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方高校 图书馆 社会服务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地方院校“首先对地方要有贡献,要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对地方的科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也是其重要职责。2005年我校为落实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和“超常规、跨越式”加快德州进入全省中等发展行列步伐的战略构想,制定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施意见,我校2005年启用的图书馆新馆大楼正式挂上两块牌子,一是德州学院图书馆,二是德州图书馆,并在尽大范围内向社会开放。2007年学校又重新制定了服务地方行动计划,我馆配合学校《服务德州行动计划》,近几年在面向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和实践。
一、提升面向社会服务的理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教育阶段,诞生了一批新建地方高校。这些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就是其中之一。新建的地方院校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地方成为这些院校最重要的办学定位。积极配合学校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的优势,建设开放性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加大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服务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第一,要转变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对象,牢固树立起只有立足地方,才能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活力的思想。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及省属院校相比,既不能从国家和省得到教育经费的资助,也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只有立足于所在区域,积极主动地服务地方,通过发挥自身作用和为地方所作的贡献来提高知名度,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重视、支持和合作,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二,要敞开大门,开放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利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各项建设事业中。把为当地社会发展和为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把服务的触角伸向民众,伸向企业事业单位。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成为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和学习场所,成为多功能教育和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知识的发源地。
二、明确面向社会服务的内容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域。为地方社会政治建设服务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首要领域。一方面是利用馆藏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为本地政府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建设、发展和决策中所需文献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传播最新的政治、教育、生活信息。
二是经济领域。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领域,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重点。图书馆则应该根据学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订购有关文献、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特色数据库,提高文献资源的层次和针对性,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效益,切切实实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我校所处的德州市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当地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德州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是我校的重要职责,也是我院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内容。
三是文化教育领域。为地方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服务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优势领域。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是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可根据所在城市的现代城市文化尚未形成,以及地方城市文化品位不高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本地文化品位。其次是提高所在城市民众的文化素养。通过开放馆藏、阅读辅导和信息检索等措施,让本地民众包揽海量文献资源,改善知识结构,丰富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图书馆这块文化信息阵地,接受大学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三是促进当地图书情报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人才优势,为当地公共图书馆、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图书馆及其他行政企事业单位培养图书情报人员,指导帮助各单位或部门的图书情报机构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图书情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从而推进当地图书情报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面向社会服务的实践
3.1改善办馆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近几年,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使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地方高校图书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馆舍规模、设施设备、文献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一是资源保证。从2000年我校升入本科院校后,学校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图书馆已拥有纸质文献150万册,电子图书近百万册,现刊2500多种,中外文报纸70种;尚有大量音像制品、光盘和网上数据库,另外在图书馆主页上还链接了大量的共享和免费电子资源;拥有3000多个座位可供阅览及自修,650台计算机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览和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习;近几年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学校每年都有百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二是人才保证。我馆现有馆员共66人,专科以上学历占88 %,本科以上学历占56%,高学历、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以及相关专业的人才不断引进,高级职称的馆员已占42 %。所学专业除图书馆学、情报学还有理、工、医、农、管理等各个学科,他们有丰富的收集文献信息的实践经验,具有相关各专业知识特长和图书馆工作技能,对文献资料的管理、开发与利用相当熟悉。能够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可以为社会的各类读者提供查询、检索等各种文献信息服务。
三是技术保证。2005年我校新馆启用时,自动化管理系统已较为完善,已建成文献管理系统、校内外检索系统和电子阅览系统三位一体的计算机网络。目前,图书馆各项业务均已实现计算机管理。先进的网络设备、大容量的磁盘阵列、高性能的专用服务器等现代化设备已构成我馆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硬件设施;而各种先进的操作系统以及文献管理系统、校外读者检索系统和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安装与使用,则为社会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可靠的软件技术保证。从而可向更大范围提供“快、准、新、全”的各类知识信息。[2]
3.2面向社会服务,进行有益探索
2007年我校重新制定了《服务德州行动计划》,确立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德州的办学宗旨,在贡献德州中创特色、求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德州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指导思想。我校图书馆根据学校计划,制定了本馆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并积极付诸实践。从2000年学校升为新建本科院校后,我院图书馆在服务社会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根据本馆文献资源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德州市社会读者开放馆藏。具体有(1)有限度地向德州市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国家公务员提供图书期刊等外借服务;(2)向德州市社会读者提供馆内文献的阅览、查询和复制服务;(3)通过校园网络向社会读者开放图书馆拥有产权的数字化资源,如馆藏书目数据库、馆藏期刊目次库、本馆的数字化馆藏,图书馆购买并拥有所有权的网络版光盘数据库等;(4)对图书馆没有所有权,但已购买了使用权的数字资源通过代查、复制、远程传递等方式,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
二是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为德州市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建设提供知识、信息支持。具体有(1)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及编撰题录、索引、报告、综述等二次或三次文献,为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2)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参与地方研究机构的课题论证工作,为地方研究项目提供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3)为地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发挥校企合作中高校图书馆的独特作用;(4)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开展科技兴农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开展辅导基层图书馆工作,为德州市培养图书情报人才。具体有(1)与教育部门联合,培训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2)与文化部门联合,培训全市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3)与企业联合,培训企业图书馆或情报部门的管理人员。
以上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有的已开展多年,有的正在起步阶段,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改进的地方。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学习其它高校好的做法,结合本馆实际,把服务社会工作做实、做细,使地方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当地文献信息中心,为当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基金项目:本文为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08YD007
参考文献:
[1] 叶华青.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李力文.谈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
(王瑞英(1957.8—),女,现任德州学院图书馆馆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