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现状解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20862
■朱嘉文/河南大学

  传统民乐应当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标,古筝音乐教育并非只是枯燥而单一的过程。在当今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关注度显著增强。身处现下愈发崇尚文化事业的社会氛围,传承发展古筝音乐教育,提升传统民乐在世界范围的价值,进一步发扬华夏精神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筝音乐的艺术价值

在全新发展的时代如何普及古筝文化,发展古筝教育,是目前文化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经济的加速腾飞,经济发展的步伐日渐加速,各式各样的文化事业和审美理念层出不穷,不仅是古筝表演领域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学生,还是社会上广泛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和批评家,都对于古筝教育投入高度的注意力,期盼民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力。

  古筝的弹奏特色是无法取代的,其独特的形状和构造使其具备其他很多传统乐器所没有的音响效果,与华夏的民族精神相照应,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扬历史的最佳写照。作为民族瑰宝的传统民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而古筝作为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扬华夏传统音乐和民族精神离不开古筝艺术的助力。其次古筝弹奏指法的多样性和技巧性使古筝能够变化不同的风格,从而发展成多样而丰富的流派,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也因此能够拥有璀璨多姿的古筝音乐流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助力。

二、古筝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古筝演奏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艺术中极其突出的一个板块,不论对于古筝演奏者,还是其他的民乐演奏者甚至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演绎者,肢体表达和演奏技能的融合发展一直是作为一个表演艺术者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必备技能。这些基本功的修炼都依赖于古筝音乐教育的专业指导,然而,现下古筝音乐教育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可称之为落寞的境地。深入发掘古筝音乐教育的传承发展力量,要在满足学习者熟悉不同流派风格曲目和提升自身表现能力的同时,为时代需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塑造科学合理并贴近时代的艺术宗旨,才是发展当代声乐艺术教育的必由之道。

  发掘古筝音乐内在情感是传承古筝音乐教育的深层次要求,一个热爱传统古筝的人,怎样去观察世界,怎样去感受艺术,怎样将观察感受之后的体验与感想见诸于演奏中的乐曲把控与肢体动作,都是古筝弹奏学习过程中必须精进的专业技能和乐器特点。

三、当代古筝音乐传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古筝音乐的文化内涵教育

笔者对古筝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高校还是教育机构,常常将古筝弹奏技法教学作为重点内容,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古筝学习的正确方式,学生也会将其作为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长期以往学生会掌握古筝技巧,学会如何弹奏,但却只是会弹,对古筝的文化内涵知道的少之又少,很显然这不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古筝,与传承古筝音乐的初衷不符。古筝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巧的教学,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古筝这门艺术,懂的文化内涵、乐理,让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站在古筝艺术的角度去弹奏乐曲,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其演变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古筝音乐的传承者。

(二)部分古筝教育机构专业素质不足

自我国开始重视文化传承以来,古筝教育也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市面上各大古筝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对古筝学习和以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否真正的起到“传承”作用则有待考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筝学习刮起来热潮,人们开始重视到国粹,但大多数机构都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目的,不重视古筝的文化教学。另外,还有很多教学机构中为了降低教师成本,会聘请无资历的老师,难以培养学生的古筝素养,更别说文化传承了。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打基础阶段,而这些机构的不规范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古筝学习,对学生以后进入高校的再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基本乐理知识混淆、弹奏技法不规范等问题。

(三)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欠缺

在现代古筝传承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如何弹奏古筝,还要带领学生系统的去学习,才能实现古筝的传承。但根据笔者的研究来看,古筝教学中常常过于重视古筝技法教学,不利于学生具备古筝学习的综合素养,音乐素质也难以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全面综合的教授学生,不仅要教授技法和上述中提出的古筝文化内涵,还要重视古筝演奏的其它方面,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可以全面的提高音乐素养。通过笔者对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出,古筝是一项系统、综合全面的艺术体系,只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才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担负起传承古筝音乐、文化的重任。

(四)古筝音乐教学方式落后

古筝演奏通常情况下需要多乐器的合作完成演出,所以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一的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就难以考虑到他人合奏的现实性,使得学生难以得到锻炼,如果让学生进行表演,很容易出现紧张,使得整个演奏难以发挥最大效果。而高校教学恰好与其相反,一般来说高校学生人数较多,在教学中教学老师也难以全部的将所有学生估计到,也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中让每个学生进行锻炼。对教学会带来一定困扰。

四、古筝音乐教育的发展前路

(一)传承——吸收传统民乐教育精华

1、兴趣创作

  兴趣创作和情感融入是古筝音乐表现力的最强爆发点。在古筝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极其需要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的挖掘。艺术者情感表达模式无非是将生活所思所想融入乐曲演奏,不仅是演奏者在此刻的乐曲上个人的情感诠释,更加具有艺术价值的是整体演奏所呈现出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素养。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而拔高于生活。积累于生活的演奏素材可以是质朴而简单的,而创作的意义正在于发掘升华其价值,而到达一个思想层面乃至于映射时代发展方向的高度。

  2、多元互动

  古筝音乐教育是双向的过程,更是发展的过程。专业教师在精进教学模式的同时,学生也在进行弹奏感悟的增进。及时把握教学反馈与评价,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观点,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改进,将收获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程中都应当是自主的参与者,而非带着压抑感和恐惧感的被动接受者。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条件两个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出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兴趣和情感的激励,这也是一节课程能够发挥出的最优效果。

  课堂应当有民主开放的交流,应当更注重的是整体师生互动气氛是否和谐,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否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弹奏时遇到瓶颈或是不解时,学生能否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在有效的双向互动中收获及时的音乐教学反馈,以改进传统的古筝音乐教育,有效共同解决在推进传承中华传统民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弹奏者在精进弹奏技巧的同时,观众也在进行审美水平的增进。及时把握对于表演反馈与评价,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改进,吸收多样音乐流派的精华,将收获弹奏者与观众双方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传统民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古筝在新时代得到新发展。

(二)创新——融合多样音乐流派

追求古筝音乐与其他传统民乐、某一古筝音乐流派与另一古筝音乐流派、中国传统民乐与现在流行风格音乐的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古筝音乐传承的发展点和创新点。表演并非是机械模仿的过程,如何处理乐曲音调,如何把控弹奏的节奏,如何产生表演层次感,都依赖于指法强弱、弹奏力度、转化速度。

  创新曲目是古筝当代发展中大幅度提升音乐表现力的一大重点,在此基础之上增强对于演奏的信念感和价值追求,是璀璨多样的华夏文化能带给古筝演奏发展事业的最大瑰宝。

(三)重视古筝的文化内涵

在古筝文化未来的发展和传承中,不仅要重视技法教学,要重视古筝文化内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古筝艺术的历史、演变、成就、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古筝不是一个普通的乐器,是有文化底蕴和价值的,使其带着艺术的敬畏心来学古筝。在具体的教学中,尤其是古筝的第一课教学时,要将古筝的文化内涵作为进门必讲课程,让学生充分的知道学习这门艺术除了基本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才能传承古筝艺术。

(四)完善考评培训机制

目前,需要从制度中入手,和文化局等牵手完善相关机制,从而保证每一位古筝教师都具备古筝教学资质,建立专业的古筝教育考评机构,对每一位古筝音乐教师进行资历和再教育的培训,使得古筝教育老师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文化传承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古筝教育的专业性,为以后的传承工作夯实根基。

(五)重视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

古筝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古筝音乐,而不是单纯的侧重某一层面,从而充分发挥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再学习古筝教学时可以接受音乐的熏陶,使学生的审美品质、道德素质等得到提高,从而让其从心底里喜欢上古筝音乐教学,达到古筝教学的最终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古筝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传统音乐事业的发展,在民乐发展中显得尤为急切和重要的是如何推进古筝音乐教育的效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为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者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给予了强大的动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