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并不是才出现,它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现代教育不断深度融合的产物。突如其来的情况加速了线上教学的发展,成为了教师乃至教育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量。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如何将学生牢牢的吸引在屏幕的另一端,并且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雨课堂”+“FCM”的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进入了教师们的视野,并在期间大展身手。
一、实践的条件与理论基础
(一)雨课堂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师生间、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雨课堂不仅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最新版雨课堂还上线了在线监考功能,其抓拍功能旨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线上测试的有效性。此外,依靠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的雨课堂还为师生提供了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线上教学改革。(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FCM(Flipped Classroom Model)最早拉开序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提出的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要求学生课下自学,课上开展“提问—思考—回答”的互动活动。1996年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Maureen J. Lade和Glenn J. Platt首次提出FCM就是“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Aaron Sams和Jonathan Bergmann为帮助落课的同学补课而制作的教学视频广受学生欢迎,两位老师以此为契机开始思考应该如何在班级开展此类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杨斌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三)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有效融合多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技术手段和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它将部分学习活动安排在线上进行,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途径、进度;而另外一部分教学活动则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即真正的教室内进行。混合式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本文探讨的混合式教学是将学生课下自己进行的异步线上学习,与教师直播的同步线上学习混合在一起,也就是用同步的线上教学代替了原来的线下教室内的教学。
二、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首先,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达到差异化教学的效果。艺术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英语基础不是很好,课堂50分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只能照顾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暇顾及成绩突出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这样就造成前者感觉课上收获不多、后者感觉不知所云。于是,课上睡觉、做与英语课无关的事情的现象屡屡发生。其次,教学内容局限性大、授课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目前多数高校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与高中课本的主题相似,只是换篇文章阅读而已,对学生尤其是成绩突出的学生来说缺乏新意,不能有效地唤起学习兴趣。尽管互联网上有许多适合艺术院校学生们观看、与他们专业相关、他们也感兴趣想看的英文视频,但由于教室硬件原因及授课时长所限,往往无法补充有效的拓展资料。
最后,艺术院校学生们的专业课任务确实较繁重,作业多时学生们基本无暇复习英语,所以要他们在课后保质保量的完成英语作业相当有难度。再加上公共课大班型,如果每次都布置批改作业,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可行性不大。
三、“雨课堂”+ “FCM”的实施情况
(一)课前:预习课件推送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利用雨课堂将事先准备好的PPT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内容包括下次课中的基础语言知识、课文原文、背景知识及课中要讨论的问题。笔者在每次课的PPT中都适当的插入了构词法的趣味小视频。互联网上这种趣味小视频,将原本枯燥的理论讲解加入了背景知识及横向拓展,每个视频长度都在2—3分钟,十分适合教学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端右下角的“不懂”将尚有疑问的地方发送给笔者,以便课中可以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保证预习效果,每次的预习课件中笔者都会设置一些测试题。本学期笔者的大英课堂要加强词根词缀的学习,所以测试中设置了许多与当次课件中相关的构词法测试。既有效检测了学生是否学会,又增加了互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对于预习课件中的构词法小视频及测试很感兴趣,甚至课下主动联系老师想要更多的相关视频资源,无形中拉近了师生关系,也唤起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预习课件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使原本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基础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有了基础知识的帮助下,课中的接受程度会比原先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高效很多。
(二)课中:连线学生直播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进入事先创建好的班级后,可以直接用手机当做遥控器操作课件,通过推题、弹幕、投稿、点名等功能进行实时互动。而学生则是通过微信接收直播并参与互动。整个流程操作简单易上手。首先笔者会根据预习课件中“不懂”的语言点进行讲解,随后为强化课程内容,笔者在直播课中会设置事先做好的限时测试题推送,并将此部分计入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课件。虽然是限时小测验,但“五脏俱全”,从题型的设计到题量的考量,都以不能直接从预习课件中找到答案为出发点,以此检验学生是否认真预习、已掌握了基础内容。因为雨课堂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教师收卷后立即可以看到答卷情况,稍后在线上授课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进行讲解,有的放矢效率高。
复习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写作要点。如果有难的语法项目也会重点关注。在适合的段落中笔者还会发挥一下艺术生的特长,让他们就课文中某段的或者场景描写或者人物描写进行素描创作,以此检验是否读懂指定段落。学生们对此种课堂活动十分感兴趣,也非常积极参加。随后笔者就预习课件中布置的讨论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因为在线上教学,不方便以小组为单位,只能笔者随机点名或者学生志愿回答。在此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进行提问。
(三)课后:拓展视频学习
课后笔者会给学生找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视频,多为中英文字幕,辅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重点表达。观看过拓展视频后,还有一个配套的小测试,以检验是否认真学习了拓展视频,此部分计入平时成绩。(四)单元测试:检验教学效果
基于雨课堂的单元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将老师从以往的批卷任务中解放出来,节省的时间转而用来分析试卷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使之更适合班级学生的学情。笔者认为出卷教师对题量与时间的把控,再加上雨课堂新上线的试题乱序、线上监考功能可以使测试结果效度性更高。四、结语
“雨课堂”+ “FCM”的混合式线上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不仅使教师从重复性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实现针对性教学,还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获得“量体裁衣”的优质学习体验。又因其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