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海龙囤,沉睡四百年的土司城堡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 热度: 17319
文/胡雅君 明 丽

  ?

  海龙囤,沉睡四百年的土司城堡

  文/胡雅君明丽

  

  2015年7月,贵州遵义海龙囤与湖南永顺老司城、唐崖土司城一起作为土司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成为贵州省首个世遗项目。

  提到贵州省的景点,耳熟能详的有黄果树瀑布、遵义会址,但海龙囤是什么地方,连贵州一些当地人听说这处新晋世遗景区时,都是一脸的茫然。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究竟有何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以至于能和长城、故宫、丝绸之路一样跻身世遗之列,成为中国第48个入选世界遗产的景区?

杨氏王国

3年前,贵州省考古研究院副所长李飞受命来海龙囤主持考古工作,为申遗提供支持。

  海龙囤是土司制度的代表性遗存。所谓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以夷制夷”的地方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朝廷授予少数民族首领官职,令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有资格世袭统治当地。这一制度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完善于宋,繁荣于明,崩溃于清,结束于20世纪初,维系长达1000多年。“土司制度是我国古代‘一国多制’的方式。”李飞解释说。

  海龙囤还曾是宋代为抗击蒙军修筑的军事堡垒,也是明代著名战事“平播战役”的主战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加快了明朝走向覆亡的步伐。

  杨氏主政播州是从唐朝末年的杨端开始。876年,南诏侵占播州,杨端请命前往播州,打败南诏,就此定居下来。之后,杨氏一族繁衍壮大,世袭统治播州,历唐、宋、元明四朝,经29世725年,直到1600年土司杨应龙叛明被镇压,杨氏才丧失了对播州的控制权。

  海龙囤始建于南宋末的1257年,当时蒙古侵宋,大军由云南挥师东进,直逼播州。宋理宗派官员吕文德去播州协助当地土官杨文为抗蒙做准备。吕、杨二人见面后商议“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筑龙岩新城”,这龙岩新城就是后来的海龙囤。朝廷拨了白银万两作为建囤经费。

  “最初的海龙囤是在抗蒙背景下,由中央王朝和地方势力共同兴建的防御工事,它的修建是一种国家行为。”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说。

  海龙囤修好后,蒙军的铁骑尚未踏及此地,宋朝江山便已易主,它也就闲置下来。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343年后,这个当初中央和地方合力修建的用来抵御外敌的地方,成了地方对抗中央、继而和中央势力决一死战的战场。

  彼时,控制播州的是杨氏第29世土司杨应龙。史书记载他骄横嗜杀,“倔强偏陲,不知汉大”。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州巡抚叶梦熊弹劾杨应龙24条罪状。次年,又建议朝廷收回杨应龙对播州部分地区的管辖权。万历二十年(1592年),杨应龙表示愿意派兵帮明廷征讨倭寇,将功赎罪。但后来明廷取消了征倭计划,杨应龙的赎罪方案也就不了了之。这之后的3年多,杨应龙一直对明廷忽从忽叛。

  杨应龙正式和明廷决裂是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起兵叛明,一边重建海龙囤诸关作为屏障,一边入侵周围地区。重庆綦江一役,他率军杀官兵5000人,投尸江中,江水尽红。

  1600年春,明军24万大军兵分八路进讨播州,以图剿灭杨应龙,这便是史称“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杨应龙的播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守海龙囤。明军追至,合而围之,从正面往囤上冲锋,久攻不下。

海龙囤毁于大火

400多年后,如果亲自在海龙囤走一遭,你会发现,当年明军无法从正面攻破它,实在太正常不过。

  我说,估计是个小偷,看见我吓跑了。刘伟说,我们快撤,去蓝夜电影院拿钱!我惊慌起来:“你们干完了?就这一会儿你们就干完了?”“你做得很好,”刘伟说,“完事了,意想不到的顺利!”

  海龙囤因山取势,南北环水,下临深渊,仅东西两侧有仄径可供上下,地势陡绝。《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爬海龙囤的过程就是一个关接着一个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这些关是当年杨应龙反叛后征集工匠所修,最为凶险的当属飞虎关前被今人称为“天梯”的36级巨型台阶。天梯至今保存完好,仰头观之,气势撼人心魂—每级台阶高约半米,阶面呈45度角往下倾斜,需要俯身于地、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平播之战打得惨烈异常,山谷之中尸横遍野,血光漫天。

  战争的胶着状态一直持续到1600年6月4日,播军叛将引官兵从后山小路攻入海龙囤。据史书记载,6月5日当晚,杨应龙散千金招募敢死之士,但面对围困大军,人皆骇之,无人敢应。杨应龙提刀巡垒,见四面火光冲天,彷徨长叹,自缢而死。

  明朝军队有战后放火烧城的惯例。杨应龙寄望赖以保住“杨氏王国”千年不朽的海龙囤也因此毁于大火。民间传说,415年前的那把火烧了数十天,浓烟遮天。

  

  

并无僭越的土司衙署

海龙囤这处曾经的土司宫殿,在时光中慢慢颓败,原貌渐不为人所知。李飞所主持的始于2012年的海龙囤考古,是海龙囤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只能像盲人摸象,在一点点接触中,寻找、感受海龙囤一个又一个细节,再将它们拼凑成整体。”李飞说。

  如果时光倒回到平播战役开启之前,囤上自然是有宝贝的。按照史书记载,海龙囤被杨应龙视为“子孙万代之基”,他在囤上修筑了被今人称为“新王宫”的建筑群。宫内“台沼亭榭,僭越非常,不惟雕刻彩饰龙凤等物。但经过那场血与火的冲刷,不见了金银玉器,焚毁了雕梁画栋,留给考古队员的只有裸露地面的石头地基和残砖乱瓦。

  “新王宫”整体格局遵循了当时官式建筑“前朝后寝”的普遍布局,在文献里也被称为“衙宇”。李飞据此判断,新王宫是杨应龙的土司衙署。其中新王宫的仪门三开间,大堂、二堂均是五开间,整个宫殿里没有过五间的房屋,这也与明代礼仪规定的土司房屋建筑应有规模相符。

  李飞说,文献中记载的杨应龙是一个骄横跋扈、目无天子以至于敢公开起兵反明的叛臣形象。

  但这些地基给我们展示了史书中没有提及的杨应龙的另一面:从建筑规格来看,他听了中央政府的话,并无任何僭越之处。这反映了杨应龙作为土司曾对国家有过认同,也曾服从过明朝管理。而这一点往往被世人忽视,这也是此次考古的一大发现。李飞说,很多人容易把土司和为所欲为的土皇帝画上等号,但实际上,土司属于国家正式官吏,受朝廷管理,对朝廷有纳税、朝贡以及为朝廷出兵的义务,其职位的大小视其所辖区域的范围而定,由朝廷批准方可世袭。

  在李飞眼里,遵义海龙囤与湖南永顺老司城、唐崖土司城相比,后两者保留民居建筑较多,展现的是人们在土司管理下如何生活劳作,而海龙囤则体现了土司制度里政治和军事的一面,展现了土司和中央的关系。

尔曹身与名俱灭

400年后的海龙囤上,山水树木依然秀美:千峰争高,寒树轩邈;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夏日林中,疏条交映,在昼犹昏。

  无数人做着建功立业、千古留名的梦,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尔曹身与名俱灭。

  回望夕阳下的海龙囤,碧草青苔在断残基座上蔓延,绿树凄迷,暮鸦回翔。700年间,它从青山变为军事堡垒和土司宫殿,又变成地狱一般的战场,到如今,又成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

  (武地摘自《看天下》2015年第2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