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立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实际的基础之上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世界的物质性,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由党中央作出的国家战略总布局。那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的反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认识事物要有开放性和整体性的思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充分利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历史及现实的种种矛盾,作出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战略总布局,是一个大的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具体实现总目标的路径和保障。它们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的哲学思想)方面来分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又一个典型的矛盾统一体。并且每个“全面”中还包含着无数的具体的小矛盾。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矛盾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矛盾,同一时期又有许多等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充分认识,分析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一个完整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性认识,推动着人类认识由低级向高级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升的理论性成果,是符合客观实践的认识,也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主观认识与具体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结合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思政课现状
受“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启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突出的和重要目的是在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本文先关注学生群体,本着学生至上的宗旨,先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的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学习成绩成绩不如意,普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足的特点;这部分学生大都是高考失利的学生,他们思想上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爱学习。他们的特征之二是沉迷游戏。上课、下课、自习都在玩,甚至能通宵不眠。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优点,极强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他们思想单纯,政治理论较为薄弱,容易受到网络思想、舆论观点的诱导,在大事大非面前缺少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对思想政治持无所谓的态度,自我觉得不违法、不做逾矩的事情,其他便与他们无关。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身上仍存在着思想觉悟不高,自私自利、知行不一、价值取向功利化等深层次问题。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高职院思政教育改革的指导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的总目标,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其核心是“全面”,党和相关部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一系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措施。精准扶贫政策便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量身定做的一大举措之一。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六安地处大别山,其中金寨、霍邱两县是贫困县(现已摘帽)。依据政策,学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给予4000元的国家资助;对于非建档立卡的家庭困难学生,也给予一定的资助;部分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高职院校学生没能考上本科院校,本身存在一定的自卑感,部分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思政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资助,而不是认为这钱来得太容易用来挥霍;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反哺社会。总之,以此为契机,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学会感恩、诚实守信,成为思想素质高的社会有用之才。(2)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大改革力度,从“全面”入手,“深化”到矛盾的最尖锐处,从理论改革到实践改革,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方法论上着重在科学运用上来实现新提升。我们把“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确定为我国改革开方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原则。在以上思想指导下,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的改革探索。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架构的引导,和爱党爱国情怀的培养,高校教育阶段正处于大学生三观、道德品质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最前沿人员,应及时介入,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政治站位。课堂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良好道德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改变大班教学,实行基础班级教学方式。一个班三十到四十人,教师能在目力范围内关注到每位同学。改革的着力点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其次是加强实践教学,或分组讨论、或模拟法庭、或实地参观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红色教育是实践教学的一大方面。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直接而又有效的方式,六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坚贞的红色精神,忠诚的红色基因,铸就的“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的六安大别山精神。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践教学的探索,将大别山精神搬进校园(红色基因代码),在大一新生对校园不熟悉的情况下,由思政教师带学生参观校园内的十个红色基因代码,并组织学生或由授课教师进行讲解,分析,由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后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先辈的牺牲有个初步了解。
二是辅导员团队重视思政教育。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的家长,与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最为信赖的对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爱党爱国情怀的培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首先是利用活动和会议为依托加强思政教育。也就是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进行分割,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学习。
三是专业课教师要重视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育的同时,要善于从专业课中发现与思政相关的知识点,展开加以引导,即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课程思政,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爱党爱国的引导,弘扬正能量,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累人文精神底蕴,培育人文精神,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坚定理想信念,学好各门专业课,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养劳全面发展
(3)“全面依法治国”拓展了法治外延。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治这个框架。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培养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的同时,从遵守校纪校规开始,继而引导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爱党爱国情怀。
(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政治保证。在此,着重强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主导地位,把握话语权。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许多共青团员,是党的后备军,培养他们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每位同学的心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爱党爱国爱民的崇高信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共同教育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和教育,初步形成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树立起坚守爱党爱国爱民情怀,在思想上升华,精神上洗礼,为积极投身于社会发展、祖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