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搭建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互动通道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4520
杨广莉

  (杨广莉:河北省沧州师范学院音乐系。)

前言

从1977年开始恢复的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制度,是遭10年文革摧残后教育战线的第一次拨乱反正,它规范了人才培养的制度,使教育重新走上了“以学为主”的轨道。 况且,河北省高考分数线仅次于河南山东湖南,比天津北京地区高出一百分左右,这使得河北考生压力巨大。河北沧州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较全国相对落后,特别是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升学第一”取代了“人才第一”,“应试教育”替代了“素质教育”,使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普遍。

一、沧州地区的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沧州地区的教育状况也不例外,一句话,我们的基础教育正逐步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可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智育(其实是“应试能力”)被过分强化外,许多学校在美、音、劳方面形同虚设。

  沧州文学艺术活动源远流长,早在封建社会时期,文学艺术创作中就涌现出众多文人才士,创作出许多彪炳艺坛的篇章,1921年沧州就创立了河间县简易师范学校,并于1933年开设音乐课,这标志着沧州音乐教育机构的诞生。沧州第一个业余艺术学校是在1992年成立“共青团团市委艺校”。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沧州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低,音乐师资缺额大,教师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科学全面;教学水平及教材质量不高等等。显然,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是只有依靠政府行为才有可能得以逐步解决的,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和一个或几个科研课题所能驾驭和解决得了的。

  沧州的教育系统进口基本关闭,国办学校近几年基本不接收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和乡镇中学,教师的学科结构极不合理,按教育部要求小学都要开设音乐、美术课,计算机课、由于缺乏上述专业的师资,致使这些课程无法按照教育部要求保质保量的开设。

二、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改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发展。

  概括起来,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都初步建立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那种自发状态;第二,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第三,改变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稳步上升,特别是1994年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更是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不开设音乐课程的历史;第四,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积累了许多成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第五,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六,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音乐教学器材配备在部分地区也已初具规模。

三、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等师范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师专音乐系教育主要是为幼儿园、中、小学等培养音乐教师,这些教育场所都是音乐普及的源头之地,所以严把“师专教育”这一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规定,我们应培养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一专多能、 多专多能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以适应中小学实际教学的需要。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都属于普通音乐教育之列,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本应是一个非常统一、协和的有机整体,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基础音乐教育,致使两者之间犹如音程中的“增四度”,存在着诸多的不协和。

(一)对存在不协和现状的分析

1.教育理念的不协和

高师音乐教育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新课标的学科性质、基本理念、教育目标等也没有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和领会。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专业性过强,课程实施中仍然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

2.组织实施的不协和

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起步和进度晚于、慢于基础音乐教育,其教改声势和取得的成果也不及基础音乐教育明显,两者在组织实施中由于时间、顺序、内容、方法、措施的错位和不同步,造成了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步伐徘徊不前的局面。

3.行为方式的不协和

在高师本科教学的四年过程中,只有当学生进行教育实习时才与基础音乐教育有6—8周的接触,对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基本理念进行学习、思考、有效实施的力度不够;对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基本动态与实践关注、重视、积极参与的力度不够;对在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发生的矛盾和出现的问题调查、分析、深入研究的力度不够。

(二)对不协和现状的解决

1.教育理念上的解决

高师音乐教育应加强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宣传与学习,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迅速转变教育观念,以求和基础音乐教育达成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2.组织实施上的解决

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改革方面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其课程改革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两者共同努力加以完成。因此,在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中要做到衔接紧密、同步发展,而且高师音乐教育更应该处于领先地步。

3.行为方式上的解决

高师音乐教育应积极投身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作为普通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组织师生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学及实践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参与教学,可以熟悉新课程的教材与内容,可以掌握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通过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剖析鲜活的教学案例,从而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再思考、再认识。

四、总结

纵观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音乐课程新标准制定、颁布,标志着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成果,新课标无论在文本呈现和内容观念上都较以前的传统大纲有重大突破,反映了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音乐课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大众的重视,对音乐教育者的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更要求高师音乐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积极探讨、解决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以期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统一,为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发挥应有作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的适切性问题。基础音乐教育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不断互动与对话,使得这种适切性得到适度的契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