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先锋新浪潮”。
本期推出的三部作品,都暗含寻找-成长-身份确认之主题,但手法迥异。从自然来稿中选拔出来的《捕鱼人》用童年视角完成了乡村秘闻的审视与杂凑;作者的立场,正如海明威在《大双心河》中体现的,自然行止、为所欲为,谜面付诸文字,谜底交给读者。这样的小说,我真心推荐。方磊《南方的南》似乎并不具备冒险的气魄,但其内在沉稳、细腻,直指沉甸甸的主题。唐棣的小说是三部作品中最费思量的,也是争议最大的,发表它确乎与读者为难,但,作者实验的热情与勇气恰与文本开放性的内涵成正比,我们或可肯定这类实验。当然啦,如果它不幸成为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反面标靶,也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为“先锋新浪潮”提供某种有益的参照。总之,对《叱干女子嬏》的评价权利,仍然交给您——我们亲爱的读者。
三部作品一再阐明了《大家》的立场:所谓“先锋”,本就是未完成的“文学进行时”,唯其不断“在路上”,才有望抵达——哪怕目的地遥不可及。
本期,韩东短短三千言的小说试图传递人间冷暖及生活的有意义和无意义,谢络绎、张爽的小说认真踏实,都很“好看”;这期的一大亮点是见证中国小剧场戏剧30年历程的摄影师李晏的纪事《剧场有它的灵魂》,它刀刀见血,以细腻丰沛的文笔书写着小剧场戏剧史;几乎同时,马尔文·卡尔森、张福海、胡开奇展开了世界戏剧与中国戏剧的对话,马尔文·卡尔森是世界著名的戏剧学和比较文学学者,胡开奇近年推出的欧美系列经典先锋戏剧译丛影响甚大,我就是他的忠实读者,这番对话,恰与李晏的纪录前后呼应,多么难得!
这两部作品让我有点小小的得意——《大家》将展示一种更为包容广阔的艺术胸怀,兄弟艺术门类当然也是小说、散文和诗歌的重要参照。但愿我们的努力,能赢得朋友们勉励的掌声。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