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古希腊雅典哲学的重点转变原因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983


  古希腊的雅典哲学始于公元前,从公元前七世纪泰勒斯展开探寻世界的旅程开始,直到西罗马灭亡于公元前五世纪为止,经过了一千年的历史且期间有着不同学派相继产生。对不同阶段的古希腊哲学,所研究的点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古希腊哲学发展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以自然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古希腊哲学鼎盛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古希腊哲学晚期,经过亚里士多德后,以伦理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针对希腊哲学的转变因素与原因来展开分析。

一、以自然界为目标的早期古希腊雅典哲学

(一)自然哲学中的内涵

自然哲学就是早期的希腊哲学,它是对宇宙与世界本原的深入探讨,也是将自然界当作重点研究对象来进行开展的。对早期的哲学家来讲,他们所思索的自然,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自然事物与现象,而是接近西文中所指的本性,特指的是事物变化下的本性。对自然哲学家来讲,他们所提到的宇宙与世界,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宇宙与世界,而是我们所说的现如今的自然界。他们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哲学家认为,自然就是非人格的本原,也是在运动变化下的自因。对毕达哥拉斯派来说,他们认为的本原是有着多单元数目的,并不是运动的状态,而是永恒存在的,是有着数学比例与几何结构的比例关系;对爱利亚派来说,本原是作为一个唯一的整体存在的,它是不生不灭也不运动的;对元素派来说,本原是由无数颗粒形成的,虽然它是永恒的,它是处在运动的状态中,通过不断分离与组合,来改变自身的排列方式与位置。毕达哥拉斯派对伊奥尼亚派的观念给予了否定,爱利亚派又是对伊奥尼亚派与毕达哥拉斯派两者的综合,元素派则是对整体派别的综合。

(二)针对自然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分析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主要代表人物分别为:泰勒斯、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等,而作为西方史上的首位哲学家泰勒斯,也是伊奥尼亚派中的关键代表人物。泰勒斯认为万物的实体与本原是水,万物皆由水而到来,也是作为水的变形。从另一方面来讲,万物则又归复于水,大地被水包围着并漂浮在水上,且从水中不断地吸收所需的养分。这个看法的由来,是泰勒斯观察到万物的养分都是以湿为主,而热的本身也是从湿气内产生的,都是依靠着湿气来维持的。他的这个看法就是依据“万物固有的本原,就是所产生东西的来源”,也有可能是因种子本身所具备的潮湿性,而水是潮湿的来源。诗人在诗文中曾歌颂的“黄泉”即为此,越为古老的物体就越被尊敬,能被人们指着并被作为见证物的东西则最受人们崇拜和尊敬。从中可看出,泰勒斯的观点既可能是从现实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所得,也可能是从神话世界的观念中所总结而来的。从实际出发,泰勒斯的观念则是伊奥尼亚、米利都以致希腊世界的整个自然条件,都是被海洋所包围的,也是存在于地中海的周围,他们的生产活动与生活也都与水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正是因为在这种自然环境下,泰勒斯才会产生这种观念,认为地都是漂浮于水上的。早期哲学家都是将自然界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的,也都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来将世界的本原归类为相对应的自然物,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它具备着一定的必然性。

二、以人与社会为目标的中期古希腊雅典哲学

(一)人本主义的哲学内涵

中期希腊的哲学也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哲学,它是连同人类的语言、诗歌、艺术、伦理与政治上所共同创造下的文化产物。它通过对生活经验知识的大量积累,而引出相关结论的理论性质,也包括了关于认识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有关语言的结构与由来,有关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安排和与人类文明相关的发展与起源。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主要是针对自然问题展开研究,而中期的希腊人却不再崇尚自然,而是体现在关于社会和人的辩论上,宇宙观与本原观也不再是所关注的哲学焦点,或许早期自然哲学中的相关结论早已被淡忘和遭遇诘难。如今逐渐兴起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思潮,它对过去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持有否定且怀疑的态度,而人则是万物最终的尺度。哲学的方法和基本原则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哲学成果的有效转移。即将其转移到社会领域,从而形成传统的论辩与思辨。亚里士多德在先哲的基础之上,逐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古代哲学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它的影响既属于一个时代的开端,也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它可以被看成是希腊科学和哲学全部发展前的终结点。

(二)人本主义的社会根源

将哲学引进每家每户,并安置于城市之中,让它成为对善恶和道德的一个探究标准,首先,它可以被当作社会的时尚要求,由于早期的道德法律与观念早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需求,所以随着民主制的不断发展,无论从建筑上、戏剧上,还是从医学和史学的研究上也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所存在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已成为当今人们所追寻的目标,而要想举止文雅、表现力适宜,都需要进行后天培养,而智者运动这个项目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时尚需求而产生的。它也有效反映出了政治繁荣与奴隶制经济的现状。随着希波战争的胜利,不仅促进了航海业与工商业的发展,也使希腊的奴隶制达到了经济全面的繁荣时期,从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心来看,也逐渐从东方进行对希腊本土的转移,使城邦的奴隶制达到了鼎盛时期。曾经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也已经被民主制所替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以上内容可见,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哲学研究任务转变的方向。

三、以伦理学为目标的晚期古希腊雅典哲学

(一)伦理哲学中的内涵

对于晚期的希腊哲学家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早已从自然与社会的问题上分离开来,曾经的政治活动也慢慢消失。研究的重点也开始变为对个人幸福的关心,对如何自处乱世而不动心进行探索,随之也有着伦理化的倾向,伦理化指的是以伦理学作为归宿与核心,哲学目标也不再是对智慧的追求,而是去追求自身的幸福。考虑到实际需求,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力学、几何学、文学等也都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并同时朝着专业化去发展,从而为今后的伦理学研究活动提供大量的空间和时间。当时的四大派别分别是:伊壁鸠鲁派、新柏拉图主义派、怀疑派和斯多亚派。其中,伊壁鸠鲁派是以快乐主义为主,它指的是摆脱对死亡与生命的恐惧,而去追求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上的无忧状态;斯多亚派是以个人的自足为主,主要表现为对命运的顺从;怀疑派指的是否定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可能,对一切事物都不去表态,来做到不动心的目的;新柏拉图主义指的是与神秘主义联系到一起。尽管各派别对幸福的表现都有着自身不同的见解,但是他们都认为达到幸福最好的途径就是理性生活。对于哲学的价值而言,主要是给人生提供一个摆脱苦难的避难所。大体上,他们都将哲学视为动物,将逻辑视为健康和骨骼,将自然哲学视为肉体部分,将伦理学视为灵魂,来突出晚期哲学中社会理论与伦理学的地位,而逻辑学与自然哲学都是论证伦理学的工具与手段。针对内容与深度的丰富度来讲,晚期的希腊哲学同两个世纪前的哲学相比较是远远比不上的,它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了古希腊雅典哲学从兴盛到衰亡的艰辛历程。

(二)诞生伦理学的社会根源

晚期的古希腊哲学重点研究的方向转变存在其自身的原因。东方人与罗马人的伦理观念已逐步渗透到希腊哲学的内部,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所引发的争吵也是从内部破坏到了固有的希腊人思辨精神。产生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晚期的政治经济情况,过于分散且自给自足的奴隶制早已满足不了当前的发展需求。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奴隶制逐渐产生危机;公元前338年,出现马其顿人入侵希腊;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大东征;直到罗马将希腊本土完全征服后,致使希腊的城邦遭到大量的破坏,导致人与社会、人与人间的关系也受到了本质上的改变,相关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全面衰落。随之又出现了大范围的奴隶制帝国,虽然罗马帝国相对庞大,但并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内部斗争非常尖锐,最终在公元前三世纪走向了灭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哲学是科学产物下的结晶,也是精神时代下的精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每个时代下的哲学都是对当时时代文化科学成果高度的概括,也是对社会思潮的集中体现。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就是西方哲学,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而古希腊哲学也包含了人类最原始的思维,它既具备丰富性也具备多样性,是后世不同哲学观点的萌芽和胚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