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学者指出,新媒体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数字化并以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媒介或内容载体,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互联网、移动多媒体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在内的多方面内容。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从宏观方面来说,它符合国家对于思政工作创新的要求,这在各项文件中均有突出体现。微观方面而言,5G网络时代已悄然来临,试问当代大学生谁还能离开网络和手机呢?
我校在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未来五年,将坚持走与行业地方融合发展道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学科名校、文化塑校”五大发展战略,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强校”,不仅是学生专业素质过硬,思想上如果未与国家大政方针贴近,有碍于自身成长发展。思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应该、也必须走在前列。
一、我校新媒体建设工作
基于对时代发展的回应,我校新媒体建设着重点落实于官网维护、官方微信及新浪微博。同时,在2019年6月13日推文上,公布了官方抖音视频新闻发布平台上线的消息。基于微信的普及性,本文探讨范围以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为主,其他二级学院官微作为参考。而关于微信平台的重要作用及重视,也于数期推文内容可以窥见。从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共计42篇推文,包括由学校运行及二级学院、社团在内的每周微信公众号排行,样本账号由28增加至50个,排名以WCI指数为准,其中包括四篇月排行及两篇年度排行。总体来看,盐工小助手、盐工Young生活、盐工学生微事务微平台几乎稳居前三。从2016及2017年年榜来看,官微文章总数回落,但阅读量同比上涨37%。2019年,官微在原有基础上,对微信电子平台栏目进行更新,增加掌上盐工、图书馆、学校官网、电费缴费等11项内容,扩展了服务范围。
总体上,我校官微于2014年9月13日开始运行,至2019年9月13日,共推送1246次,推文2709篇。总体而言,2014年9月至2018年,推送次数逐年攀升,推送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在推送次数相当的情况下,这段时期每次推文最多。2018年后,两项数据逐渐持平。换言之,即每次推送平均一篇推文。
从推文内容来看,又大致可分为十余种类别,如:荣誉表彰、思政相关内容、对外合作交流、公益活动、阅读文章等等。从数据来看,阅读类推文数量较多,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由于低关注度最终被取消,考研内容与我校高考研率相比似乎不算太多,思政方面自2016年后持续下滑。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推文阅读量问题
2014年是微信阅读量最低的一年,最高阅读量110,最低为1,大致与微信平台刚上线运行,关注度还较低有关。尽管平台耗费大量精力收集每日时政信息,阅读量仍持续走低。而有关于思政方面的内容,似乎差强人意。至2015年,整体阅读量最高达到6581,2016年1.5万,2017年1.9万,2018年7266,2019年1.7万。相比之下,思政方面近年阅读量最高为1170。2016年在推文次数最多时,思政内容平均阅读量75.8,与年度最高阅读量相比,相差较大。如果以校内每年平均20000人计算,一方面凸显出官微关注人数较低;另一方面,在已有关注人群中,愿意阅读相关内容的学生数量有限。(二)关于推文内容
从现有思政推文内容来看,多数集中于现有政策的解读,尽管在形式上,平台已经尽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学生宣传,但依旧收效甚微。根源有二:其一是学生本身对于思政内容的兴趣低。虽然从事辅导员工作仅数月,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发现对于思修课程学生所表现出的“低关注”态度。其二是思政推送内容与大学生的不相关性。在前文中可见,微信阅读量可达1.9万,接近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内容上,最高阅读量其内容多与投票等活动相关,换句话说,这是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度自然空前高涨。同时,这也是微信平台潜力的体现,并不是微信平台传播范围不够广泛,而是推文内容令大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三)教师、党员未见“发声”
上文提及,现有思政推文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较多,如涉及十八届四中、十九大、党史党章、“习大大”互联网思维及其他讲话内容。可以发现,其一,这部分内容中几乎看不到我校思政教师或党员的影子。虽每每提及要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但在官微这样相当普遍的平台上却看不到太多。一些国家官方的文件政策,如果没有教师的再解读,可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通知”。学生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应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在此方面活跃度较低。其二,对于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教师站出来,掌握舆论制高点。网络时代,“键盘侠”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新闻中频繁可见,事情还未明朗化之前,表现出对单方的指责,之后又转变成对另一方的攻击。可控范围内,对一些能够发声的事件,还是要站出来亮明观点。三、对策分析
(一)红色微信平台建设
资料查阅中发现,部分学校有专门的思政微信平台,即红色微信。依据主办方不同大致分官方、半官方、民间三种类型,具体平台运营效果个人还未调研。从目前来看,我校确实还未有专门的思政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与官微其他推文夹杂在一起,有时会根据时政接连推出一系列内容,如2019年10月《十九大党章知识精粹》系列微动漫,共37集,但阅读量最高只有286。个人浅见,思政专用微信还是由学校官方建立较好,组织思政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维护。当然,纯粹的理论仍然无法吸引学生阅读,现有内容表现出的一大特点是“我推送什么你看什么”,收效甚微。这方面可以借鉴“学习强国”平台,将相关内容划分成块,学生手机登录打卡,阅读或答题之后获取积分。模块内容宏观方面可与学习强国保持一致,微观方面结合我校实际略作调整。积分作为思政课程参考分项,列入期末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作为转正参考项;也可每学期固定时段进行积分兑换,兑换项目折算为校内文创产品。如果投入过大,在现有官微基础上以上述内容进行调整。总目标是推文由“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二)改进推文内容
推文内容改进其实可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将纯粹泛娱乐化的内容清除。在对微信推文内容进行分析时发现,有数篇完全显示出纯娱乐化倾向。如:2017年3月14日:最帅男生评选,共三期推文;官微最上镜女神投票;2017年5月:运动会举牌女神大盘点。此类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可能会产生些许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增加思政推文数量。当然,如果推文内容“干瘪”,不符合学生“口味”,只会事倍功半。有学者指出,高校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紧抓住大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和关键点,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现思政推文与大学生的不相关性是间接原因,所以在推文内容上,多选取与他们切身相关的内容,如就业创业政策、新的法律法规等。标题上需要撰写者多费心揣摩,好的标题容易吸引人阅读。形式上,图片、漫画、短视频相互结合或许会更受欢迎,曾有一期推文以手绘方式展现我校地图,颇有新意。对于直接原因,还需从学生思想根本着手,他们从心底表现出的不在乎、不关心更为严重。(三)多方合力共举
提及思政合力,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我校实际情况考虑,思政工作确实不仅是单方教师的职责所在。首先,我校需安排专人监管微信平台,可以由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兼任,定期轮岗,对每期官微推送内容进行审查,去掉其中完全泛娱乐化的消息,营造风清气正的微信环境。对于国家新公布的政策、文件,教师需要择取其中与大学生相关的内容做重点解读,切实使大学生体会到其自身在现有环境下的定位,最后落实到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等实处。其次,我校官微维护需要一支专业的学生队伍。目前个人只知道我校有新媒体社团,但对于其中学生情况尚不明晰。从现有推文来看,阅读类的文章转载占多数,原创略少,推文偶有重复。微信运营需要专业化,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团队需要进行培训。四、结语
新媒体为思政工作带来的优势挑战无需赘言,官微内容的调整让所有人看到了背后新媒体人的努力,但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有待于实际工作效果展现。思政工作各方面需要合力推进,让工作真正“活”起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