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读潇潇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争鸣 热度: 18938
潞潞

  读潇潇的诗,我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每个人都不是你看到的那个人,也不是你想象出来的那个人。这是潇潇的诗告诉我的,当然我还是没有看到她的全部。

  认识潇潇大概是在五年前。在此之前朋友送我一套《后朦胧诗全集》,主编就是潇潇,我很佩服有人做了这么一件大事、好事。潇潇的诗读的不多,印象是那种小女人的,后来发现这印象有偏差。

  潇潇是四川人,长得也像,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很水灵。但是—接触,才感觉到这小女子有一股豪爽气,有北方人的性格。她开一辆老切诺基吉普,敢超车、蹭车,有点混不吝的劲头。在一次聚会中,她拿着满满一大杯啤酒和我碰杯,有朋友把这一场景拍照了下来。

  近年来,我少有心境写诗,原来写诗的朋友走动也不多了。我自己这样,以为潇潇也不写了。因为她很少跟我说起写诗的事。但是,有一次在她家她说,你看看我新写的诗。看着她的诗,我有些肃然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的还有人坚持着自己生活的价值,看似柔弱的潇潇,内心里有一些坚强的东西。

  潇潇的家很有情调,厅堂里干净整洁,像她本人一样清爽,阳台上有花,墙上挂着几张并不出名的画家的画,梦幻般的画面很有诗的意境。她爱家,回到家里有一点略显慵懒和放松的姿态;她家也很温馨,有股淡淡而馥郁的女人味道,她在诗中写道:“我的音容笑貌,烹调手艺/样样都像—个好妻子”,这是她的写照。

  有一次,潇潇请我去北京的一个酒吧,去了才知道是一个诗歌朗诵会。大部分人上台念了一段自己的诗,也就是念念而已,但潇潇很认真,随着诗句中的情绪,她甚至有些翩翩起舞了,看得出她很有舞蹈方面的天赋。果然,在一个朋友家的聚会中,我们领略到潇潇的舞姿,的确很美。

  诗人并没有自己特殊的标签,就像舞蹈者安静的时候,他们在众人中默默地行走、观察。但他们依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和大众一样生活,却从中甄别出生活的隐喻,他们在获得诗的同时也发现和解放了自己。

  2004年夏天,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晚上,我和车前子在潇潇家里。潇潇拿出葡萄酒、新疆石榴酒,罐装啤酒和各式干果招待我们。车前子坐在地板上,突然问潇潇有没有泡菜,我想这可是为难女主人了,没想到潇潇笑盈盈地说有呀,而且还是自己亲手做的,说着端上来一盘碧绿碧绿的泡菜。我对这个不在行,车前子是苏州人,食不厌精,他尝了一口,赞美说不错。车前子挑剔得很,让他说好不容易,看来是真不错了。

  潇潇对待朋友诚心、热心,她有一种单纯的品质,这对做诗人可能是难能可贵的,但对于应付社会和生活却并非好事情。这不是潇潇的错。好东西往往是脆弱的,这是人类的悲哀,如果说写诗一定要有一条理由的话,就是让美好的事物不要灭绝。话说得有些严重,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潇潇是很受伤的,她的诗几乎到处是伤痕,但她并不是在挣扎,反而有一种飞升的感觉,她说:“唯美的,动人的飞翔/从感伤飞到感伤/直到被伤口滋养起来的女人/在伤痛的光辉中/用唐诗的胭脂,宋词的眉笔/浓妆艳抹,事事成熟懂事/她的气息透过语言的枝叶/从唐诗一直放荡到宋词”。

  潇潇的诗很抒情,灵秀,不是我曾经以为的小女人那样。她的几首长诗,颇有些长歌当哭的大气,比如《另一个世界的悲歌》,悲愤之情犹如六月飞雪,“谁的命运将越来越残酷/谁的忧伤?谁的眼泪/将落得更轻,更远,更辽阔”,读来不禁为之动情。

  波德莱尔说诗人是城市的拾荒者,夜深人静时分,诗人捡起生活废弃的垃圾。潇潇在诗中说自己“一路收集着失败”,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对诗人的比喻。

  (作者单位: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