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对外汉语语用交际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636

一、前言

对外汉语语用交际能力的展现过程,必须能够根据相关场景、情境以及环境采用科学的交流方法,才可以让最终取得的交际成果具有更好的科学性与完善性。此外,也必须根据这类信息的相互调整和使用,让整个教育平台本身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发掘和使用,在此之后,才可以让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

二、对外汉语语用交际能力的体现

(一)根据场景的语句选择

不同的场景下,需要选用的语句自然不同,另外,场景的构造过程,通常要由大量的人员参与,因此,针对不同的人员本身来说,也需要对语句模式进行选择。例如,交流过程为一个迎宾场合或者正式场合,其中迎宾场合要更加注重交流礼节,同时也要关注双方的身份。汉语语境下,对身份较高的人员,需要使用敬词,并且在迎宾过程也开发出了一些专用词汇,此时,必然要充分使用这类词汇才可更好地展现礼节。但是在私下交流过程,交流双方可能并不会对敬语过于关切,此时使用随意性的交流方法,才可以更好地体现交际能力。

(二)交流过程的语调控制

交流过程的语调控制,无论是对国外学生还是对国内学生来说,都需要让其能真正字正腔圆。但是对国外学生来说,在母语的多年影响下,真正做到字正腔圆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可以说,在当前的交流过程中,语调控制方面需要不再过分关注咬文嚼字能力,而是要能真正控制语调,尤其是在汉语中,不同的语气或者语调,能让整个句子的含义完全不同。例如“你在这?”和“你在这。”两句,前者为升调,后者则不存在升调;前者表达疑问,后者是一种对事实的描述,因此,在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到语调的重要性。

(三)根据环境的时间控制

“交际能力要提高,核心是让对方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区,因此必须根据当前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确定是否适合交谈,并对双方的交流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例如,在室外环境内,且环境不利于双方交谈,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交流,或者只要通过合适的语言让双方转移到室内空间,从而获得更为舒适的交流环境。当然,如果原本就处于舒适的交流区域内,则可以适当延长交流时间。如此,则可以让双方得到更为全面良好的交流效果。

(四)根据身份的词汇选择

在对外汉语的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交流过程中双方可能存在新身份的不平等,但是,在不同的身份平等条件下,需要使用的词汇也不同。如双方身份处于平等状态,在汉语中不使用敬辞,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如果此时使用敬辞,对方会认为是对自身的一种疏远。但是,如果对方身份较高,此时就要使用敬辞。因此,在交际能力的培养阶段,必须让学生能主动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交流过程中所展现的信息,对对方的身份进行评价,之后正确选择词汇。

三、对外汉语语用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忽略情境分析

在相关情境的分析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双方在心理方面的差别,“要让整个交流情境符合当前的交谈环境,同时不可忽略目前情境对双方身份的体现,让交流情境为信息传达过程奠定基础”。当前,教师只是对各类基础性知识进行讲解,并未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全面了解双方的身份信息,以及在词汇方面的选择信息,这可能导致所有信息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采用不正确的交流策略,无法提高个人的交际水平。

(二)忽视时间确定

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交流,或者适合依托于交流过程提高双方的亲密度。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大量教师主要把核心精力投放在对各类基础性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对其他的知识介绍效果较差。尤其是在不同的空间情况下,忽视了对时间参数的教育。由于对这类信息不具有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可能会选择错误的交流场景,从而导致交流过程中对方产生不舒适感。这样将难以提高交际水平。

(三)忽视词汇利用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交流情境和交流模式合理选择词汇。但是对大量的学生来说,词汇的选择过程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即一种情况下选择的词汇可以随心所欲,另一种情况下选择的词汇需要正式官方。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各类基础性知识进行讲解,认为学生在多年汉语文化的影响下,只要了解了各类词汇的本义以及现代引申义,就可以在交流过程科学选用,但是,对各类词汇的词性以及交流过程中的尺度把握方面缺乏讲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最终依然采用了不正确的交流策略。

四、对外汉语语用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语调培养方法

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将精力投放在语调的讲解方面,而不是对文字方面的介绍上,尤其是与境外学生日常的语言教育过程,即使付出了全部努力,依然会存在一些学生无法去除口音的现象。针对这类学生,教师不必强求消除其口音,而要让其了解到在日常的交流阶段,不可以对语调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你在这?”和“你在这。”两句话,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向学生说明这一词汇,之后,教师直接采用两种语调来读,就会让学生直接分析这两个语气中存在的差距,甚至可以采用三个语调阅读方法,其中第一个为升调,第二个语句不发生变化,第三个则是“你”“在”和“这”三个字逐渐重读,此时,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语调情况下,这句话在情绪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对对方态度方面存在的差别。在学生了解了语调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对这类信息的主动发掘,意识到语调的控制工作不可缺位。

(二)情境分析方法

“情境的分析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双方的身份关系进行识别;另一方面,要根据周边的场景进行识别以及交流目的进行实践。”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说明针对一些礼仪接待场所中所含有的信息,同时针对所使用的语言做出表述,之后让学生通过对这类信息的使用,对相关场景进行模拟,从而进行合适的训练。

(三)时间控制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各类场景的交流之下最佳的时间控制策略。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通常双方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时,如果交流时间超过一分钟,则双方都会产生不适,此时必须在一分钟之内采用最简练的话语,邀请对方到室内空间进行洽谈。此时,教师采取的方法是,直接向学生说明背景,例如,让学生扮演商业融资需求者,自身为投资者,双方的约定地点是某大街。但是,该大街当前并不是没有合适的遮挡物,双方约定地点道路对面有一间咖啡厅,适合商务洽谈,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使用最为简练的语言,直接将对方邀请到该咖啡厅进行商务交流,教师此时就可以投资者身份,并且可以对学生提出的相关请求进行反问。例如,某学生的交流语句是:“请跟我到对面的咖啡厅里坐坐,我们对后续的投资和融资方案进行讨论。”该学生的交流策略是,将自身强行和对方的身份平等处理,教师此时扮演的身份可以表现出对这一身份调整不满,则给出的语句是:“我还有个会议,我们改天再聊。”之后观察学生对这一情况的解决方法。另一个学生的交流方式是:“这里太热了,您能随我到对面的咖啡厅里坐坐吗?”这是一种邀请式的交流策略,并且交流过程中使用了敬辞。在完成了所有交流测试后,教师直接让其他的所有同学讨论这两种交流策略的合理性。

(四)词汇选用方法

在词汇的选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原有的功能,即让学生对各类词汇的本义和现代义有所了解,“在汉语境下,各类词汇发生词义变化频率较高,同时很多词语古代含义和现代含义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对发生了变化的词语,例如“天谴”,本义只是说明一种自然环境的现象,而现代引申义下,通常会表现为对一些人员,或者说一些事情的大快人心式处理,而对常见的被错误使用的词语,如“遇人不淑”,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表述女子婚姻不幸福,此时,教师必须让所有学生了解这类词汇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方案。当然,在该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类词语直接按照错误的想法,或者现代汉语理解下的使用方法,对方也可能无法查明。此时,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在,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或者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不可以将主动权完全投放给对方,而是要自主把握,千万不可对对方的学习能力和交流思想做出一种预设,必须主动提高个人水平,这样才可以防止出现交流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当前主要存在的交流教育问题包括过于重视文字的教育,对情绪识别问题、识别方面的分析效果较差等,这类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交际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建设。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各类词汇和教育方法的合理选择,让所有学生的个人水平提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