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人格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代青年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史机遇期——“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青年,依靠青年,青年一代应当坚定信仰、站稳人民立场、练就真实本领、树立理想的人格投身于强国伟业之中。理想的人格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最关键的要看根基稳不稳,在青年时期,理想人格培养就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它奠定了青年未来发展的基础。对青年一代,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的,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二、孟子道德修养论的基本观点
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作为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修养理论。孟子所形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根本基础是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就从人的天性出发阐释了每个人都是有向善的萌芽和朝向高尚道德发展的趋势。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形成良好道德修养进而树立理想人格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也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了成善以及修炼个人道德修养并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方法路径。(一)养浩然之气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气”是一个重要概念,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家都对“气”有着深刻的解读。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曾经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回答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创造的一个概念,对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从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表述中我们能看出“浩然之气”具有非常广大,非常刚健的特征,而且如果妥善培养“浩然之气”,它是可以充满天地之间的,总结来说,孟子所认为的“浩然之气”具有一种正义刚强、责任担当、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内涵。这一内涵映射到个人的身上,就是一种至高的理想的人格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精神象征。(二)存心养性
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树立理想人格,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做到存心养性,因为人性本善,人有四心即怜悯心、荣辱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必须将人内心的善端留存住,充分发挥人的本质天性来避免物欲对自身的压制和错误的道德选择。存心养性的目的是让人们保持内心的本善,顺从善的本性。我们能存心养性的基本做法就是减少自身的欲求,更高层次则是能对外部的环境诱惑做到不动心。无节制的欲望会将人拽入罪恶的深渊,尤其在当下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富足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控制个人的欲望,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论身处何种环境之中,都能坚守正道,并且能不被物质利益左右,始终保持清晰和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孟子将“寡欲”作为“养心”的重要修养方式,来克服因物欲蒙而蒙蔽自己的内心。但是孟子并不是要消灭人的欲望,用伦理道德去限制社会物质的发展,而是强调要克服过分的私利物欲,希望人们能在道德和物质上做出正确的权衡。其次,我们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之中,将心中对理想品格的追求通过具体的实践进行外化,在社会生活中将具体的事件与道德原则相对应,并不断积累,这样就能使人内心中的善得到外化,形成一种具体的理想人格的表现。(三)反求诸己
在中国的传统儒家哲学思想里,自我反思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人们重视的人格磨炼方法,这种敢于、善于从自身寻找问题,从自身寻求办法,不断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反求诸己”一词源起于《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所说的“求诸己”和孟子所说的“反求诸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儒家思想认为,内在的反省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知不足,才能实现道德修养的进步。孟子之所以创造性地提出了“反求诸己”这一道德修养的概念,是因为在他看来,从性善论出发“仁、义、礼、智、信”是人天生的本能,而后天提高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人格就需要“反求诸己”,这是提升自己道德修养,进而形成理想人格的重要方法,它内含着三个维度的意蕴,首先个人应当学会自我反省,常常反思自己行为中的过失和不足;其次也强调了以有高尚的人为借鉴,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有理想人格的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可以让我们发现自身道德的缺陷;最后就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能在各种事件中先在自身找原因,来解决问题。三、对青年理想人格的意义
(一)正确对待孟子伦理道德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占据着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道德修养思想对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然,由于孟子处于战国这一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的时代,其学说所倡导的伦理思想无法突破其自身的阶级局限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代表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这也不可否认孟子的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思想的独特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理论源泉,它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气质,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我们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和社情,让其所蕴涵的优秀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追求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对广大青年培养理想人格的意义
对青年的培养应该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活水之源。深入探讨和研究孟子道德修养理论的当代实践价值,对当代广大青年群体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培养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讲,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强调每个人都有从善向善的天资,这也就在理论层面上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培养高尚的理想人格的基础,只要我们每个人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来坚守和扩充自身善良品质的本能,最终都能达到理想人格的塑造。这就给了每个青年对理想人格追求的信心,也能促使青年自发地以树立理想人格为发展目标。在实践层面上,青年培养理想的人格需要有正确稳定有效的方法,孟子的道德修养方法虽然产生于战国时期,但是跨越时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当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也迎来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机遇期。广大青年肩负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提高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促使青年树立理想的人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孟子在几千年前形成的道德修养方法对当代青年人格培养极富实践价值。青年人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所诱惑从而与内在良知背道而驰,因此,广大青年要学会“存养”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克制自身的欲望,我们所倡导的不是节制欲望而是克制过分的欲望。青年要在利益面前守好本心,把好尺度。其次,青年时期,更要做好“反求诸己”,自我反思才能知不足,反思才能有进步,在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一蹴而就,能一招即中,最终能树立高尚理想人格的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起来的。广大青年要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常思常新,多从自身找问题,多在自身找出路。青年时期,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只要能自我反思,能不断改进自身,这就能转化为对个人理想人格的磨炼。不论周围环境如何改变,不论周围的人如何变化,广大青年要能到守住本心,从思想和行为上反思自我,这对我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自古以来,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都是仁人志士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具有感召性的,跨越千年历史仍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这也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意蕴所在。对广大青年的教育引导要善于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材料。《孟子·富贵不能淫》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青年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一定是立足天下社会的需要,同样也是能经受天下社会考验的理想人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努力追求与社会发展、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的崇高理想人格,只有这样的理想人格才能禁得起历史的考验。青年也要以此为标杆和目标不懈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检验自身,磨炼人格品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