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讴歌女性的经典文学著作,其对女性的描写和赞美,远远地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古代小说。在《红楼梦》中,故事的主线当然是令人心碎又令人心醉的宝黛爱情故事,但众多地位不如人的丫鬟也让人魂牵梦萦,她们为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红楼梦》宁荣两府的近百名丫鬟中,有漂亮伶俐、脾气火辣的晴雯,有细心稳重、温柔贤慧的袭人,有善于协调、处事周全的平儿,有漂亮聪慧、善解人意的紫鹃,有贤惠能干、誓死不屈的鸳鸯,有胆大刚烈、敢爱敢恨的司棋……尽管丫鬟们也有高低之分,但这些女儿们都是“水做的骨肉”,或聪明伶俐,或温柔善良,或胆大能干,或善解人意,可谓是争芳斗艳、各有千秋。
在众多的丫鬟中,有一个人绝对是个例外,她就是贾母房内的粗使丫头——傻大姐。傻大姐这个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绝对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可以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相貌不佳,又傻里傻气,不要说贵族小姐她难望其项背,就是在丫环仆女当中,她也只能列入下而又下者之列。她在全书中只有出现过两次,描写她的文字总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然而,她却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她身上同样体现了作者苦心经营的匠心,她的形象同样闪烁着灼灼的艺术光华。
一、荣府为何有一个傻大姐?
傻大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第七十三回是这样写的: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只因他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規矩之外。概括起来,她就是一个又丑又傻的小丫头。
作为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荣国府,是一个诗礼簪缨的大家族,具有极其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府里的公子小姐一个个书香贵气,这就必然要求服侍他们的丫鬟们也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她们必须要秀外慧中、心灵手巧,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因为稍不小心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可能会遭到打骂,甚至遭受失业之祸。试看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无论是侍妾丫头,还是尼姑戏子,一个个都称得上聪明灵巧、玲珑剔透。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又丑又傻的傻大姐怎么会留下呢?而且服侍的还是贾府的幕后掌门人——老祖宗贾母?
究其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傻大姐是家生的奴仆,二是贾母年纪大了,需要用这个傻大姐的“傻”来打趣和寻开心。贾府的奴仆,一种是家生的,比如鸳鸯、金钏儿等;一种是外买的,比如袭人、晴雯等。如果在外花钱买,必然是买个精致的、能干的回来,绝对没有理由买个傻子回来。因此傻大姐应该属于前者,也就是她父母也是贾府的奴才,她聪明也好,蠢笨也好,只能在贾府作奴才。这在在书中第七十四回得到了验证:贾链、王熙凤私下找贾母的丫鬟鸳鸯“借当”了一千两银子一事被王夫人发觉,逼着贾链迁挪二百银子,以供八月十五中秋节使用。贾链、王熙凤和平儿再分析是谁走漏了这个消息时,平儿细想了半日,笑道:“是了。那日说话时没一个外人,但晚上送东西来的时节,老太太那边傻大姐的娘也可巧来送浆洗衣服。她在下房里坐了一会子,见一大箱子东西,自然要问,必是小丫头们不知道,说了出来,也未可知。”由此可知,傻大姐的妈妈也是贾府的奴仆,是服待贾母的。傻大姐她们一家都在服侍贾府,毫无疑问,傻大姐是家生的奴仆。
但谁会让这个又丑又傻的傻大姐来服待自己呢?邢夫人、王夫人不会,凤姐不会,贾府里的公子小姐们更不会,只有上了年纪的贾母才会需要她。书中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贾母因喜欢她爽利便捷,又喜她出言可以发笑,便起名为“呆大姐”,常闷来便引她取笑一回,毫无避忌,因此又叫她作“痴丫头”。她纵有失礼之处,见贾母喜欢她,众人也就不去苛责。正是由于贾母的喜爱和保护,又丑又傻的傻大姐才能在高大上的贾府存在下来,并能在大观园里随便走动,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人物。
二、傻大姐的两次惊人出场
傻大姐在《红楼梦》中共有两次出场,但都是出现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傻大姐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误拾绣春囊,直接导致“抄检大观园”
傻大姐第一次出场是在书中的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傻大姐没事儿到大观园中玩耍,在山石背后捉促织,无意中拾了个花红柳绿的绣香囊。那绣香囊“一面绣着两个人,赤条条地抱着,一面是几个字”。这个傻丫头并不知道这是“春意儿”,还以为是“两个妖精打架”呢。她“左右猜解不来,正要拿去给贾母看”。她便笑嘻嘻地一边走,一边看,傻笑间偏偏碰上了也来园内走走的邢夫人。傻大姐哪里知道,她的这一“傻笑”,便引出了“抄检大观园”的大事件。大观园本是贾府为元妃省亲所建的,它不仅是贾府“烈火烹油”般荣华富贵达到鼎盛的重要标志,也是作者为其讴歌的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以及其他仙姝般闺阁女子们特设的人间仙境: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们之间也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和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但大观园里祥和宁静的美好景象被“抄检大观园”这一闹剧给彻底打破了,从此以后,大观园内不再有“海棠结社”、“群芳夜宴”、“争联即诗”的闲情逸致,大观园内的主子奶奶、小姐丫鬟都先后走向了自己悲惨命运的归宿,以至大观园成为满目萧条的废园。可以说,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这个威武堂皇的贵族之家衰落的征兆,是《红楼梦》整个故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其悲剧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而这一大转折、高潮则是由傻大姐直接推动的。
(二)无意泄机关,加速黛玉“魂归离恨天”
傻大姐第二次出场是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因为傻大姐得知“老太太、太太、二奶奶”要给宝玉娶宝钗,给“林妹妹说婆婆家”的密谋后,直言不讳地对袭人说:“咱们明儿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可怎么叫啊?”就因为这一句话,她让贾母的一个名叫珍珠的丫鬟给打了一个嘴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丫鬟并不是袭人。袭人原是贾母的一个婢女,名叫珍珠,后来贾母将她给了宝玉。这个丫鬟应该是袭人去宝玉那里以后,后补给贾母的,贾母可能很喜欢“珍珠”这个名字,故也给她取名叫珍珠)。她感到很委屈,便躲到沁芳桥那边的山石背后痛哭,偏巧碰上了林黛玉。面对黛玉问她被打的原因,傻大姐将最不应该叫黛玉知道的贾母等人合谋的“掉包计”,毫无隐讳的和盘托出,林黛玉听了如五雷轰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傻大姐的这一哭,使林黛玉这个最不应该知道这个秘密的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相当于给林黛玉送来了催命符,使得她从此后一病不起,以至于香消玉殒,“魂归离恨天”。按照常理,纸终究包不住火,凤姐巧设的“掉包计”在后面是肯定要真相大白的,这也就决定了宝黛爱情的悲剧迟早都会发生。但是,傻大姐泄露机关促使了形势的急转直下。如果没有傻大姐向林黛玉泄露机关,林黛玉就可能会多活一段时间,就不可能恰恰在宝玉、宝钗进洞房时悲怨地死去。正是因为有了傻大姐,才促成了这一“喜”、一悲的事件同时发生,构成了鬼使神差的巧合,从而把宝黛爱情的悲剧推向了高潮的顶峰,产生了撼人肺腑的力量。
三、傻大姐人物设计的独具匠心
(一)傻大姐的“傻”
在荣国府的丫鬟中,为什么要安排傻大姐这样一个“傻”人物呢?其实,作者安排傻大姐存在,并让她在关键时候出场是独具匠心的。试想,如果“绣香囊”不是让傻大姐给捡到,如果不是傻大姐给黛玉说破“掉包计”,贾府的悲剧将怎样展开呢?这样的“傻”事,只有让傻大姐做出来,才让人觉得自然,觉得巧妙,觉得天衣无缝。
绣香囊不过是少男少女之间欢爱的私藏物。这东西对于未婚的少男少女来说固然不雅,但它既非大观园内纯情少女们所为,且又是丢在常人罕至的山石背后,正常人拾到它或者会把它俏俏地藏起来,或者把它直接毁掉,后面就不会发生更多的事。但巧妙的是,它偏偏让傻大姐给拾到了。傻大姐对男女之事浑然不知,只是觉得绣香囊“华丽精致、固是可爱”,准备拿去给贾母看。正是因为她“原不认得是春意”,所以她根本没有想到将这见不得人的物件藏起来,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低着头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笑,情形十分招摇,不防迎头撞见了邢夫人,从而直接导致了“抄检大观园”。假若傻大姐不傻,她就会猜出绣香囊的意思,就不会将它交给邢夫人,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也就没有了借口。当然,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管理上的疏漏,也有贾府内部上层集团的明争暗斗,其出现是必然的,而“绣香囊”事件则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最终点引爆了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
贾宝玉失玉之后,失魂落魄,六神无主,痴痴呆呆,浑浑噩噩。在第九十六回中,贾母和王夫人便想出了给他“结婚冲喜”这一主意。于是,贾母将贾政叫了过来,对他说“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贾政见了宝玉的光景,同意了这一方案。于是贾府便准备赶在贾政赴外任前给宝玉和宝钗低调完婚。由于袭人素知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人,便将宝玉的心事告诉了王夫人。为了瞒住宝玉,凤姐就和贾母、王夫人等密谋,设了“掉包计”。此计设计的相当“巧妙”:三个主要当事人都被蒙在鼓里——宝玉只知要娶林妹妹,心里非常开心,却不知将与他新婚燕尔的是宝姐姐;宝钗也只知道要嫁给宝兄弟,却不知道自己将是冒名顶替的新娘;黛玉就更惨了,贾府上上下下都瞒着她,她对此事一无所知。这“掉包计”本是严令,是“外头一概不许提起”的。傻大姐不知道这是贾府的绝密,就毫不顾忌地拿这事说笑,结果就挨了珍珠一嘴巴。她觉得很委屈,也十分不解,“他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不犯就打我呀。”她挨了打,感到十分委屈和伤心,就到大观园沁芳桥边山石背后哭泣,不料恰巧碰上了走出潇湘馆的林黛玉,她便在诉说委屈中泄露了“掉包计”的机关。傻大姐哪里知道,由于贾宝玉林黛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们追求的爱情自由与封建贵族的利益是格格不入的,也就不可能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理解和支持。她又哪里知道,“上头的话”,就是不允许奴仆们将贾母等合謀的“掉包计”说出去,以欺骗贾宝玉林黛玉,从而维护贾府这一风雨飘摇的封建权贵。假若傻大姐不傻,她就不会“混说”,也就挨不了嘴巴,受不了委屈,来不到沁芳桥边山石背后哭泣,遇不到林黛玉,从而也不会泄露机关,使林黛玉那么快地死去,使“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一“喜”一“悲”的事件巧合在一起,构成《红楼梦》悲剧发展最撼动人心的高潮。
(二)傻大姐的“特殊”
傻大姐之所以能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她不大的年龄、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因为她两只大脚做粗活爽利便捷,一说话就可以让人发笑,是给贾母解闷的“开心果”,所以贾母喜欢她,并被留在身边做粗活,即使她有什么错处,大家也不责怪她。这样特殊的年龄、身份和地位,才能使她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推手。正是因为年龄小并深得贾母喜爱,她才能够进入大观园内玩耍,才有可能到常人罕至的山石背后捉促织,从而拾到绣香囊;正是因为年龄小和“傻”,贾府高层在商量事情时才根本没想到要防备她,她才有机会听到“掉包计”的密谋,并让林黛玉对她所说的话深信不疑。没有这些“特殊”的巧妙设计,没有傻大姐看似偶然的出现,就不会有惊心动魄的“抄检大观园”,就不会有“黛玉焚稿断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悲剧高潮。
综上所述,傻大姐这个次而又次、下而又下的人物,尽管作者对她的描述惜字如金,但在作者的精心勾勒之下,其举手投足、一笑一哭都极富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不但使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形象获得了艺术生命,而且也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形成了有力的推动。她看似漫不经心的两次出场,不仅是故事情节的不可缺少的连结点,更是推动情节迅速发展、变化的前奏,构成了《红楼梦》情节构思的浑然天成的艺术美。傻大姐的每次出现,都引出了重大的矛盾冲突,联系着主要人物的命运,从而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成为小说全篇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机钮。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俞平伯.红楼梦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3]王禹.傻大姐评说——读<红楼梦>札记[M].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
[4]王蕙.浑然天成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小小人物“傻大姐”[J].时代文学,2011(06).
[5]黄群.痴笑言哭本寻常,却兆惊雷动地来——试析<红楼梦>中傻大姐的出场对情节结构的推动作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