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跨时空的接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9188
李卷

  摘要:自20世纪中叶始,以聂华苓、严歌苓、张翎等为代表的海外华文作家先后活跃在美加华文文坛上。虽然不同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对故土文化和异域文化具有相异阐释,但是他们始终融于时代在一次次文化冲突和人性思考中完成自我审视定位和文化接力。

  关键词:聂华苓;严歌苓;文化接力;审视

  20世纪中叶至70、80年代,以白先勇、於梨华、欧阳子、聂华苓等为代表的“留学生文学”和严歌苓、虹影、查建英、陈河等为代表的“新移民文学”为美加华文文学创造了黄金时期。他们将漂泊人困苦生活和自身经历结合,塑造了一群群异乡客形象,同时掺杂着对故土思念和20世纪华人与华文在世界格局中命运走向的思考。此外,海外作家随着一次次文化碰撞将目光从故国异国、故乡人异乡人探讨升华到人与人性审视,并在文化传递中焕发新生。

  一、故国意识的新生

  作为活跃在20世纪70年代北美华文文坛上知名女作家,聂华苓的小说充满自传色彩和对故土依恋之情,这在同时期海外作家中并不罕见。正如《失去的金铃子》中对三斗坪和三星寨环境、生活等详尽描述,湍急河流、悬崖峭壁、行船、篼子、背篓、金铃子等带着浓郁三峡特色的事物,显示了她浓稠的思乡之情。她说:“抗战期中我到过三斗坪……,没想到多少年了那个地方和那儿的人物如此强烈的吸引着我,使我渴望再到那儿去重新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渴望,我才提起笔,写下三斗坪的故事吧,在回憶中,我又回到那儿,又和那些人生活在一起了。”[1]相似地迁徙漂泊生活让聂华苓与苓子相融一体,成为故国和异国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桑青与桃红》中从一个困境走向另一个困境,动荡漂泊一生最终精神分裂的桑青象征着一代中国人生命历程。桑青从孤身被困三峡——与丈夫同困北平——全家被困台北阁楼——流亡美国度日,她代表上世纪外强侵略、政治力量角逐和独裁恐怖等因素作用下大量流亡海外一类人的生活状况。表象上他们离开困顿的故国化身桃红,在自由开放的异国过上安定生活。现实告诉他们这是另一困境开端,移民局盘查、生活习俗和文化碰撞,社会排外、故土难离之情令他们疲于应对。原乡生活书写成为他们精神寄托,并逐步成为留学生文学标识。

  直至新移民作家崭露头角,他们立足中国历史客观陈述事实,描绘原乡生活。这种改变使他们的小说呈现多重属性,即厚重中国背景、开放美国背景、新生混杂异国背景。一方面使他们消解了因文化认同而引发的中西文化二元对立,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在多元化时代审视人性提供了舞台。如严歌苓《金陵十三钗》,弱写日军侵略中国着力刻画南京大屠杀中教堂女学生、妓女、英国人之间人性较量。这使严歌苓不再局限故乡人异乡人身份,更注重历史反思和人性拷问。饶芃子指出,“严歌苓是近十年来北美华文创作成就最为显著的作家,也是北美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闪烁着‘新移民文学独有的精神特质。”[2]是故,严歌苓这一批作家虽是继聂华苓之后续写原乡,但是弱化处理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尖锐问题。严歌苓依然写以中国大陆为背景的原乡,却又不是真实原乡。

  二、生命意识的觉醒

  以聂华苓为首留学生文学总是充斥着去国怀乡与自卑伤感之情,他们将现实生存问题转化为对生命探索。为生存挣扎的桑青与桃红,在生存压力下即使疯狂而苦闷,也没有选择轻生,人类生存本能支撑着她活下去。这个性格分裂的中国女人,“一个是内向的、忧郁的、自怨的、自毁性的,另一个个性是向阳的、向上的、有希望的……”[3](p308)美国桃红替代中国桑青活下来,也代表着中国附加在桑青身上的传统道德沦陷,桃红陷入疯狂迷乱生活。桑青/桃红执着于身份认同是一种无奈选择,充满悲剧色彩,也从侧面凸显同时代海外华人被迫逃亡、生存苦难的问题。

  严歌苓小说中生命意识不仅限生存,它体现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枷锁松动甚至瓦解,尤其是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海外移民们通过改变语言、婚嫁、整容、换血等方式融入美国,如为留在国外并获得长期合法居留资格,不惜与意大利老头假结婚的少女小渔。诚然这种做法颇不道德,但更多体现出女性挣脱封建樊篱,对优越物质生活和精神婚恋自由的追求。从另一方面看小渔,她实现了跨越年龄、国籍障碍的异国婚恋。

  三、结语

  诚然,以严歌苓、虹影等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与白先勇、聂华苓等为首留学生作家有着差异,但他们是承接前一辈继续发展。严歌苓在聂华苓原乡书写和女性书写上独具创新,以“他者”视角完成了不同文化剖析和审视。无论是聂华苓还是严歌苓,她们为读者们展现了新风貌,为华人文学增添了一抹靓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2(2):32-36.

  [3]聂华苓著.最美丽的颜色:聂华苓自传[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