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玉树话中t?、?的自由变读现象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1670
土登江措 达哇彭措

  摘要:玉树话属于康方言的一种次方言。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语音特征也比较独特,单单从语音的角度来析说它可并列于其它的三大方言。玉树话中很多声韵调的语音现象是非常独特的,它能解释或弥补三大方言中的一些语音现象及规则的空白。本文主要探讨玉树话中t?、?自由变读的现象并通过以声学分析软件praat对这一现象从本质上找到一些答案。

  关键词:古藏语;玉树话;声学分析;自由变读

  据史书中的记载,玉树是属于多康地区董()氏族后裔十八支之一。汉语名称“玉树”是藏语“”的音译。玉树话属于康方言的一种次方言,本文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下辖玉树县和称多县为研究对象。t?、?的自由变读是古藏语二合复辅音()、三合辅音()、四合辅音()的演变而来。

  一、t?、?的自由变读现象

  在古藏语复辅音发音时每个字符的音都要发出来,据萨迦索南赞姆的《文字读法启蒙》中记载,上加字或上置字和下加字或下置字的读法是,“”,带前

  加字或前置字读法是,“”,前置

  叠加字的读音是,“”,

  那些带元音的读法是,“”[1]。意思是不仅要发出每个字符的音,而且要迅速的读出来。带元音时,对复辅音不管带那个元音,每个字符都带它的音而读。

  由于经过漫长的历史,在玉树话中很多古藏语复辅音大大的简化而变成了同音字,其中,上下置复辅音声母(skya)和前上下置复辅音声母(bskya)。下置复辅音声母(pya),前下置复辅音声母(dbya)和上下置复辅音声母(spya),这5个音都合并而形成同音字,而且共同存在着两种发音情况,分别为t?、?。例如:

  按古藏语的拼读规则来讲,这种读法可能是错误或不允许的。在司徒文法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2]。

  二、声学分析

  t?是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舌面前与硬腭间让气流摩擦而发出的音。在萨迦索南赞姆《文字读法启蒙》中,“

  ”[3]。?是舌面前不送气清擦音(),

  是舌面前与硬腭间让气流摩擦而发出的音。以下进行声学比较分析。

  在t?a语图中可以看到,音节的起始是t?的冲直条,后面是后接元音a的共振峰。在语图中表现为前面是一条较窄的冲直条,紧接着是简短的摩擦乱纹,这能表明它是塞擦音。时长:0.063077(s)、起始点:0.004950(s)、结束点:0.065327(s)、基频:136.917106(Hz)、音强:68.832572(dB)、最大音强值:69.509552(dB)、最小音强值:64.500914(dB)。

  三、结论

  根据萨迦索南赞姆的文记而推测,十一世纪前,(skya、bskya、pya、dbya、spya)这五个复辅音声母的发音各不相同,而且每个字符都有各自的音。根据嘎玛司徒的语法而推测,十七世纪时出现了语音合并现象,(skya、bskya、pya、dbya、spya)都合并成t?的音。根据praat语图来分析,现在的玉树话中这五个复辅音声母都有?的发音存在,是因为t?在语音变化过程中弱失了塞音而剩下了擦音,也就是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弱化脫落变成了舌面前不送气擦音。

  总之,玉树话中的辅音t?、?有自由变读现象,t?是(skya、bskya、pya、dbya、spya)合并的结果且是历史残留;?是t?弱化的音变结果。

  参考文献:

  [1]萨班·公嘎坚赞等著.藏文文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第1版).2005.12第2次印刷P157-158.

  [2]嘎玛司都著.司都文法详解[M].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2.(第2版).2007.2第6次印刷P131.

  [3]萨班·公嘎坚赞等著.藏文文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第1版)2005.12第2次印刷P15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