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基层群众文化融合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7358

一、前言

经过了日积月累所表现出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其结构形式并不比其他专业的文化体系差。从一定程度上看,从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中提炼出来的群众文化内容并不少。因此,我国可以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从而发展基层群众文化,使我国的文化体系更加完善,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

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

我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体系在时间长河的发展中逐渐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而言,各个时期的文化和其独特的艺术都会影响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人才子,都会起到改变民俗文化进程的作用。在面对这些改变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态度,即支持和反对。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时期君主统治人们的主张不同,由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从而发生了许多有关民俗文化记录在史册的大事件。

  例如,秦始皇统治时期,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主要思想;清朝时期,清政府采用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打开国门接受先进文化从而导致我国被西方列强欺凌。这些时代的极端手段,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产生。在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宣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国内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方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上海成功举办,使中华民俗文化举世瞩目。以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一直朝着积极开放的方向,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来,民间民俗文化也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融合过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也积累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我国的辉煌文化离不开群众文化的铺垫,文化创造的大部分明显地反映在群众文化上。远古时期,炎黄子孙就开始以种族和部落为集体生存和繁衍后代,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积累中,成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例如,当今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这是由于现代的生产制造都是用机械化的手段完成的。以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没有高科技的帮助,那时的人们多亏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在遇到问题时,人民群众集思广益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制造以及娱乐提供了多方面的规划和参考。可以说,同根同源是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二者的重要特征,两者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同时进行的。

三、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基层群众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然途径

身为炎黄子孙,传承群众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我们要将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做好巩固。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飞速发展的中国也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想要在今后取得更大的进展,在国际上拥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必须在多个层面发力,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大力度发展群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重要的成就。

  群众文化在各地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群众在各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上具有差异性,各地群众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做好传承并发扬各地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可以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例如,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类文化节目的传播,基层群众文化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到以前不清楚甚至从未听说过的民俗文化;在我国的浙江、福建和云南等地区,茶文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果只是单纯地了解和传播茶文化,难免会出现误差。但是,把茶文化同当地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相结合,使用现今专业的方式种茶,用古法炒茶,用新的理念品茶,按照系统化的方式完成这些流程,再采访有传统经验的制茶大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文化,从而传承民俗文化,并使这些文化在今后的传承和发展中取得更高水平的进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群众正在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为未来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扮演“引路人”的角色。

(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巨大的人口数量使我们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主观角度来分析,在国家强大的宣传能力和我国各地的带领下,群众文化水平开始得到改善,在遇到封建、错误的观点时,基层群众完全有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在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创新过程中,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得到极大的改善。例如,现如今的民间手工艺品,在社会和市场上得到肯定,现代的民俗文化制品手工艺人凭借传统手艺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刺绣文化,它代表着古时的最高水平,现代群众文化的固有水平,通过创新刺绣的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认识、学习刺绣技术,使国内的刺绣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得到创新和发展,让群众在闲暇时有了自己的艺术爱好,充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

(三)民俗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融合发展相融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石

我国目前正在以高度的稳定状态进行现代化建设,并未在建设中遇到严重问题,各个地方的社会稳定性和群众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改善,创造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在继承民俗文化和艺术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喜欢收藏古玩,在研究古代文玩的过程中,有些藏品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并没有通过专家的鉴定,在查找资料时也无从翻阅,因此并未被一些收藏爱好者认可,但是,有的人却喜欢拿来进行收藏。造成这种文化冲突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引导民众按照积极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古玩收藏,在购买的过程中要参考自身的经济实力,擦亮双眼,避免上当受骗。

  其次,部分文化本身具有局限性,了解的人群并不多,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受众面不断缩小,逐渐发展成为单薄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可以通过积极介入和进行宣传,从而吸引国家的注意。通过与各个文化派别的继承人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和切磋交流,为这类民俗文化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群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的积极的作用,从而使这类民俗文化艺术得到继承且发扬光大。

四、融合民间民俗文化与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措施

(一)保护地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和具有当地风格的传统建筑正在渐渐消失,如果国家不推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建筑必然会渐渐地消失殆尽,这不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许多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如果缺少应有的保护,将会造成文化艺术的重大损失。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越来越困难,最后就会变成现代化的城市文化,与此同时,地方的传统建筑也会变成高楼大厦和水泥地。另外,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城市打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流失,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同样难以保留地方民俗文化。

  因此,想要保护好地方民俗文化,首先要减少对古建筑的破坏;其次,政府需要发展经济,减少当地人员的流失,提升当地人的生活水平,这对传承民间民俗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弘扬民俗文化,开发旅游业

开发地方旅游业,不仅可以使当地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被各地人们了解并发扬和传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促进民间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继承民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通过传承民间民俗艺术并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将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华夏子孙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繁荣。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让中华文化被世界认识和认同,和世界文化接轨,可以为各种文化的激情碰撞创造条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