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达成的关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如果能积极发挥作用,保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能认清使命,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同步,必将有利于国家人才建设的百年大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党和国家意识到任何改革创新工作,都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有一大批能够熟悉网络、懂得网络的互联网技术型人才,那么,如何科学化实施互联网建设,有效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让高校更好的驾驭技术和信息,是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必然要面对的难题,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落实的工作。
一、“互联网+”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
不同于传统基层党建工作单一的线下模式,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更加推崇“互联网+党建”模式,该模式是我国结合当前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将大数据融入党建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福利,全方位、多元化的整合大数据,以达到满足发展建设需要的时效性、严谨性、隐秘性等多方面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是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迎来建设高潮的一种必然条件,因为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信息覆盖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在学习、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等选择上,都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让大学生能在思想上富有积极、上进的人才属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开放、兼容等优势,主动学习新的技术以及逐渐形成网络思维,开展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实现基层党组织由线下模式,向“互联网+党建”模式转变,打造高效、便捷、操作性强、效果佳的网络平台,线上与线下协作,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对辖区内的大学生进行覆盖式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开辟新的渠道,逐步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在新时期的变革。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不同于传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当前我国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行的基层党建工作中,重点打造“互联网+”模式,强调并落实富含网络时代特色的新型工作形式,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运用互联网进行基层党建,并不是将传统工作模式照本宣科,而是要不断学习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将传统工作中的精华转移到“互联网+”模式中,并在不断地工作中予以改进和优化,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从今往后的发展与变革中,互联网相关科技与信息的运用比例必然会越来越高,这也是科技兴国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纵观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在着手开展“互联网+”模式下的党建工作,不仅开拓了学院中各级师生看世界、看中国的视野和格局,也增加了党组织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助性。但如果涉及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实践性,当前的主流还依然处于理论与创新研究层面,鲜有以实际工作为依托、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细化的研究,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仍处于理论高于实践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工作人员投入到实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的问题
(一)党员信息系统全国未联网,缺乏统一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毕业生党员转接器党组织关系和研究生入学接收党组织关系时,省内的需要确保能在系统里搜寻到(省内党员信息网已经互通),省外没联网需开具纸质版介绍信。但党员各项详细信息都登记在原党组织关系网站里,开具纸质版,业务管理员在系统中逐个进行组织关系转接录入,含省内与省外。因系统在转接过程中不能保存草稿,所以支部在提交申请时,党员本人尽量在场,转往省外的还要将系统中的党员登记表导出打印,并加盖学院党章交给学生本人,转接时还需查阅纸质版党员档案,重新录入系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二)基层党务工作者平均年龄偏大,难以熟练驾驭互联网设备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队伍中,则体现在组织内部平均年龄过大,对互联网时代的高、新技术,无论是接受能力还是认知,都难以满足基层党组织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跟进国家对高校在科技领域改革的脚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者往往是一些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带头人,为我国高校马院的基建工作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新的科技和信息化往往令这些曾经的精英领导者应接不暇,传统的一些认知`理论落实到实践工作中,依然要依靠纸质媒介、以会议传达会议等手段,缺乏新时代党和相关部门提倡的快捷、高效、节约等号召,由此不进降低了马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加大了领导人员和工作者的工作量,复杂的互联网技术革新、新型办公等诸多问题也函待解决。
(三)对全国各地入党积极分子没有统一管理网站
积极分子是入党必经的阶段,满十八周岁提交入党申请书,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满6个月成为积极分子,成为积极分子满一年成为发展对象,如果在高中(本科)成为积极分子,读研究生后,这个积极分子档案需要接新组织的审查,这些时间节点审核起来工作量大,如果能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有个网站约束和登记时间,后期审核材料就会很容易,也不容易出错。提交入党申请书后,需要把握几个时间节点,如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能为积极分子专门开设一个全国联网的网站就好了。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对党员进行数据化化管理
传统的党员管理对基层党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复杂的人员流动管理耗时耗力,传统的文字登记式管理工作量大还容易出错,交接时也特别繁琐,党费管理更是需要党务人员亲自收费,党员固定时间去缴费,大大增加了人力的投入和工作的繁琐度。因此,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通过对全国党内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查询和灵活输出,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党内信息灵活输出和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优化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党费管理则可以通过程序化的公式对工资进行计算,直接得出应交党费,这就解决了现行党员管理方式中一些最复杂的问题,以及对领导的分析、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和保证。
(二)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互联网设备的培训力度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应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的基本情况、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对党员的考核、监督等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管理,就能随时掌握党员发展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大力扶持基层党务工作者互联网设备的培训,每周定时进行培训课程,进行最新互联网知识讲解和演练,并且增加定期考核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带头接受考核,上下齐心时刻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优化工作程序,快速有效的进行进行管理和开展组织生活。
(三)学校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管理网站
计算机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必将受到计算机技术的深刻影响。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信息较复杂,纸质记录信息不仅耗时、耗人力、耗资源,保存的时间也有限;纸质信息的存放还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办理相关业务查找时存在耗时、效率低的弊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大力支持和投入建立党积极分子管理网站,该网站可以极大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灵活性,它能使管理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时代发展的福利,尤其是将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建设工作中,形成以“互联网+”模式为发展主流的思维后,新时代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了革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凝聚力,深化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党组织成员严格要求自我,抓住机遇不断优化党支部设置,促进人才培养,使组织能够通过党建工作引领教学科研,教学科研成效体现党建工作水平,提高“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不断发挥党的先进模范作用,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