作,那么“桂林山水甲天下”乃至桂林山水冠天下的说法又源于何处呢?学界的又一说法求证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柳宗元。结合“桂林山水甲天下”对桂林山水特点的评价,以及宋人喜好援引唐人,特别是擅将韩愈、柳宗元的作品作为典故运用的文学现象,“桂林山水甲天下”源于柳宗元一说似乎更有依据。

  第一,如前述,北宋诗人孙觌《桂林十咏》的序中曾云:“桂林山水奇丽,妙绝天下,柳子厚记《訾家洲亭》粗见其略”,与“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非常接近,桂林山水“绝天下”与“甲天下”均指桂林山水是天下山水之最。并且,如孙觌所言,柳宗元于元和十二年被贬柳州,过桂林时感知桂林山水之美而写就的《訾家洲亭》[7]一文,其对桂林山水的绝美表达已“粗见其略”:

  太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

  文中将桂林山水的奇丽妙绝之态做了详细评价,并总结为“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这其实已蕴含桂林山水冠及天下之意了。此外,柳宗元还在《上裴行立中丞作撰訾家洲亭记启》中云:“伏以境之殊尤者,必待才之绝妙以极其词。今是亭之胜甲天下,而猥顾鄙陋,使为之记”,直接将桂林山水与“甲天下”相勾连。

  第二,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玉碧罗青意可参”无疑从唐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的名句“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模仿而來。事实上,宋人援引韩愈诗作为诗文典故的屡见不鲜。除王正功外,李彦弼的《湘南楼记》里有“慎昌黎之高篇兮,江山罗带而玉簪”、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中的“青罗带、碧玉簪,……莫问骖鸾事”、范成大《怀桂林所思亭》有云“簪山奇绝送归时,曾榜新亭号所思”等等,均能见到韩诗的痕迹。

  既然“玉碧罗青意可参”援引韩诗,那么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极有可能也援自唐人诗句,其中柳宗元的可能性较大。宋人将唐人的诗文名句用作诗文典故很常见,特别是北宋中期以后,随着世人对韩柳的评价越来越高,韩柳的诗文也常被后人当作典故来仿效。特别是柳宗元,他的《永州八记》受到的评价极高,成为后世摹写山水的绝佳典范。范成大的《桂海岩洞志》就引用了韩柳二人的诗句,其云“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韩退之诗云,‘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訾家洲记》云‘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黄鲁直诗云‘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峩。观三子语意,则桂山之竒固在目中,不待余言之赘。”楼钥《顷游龙井得一联》云“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前句模仿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的“红亭枕湘红,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后句则引用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诗句。李纲《送李泰发吏部赴官阳朔》诗云“山作剑鋩攒峻拔,水如罗带巧回还”,前句援引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的“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诗句,后句则引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的“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关于柳宗元唐代以后在岭南的影响,今柳州的柳侯祠石刻中有不少反映。自柳公来岭南后,岭南文人学士莫不受其沾溉熏陶[8]。韩愈《柳之厚墓志铭》中有云:“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旧唐书·柳宗元传》记载:“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9]因此,可以说从柳宗元的名望、柳宗元在岭南的事迹及文学时风、名士流风的影响上看,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也完全可能是以唐代名人的诗作为创作依据,特别是从柳宗元的诗句中获得启示从而仿效而成。

  参考文献:

  [1]叶昌炽,柯昌泗.语石.卷2[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广西》条.

  [2]邓乔彬.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家,2002(6).

  [3]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4]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上册[M].桂林:内部刊印,1977:61.

  [5][日]户崎哲彦.唐代岭南文学与石刻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4:64-65.

  [6]邓乔彬.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家,2002(6).

  [7]杜海军.广西石刻的历史成就与整理之不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

  [8]杜海军.广西石刻的历史成就与整理之不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

  [9]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一六〇.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