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因为家中仅有的用来挣钱的老马意外死亡,所以她的父母让她到一个富太太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却被这家的儿子亚历克·德贝维尔侮辱。后来,为了躲避之前的耻辱生活,她来到了一家奶牛场,期间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两人结婚的那晚,她把往日的遭遇向丈夫坦白,却未能获得谅解。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而此时的她却因全家生活境况窘迫不得不成为他的情妇。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了自己的悔恨之情,而苔丝觉得是亚历克害得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因此便将他杀死,最后她因杀人罪而被捕。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人类都存在这五种需要,并且每一阶段总有某种特定的需要占支配地位,在个人行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任何需要都不会因为其他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二、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苔丝的人物形象
苔丝从一个善良天真的姑娘变成一个杀人犯,这其中也包含了其对各种层次需要的缺失与满足,下面主要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来阐释她的这些需要是如何从缺失到得到满足的。(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需求,如人们对维持人类基本生活而存在的行为的需求,这种需求往往是促进人类行动的最强大动力,也是人类最强烈的需求。当一个人有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友情,此时缺乏食物的饥饿感就占有最大比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都会被掩盖。纯朴善良的苔丝出生在一个十分穷苦的家庭,家中老马的意外死亡使得这家庭的生活更加拮据,所以苔丝不得不前往德贝维尔太太家攀亲戚。即便后来德贝维尔太太的儿子亚历克对自己不怀好意,甚至经常骚扰她时,她也只得选择独自忍受,毕竟有了这个差事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家庭,苔丝不得不选择忍气吞声,为了支撑这个家,她拼尽全力工作甚至不怕自己的名声受损。然而,在进入奶牛场工作后,苔丝不仅衣食住行得到了保障,还能给家里贴补点。此刻的她是幸福的,虽然每天工作劳累,但是最起码能凭自己的双手去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她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安全需要指的是追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避免受到外界事物及自身疾病的威胁,也包括对金钱的追求。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安全需求将代替生理需求,并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该需求像生理需求一样统治着整个身体,并成为最高领导者。在去德贝维尔家的途中,虚伪的德贝维尔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一路上对苔丝动手动脚甚至耍把戏戏弄她,使得她十分担惊受怕。在德贝维尔家工作期间,虽然家人的生活有了经济来源,但是苔丝却过得十分辛苦,她一看到德贝维尔就害怕,甚至会故意躲着他,可以看出,苔丝的安全需要并没有得到保障。后来,她迫于无奈来到一家很远的奶牛场做工,那里秀丽的自然景色似乎净化和抚慰了苔丝伤痕累累的灵魂。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在她的生命中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男人——如天使般的克莱尔,并且深深地爱上了他。在奶牛场工作的苔丝是幸福的,也是安全的,她不仅能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也能与奶牛场里的其他工人和睦友好地相处,更能逃离亚历克的魔爪,并且每天在克莱尔先生的保护下享受着友情和爱情的双重幸福。
(二)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人们渴望被周围的群体所接受并得到群体成员的关心与照顾,也称为社交需求,如对各种社会关系的需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即对友情、亲情、爱情等关系的需求;二是归属的需要,即归属于某个群体或集体等的需求。这种需要是人们对更圆满、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是人们在物质上的生存需要后,对精神幸福的渴望。在经历了遭人强奸、意外怀孕、孩子夭折等事情的打击后,苔丝决定返回家乡。那时,黄昏以后走到树林里是她唯一的安慰,她似乎感觉不到孤独,她能感觉到的只有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她甚至觉得自己是属于这片树林的。后来,由于村里人都知道了苔丝的不幸遭遇,因此她决定逃离那里的生活,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奶牛场工作,虽然每天都干着单调的重活,她仍然觉得很快乐,因为她遇到了许多朋友,更是因为遇到了懂她爱她的克莱尔,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她觉得自己属于奶牛场那个大集体,更属于克莱尔。
自尊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希望在工作、家庭和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为人、能力、地位等受到他人认可,得到他人赞扬的需求。在被德贝维尔强奸之后,苔丝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村里人也都知道了她的经历,因此那时她的房间几乎成了她唯一的活动区域,她怕出去,更怕与人交流。不久后,她渐渐地恢复了过来,并有勇气出去抛头露面,也找到了一份在麦田里工作的活儿。有一回吃午饭时,一个男人拿着酒杯递给她请她喝酒,她没有接受。当把午饭摆好时,她随即就从妹妹手中接过婴儿,悄悄地、大胆地解开衣服扣子,给喂孩子吃奶。即使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苔丝的经历,但她还像从前一样穿戴整齐,走出门外,来到地里,和其他人一起工作;虽然她知道村子里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可是她仍然坚持自我,对男人的殷勤无动于衷,正因如此,她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尊严,不被世人所贬低。
表1 苔丝的各种层次需要的缺失与满足
后来,在奶牛场里工作期间,苔丝和克莱尔正式确立了关系后,克莱尔想把他和苔丝的事情告诉自己的父母。苔丝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痛苦不安,她希望克莱尔父母能认可两人的关系,却又害怕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过去的遭遇后强行将自己和克莱尔拆散。而苔丝的矛盾心理也刚好反映了她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原谅和他人的认可,更希望人们能给予她尊重。她渴望忘记过去的不幸,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不是一辈子淹没在不幸的苦难中,她也渴望自己能像其他女孩一样得到他人的赞赏,尤其是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与赞美。她希望人们能尊重她,而不管她过去经历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儿。
(三)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最难以实现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需要,个体往往要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限进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而要满足这种需求,必须建立在其他四种需求都得以满足的基础上才行。从整部作品中可以看出,苔丝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其自我实现需要(如表1所示),由开始的需求缺失到后来的需求满足,从最初的被迫到德贝维尔家攀亲戚以养活一家老小,到后来的惨遭强奸,远离家乡,却意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再到后来被迫与克莱尔分居而与亚历克同居,到最后杀死亚历克,与克莱尔一起度过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这一步步的变化与成长仿佛使读者将苔丝一生的经历都了然于心,也让读者看到了苔丝跟随自己的内心,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以她认为合适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以后的她不用再顾及家人的生活,也不需要再为别人而活了。
三、结语
本文主要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的种种人生经历,以及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五种不同层次需要的追求。另外,这部作品也受到了世界上很多读者的追捧,其思想高度和精神鼓舞对读者们的感触较深,也使得哈代的悲剧文学发展到了巅峰。苔丝这一悲剧形象使人印象深刻,其命运多舛的一生,以及残酷无情的现实让人觉得她的人生就像上演着一场悲剧,但是她却从没有任其发展,相反,她在忍受着内心巨大折磨与煎熬的同时,仍然向命运抗争,把追求自由、渴望男女平等以及女性光辉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