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联想心理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5698
王运河

  联想心理在推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对自己熟悉的范畴、事件、文本或其它各种实体中的命题、次序及知觉信息所做的综合。本文主要探讨了联想心理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明确了英语教学中各种联想心理的概念及运用。阅读是一个接受语言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语言与意义的交互。作为英语教师要掌握阅读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语言联想心理、内容联想心理和形式联想心理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联想心理教学法的内涵

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受到大脑中已存在的概念、经历、知识背景等影响,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这些旧事物联系起来。联想心理即人的记忆对事物的归类。联想心理教学法认为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并不是杂乱无序,而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这种知识单元在大脑中分门别类,组成一个知识网。当大脑在接到语言材料后,就会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材料进行判断,去激活联想心理网络中相应的联想心理,激活的联想心理越多,内容越丰富,理解就越到位,阅读越成功。

二、英语教学应用联想心理教学法的适应性和必要性

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自己的原有知识、过去的经历,也就是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联想心理联系起来,激活、恢复并构成新的联想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教师有必要对英语阅读课进行研究,并用科学的阅读理论—联想心理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想心理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精神自由而愉快,精神高度松弛。洛扎诺夫认为,紧张使人感到疲劳,能力消耗容易达到最大限度;心理松弛则有利于创造性学习、有利于人的潜力的发挥。他认为学生之所以紧张往往是由于对所要学习材料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的缘故。心理松弛并不意味着漫不经心或懒散,它是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是放松的知觉。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学生体会到心情舒畅、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因为它们能强化智力活动;不应让学生有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绪而抑制了智力的开发。要使学生忘记身处课堂上,让他们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使学生处于“无心插柳”的状态,最终达到“柳成荫”的效果。诗歌式的言语和温馨和谐的气氛,有助于消除来自外部的精神压力所造成的心理紧张。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情景的产物。离开了情景,语言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联想心理教学法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情景、一种自然语言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交际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识地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律上,要使学生好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产生一种急于讲英语的心理需要、直接兴趣和动机。联想心理教学法主张广泛采用角色扮演、语言游戏、解决问题活动、模拟表演、辩论和滑稽短剧等交际性言语活动,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在对话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感受上,而不是去思考语言的形式。联想心理教学法反对重复、机械、枯燥和无意义的句型操练。

四、联想心理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语言联想心理的积累要注重多样化、情景化和它的网化效果。网化可以理解为一个个知识间互相联系,象一张渔网一样铺开,象一个网眼一样增加。情景化即以一个个包含在某个主题中的单词、词汇等表达方式来构筑情景。当读者大脑中的类似情景出现时,类似的语言联想心理被激活。多样化也是基于对于联想心理的丰富性为念,联想心理越丰富,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高。形式联想心理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分析思想不谋而合,故形式联想心理又称语篇联想心理,它是指关于语篇体裁、连贯手法、衔接系统等知识。语篇解读(即阅读的过程)是重建意义的过程。语篇的意义是从读者的经历和语境中重建出来的。读者与语篇共同作用完成对整个语篇的解读过程。要理解一个语篇,读者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理解语篇不同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宏观结构是一种语义信息,它赋予语篇整体上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整体上的连贯性,就不会有语篇成分在位置上的连接和延续。

  英文思维与中文思维的不同导致了语篇的建构方式的不同,由此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语篇模式。中文式文章正是学生不懂或者没有掌握英文思维及英文语篇模式的结果。英语文章倾向于直截了当;而中文文章却含蓄迂回,这与语言使用者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为人处事等有关。

  了解了中英文不同的文化思维后,接下来就需要把不同的语篇模式介绍给学生,语篇模式有“触发—后续—结局”模式、“情景—问题—反应—评价/结果”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叙事”模式、“提问—回答”模式和“概括—具体”模式等等。并且通过实例把抽象的语篇模式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内容联想心理分为三种:主题知识如经济、法律、物理、化学等,世界知识 (即人们头脑中对于周围事物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文化知识。读者的大脑中如果具有丰富的内容联想心理,将无疑加快阅读材料与联想心理的匹配,加快并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联想心理理论认为这三种联想心理共同作用影响阅读理解的结果,同时,某一种联想心理的不足又可以通过其他联想心理的优势弥补。知识靠不断的阅读来积累,但如果文章太难,学生往往就没有兴趣把阅读进行下去。因此应该让学生阅读浅显的文章,关注文章内容中包含的主题文化知识而不是难字难句。学生只有肯读书,才有可能积累知识,让这些知识溶入趣味中,才是知识积累的关键所在。以浅显文字为主的泛读材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对学生而言往往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新字、新词、新句子容易让学生感到头疼和疲惫。教师就一些词、句、情景加入一段西方的文化知识,即能让学生精神焕然一新,对课堂而言也是锦上添花。并且带上背景或情景的字、词、段更能加深学生对词汇和课文内容的掌握。学生在英语语言上的运用也会更地道。

  总之,把联想心理理论引进英语教学,使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联想心理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以往语言阅读理解的传统观念,为英语阅读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如果学生缺乏与内容联想心理和形式联想心理相关的先有知识或这些知识未被激活,教师就有责任构建并激活学生的联想心理知识。

  [1]丁嫱.联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0.7 .

  [2]冉红霞.英语教学中的联想记忆法[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4 .

  [3]洪彩婷.运用联想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J].考试周刊,2009.2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