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真实、开放、递进——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5425
徐金波

  张建玲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注重语言的自然习性,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但也应有它自身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真实性、开放性、阶梯性。

一、真实性原则

教学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人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任务情景及具体活动应贴近真实生活。教师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一)任务目的接近真实。

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任务目的。例如,甲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乙同学动手能力强,那么就给甲乙两同学制定不同的任务。我在上了Making a model 后,让乙学生设计一个理想中的房子的模型,甲学生就房子制作过程作简要说明,在这澡中全班学生会积极劫脑思考、动手制作,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材料,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他幻对生活的热爱。

(二)语言材料接近真实

充分利用身边常见的、真实的语言材料.苏英文书信、广告、标志等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例如我教了牛津英语8A chapter 1 A letter from a penfriend 后,我让有笔友的学生把收到的信拿出来,让他们作翻译家,把笔友写来的信翻译成英文,不会的单词问老师或查字典,译好之后师生共同修改,然后用投影仪演示,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开展语境真实

比如我教牛津英语8A Visiting relatives,其中有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设计一个情景,假如李家一家八月要去访问在北京的亲戚Weiming 一家,现在李家在旅游代理处,设计一个李先生和代理者之间的对话。因为设置了这样的情景李先生和代理者之间的对话自然地可以开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踊跃展开对子活动.并敢于上台表演,气氛热烈,在对话中他们用到了所学的句型,如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travel from Shanghai to Beijing by plane ? How much does it cost ?

(四)完成任务过程真实

在以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要一步一步设计好任务,环环相扣,任务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二、开放性原则

具体表现为活动过程开放和活动结果开放,以便在于为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选择。在教学中,我质常采取的是“三分法”,即“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分层评价”。

  科学分组:为了让学生活动能顺利开展,教师先科学分组。任务型的很多活动是在两个人之间或小组内开展的,分组是否得当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我习惯把全班同学分成4 个人一组(因为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取长补短,每个人都各司其责,人数较多会有浑水摸鱼的现象),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学生在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组的组长要协助教师组织和监督任务的执行情况。例如,在确定调查题目后,组长要安排组员分头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教师的任务是:规定任务准备与完成的时间、任务内容、展示要求和注意事项:

  分层评价: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人、因组而异,设定不同层次的达成目标,通过巡视观察和参与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课堂展示、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整个活动结果做出过程性的评价学生任务完成后,由组内同学汇报结果,不同的小组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并通过展示积极客观地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这种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例如在教visiting relatives 一课时,我考虑到甲擅长语言表达,乙同学擅长绘画,我让乙同学画出北京的美丽风景,让甲同学去组织语言文字,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两位同学都有很大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给学生一个表演的机会,学生掌握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根据教材,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排演一些课本剧,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下亲身体验角色,语言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的角色任务教重,语言能力差的同学担任的角色任务较轻,这样科学合理的分工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又如我们在学习了初一牛津英语What will I be ?后,为了达成任务型教学原则中的开放性原则,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全班同学搞一次联欢会,将全班学生若干个小组,四人一组,让每个同学向该组同学作一个自我介绍,要谈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学校、喜欢的课程、爱好等等然后展望十年后的自己向全班推销十年后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由小组长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评估。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交际。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三、递进性原则

递进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语言能力发展的递进过程,具体到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循序渐进。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前几分钟,应给予学生一个成功的开端。在每一节课开始前,我让学生就前面学过的课文结合实际生活精心设计课前说话内容,并提前布置下一次的课前说话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进行准备。在上课时,有计划地挑选几位同学上台用英语进行汇报,汇报要做到小而精,尽可能在有限的几分钟内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对学生说话的情况进行口语能力考核。课前说话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是学生学习英语成功的开始。当有了成功的开始后,再让学生进入较为复杂的任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任务中提高能力。

  在教授初一牛津英语教材Travelling in Garden City 时,我首先设计问题:Do you like travelling ? Can you tell us your most pleasant trip ? Which place do you want to go best ? Why ?

  “课一始,趣亦生”,学生便会立刻进人兴奋状态,回忆起他们经历过的最愉快的旅行,并自然产生一种急于表达、让他人皆知的欲望。

  接着我鼓励学生上网查询各个旅游城市及名胜景点,了解各地的风光特征,探讨各地的引人之处,阐述自已的喜好及原因,学生各抒己见,得到了锻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了一条高效科学的教学途径。以任务型教学来指导和实践课堂教学,能够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