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永宝/广西商业学校
一、前言
在当前新市场经济常态下,电子商务行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如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标准,是当下中职学校的教学重心。随着中职学校建校规模和建校数量的持续增加,各中职学校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优化,是提高课程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战略手段,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一)教育教学理念的传统化
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教育体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由于信息技术未纳入中考范畴,由此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科教学的重视度,认为学生只要达到学业水平考试即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灌输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对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和“填鸭式”等传统应试化教育教学模式仍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机械训练以及过度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导致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无法被充分调动,从而在影响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同时,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育教学设备的老旧化
从某方面而言,教育教学设备对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教育教学硬件设备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性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信息操作的熟练度也存在显著差距,学生信息意识的确立和素养的培养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四)电子商务实训教学项目创新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过程中,多数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但从目前教学实际来看,实训项目还沿用一些传统的项目,如图片处理、网页设计等,项目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复杂的工作原理更是与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相差甚远,导致学生理论知识难以灵活运用,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既能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储备又能把电子商务技术原理应用进去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如《网店数据分析》等项目缺失;实训过程中机械重复性的操作等因素都对实训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兴趣度不高
新课程体系改革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自身兴趣度的高低对于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言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训教学过程当中尤为突出。就目前来看,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职学校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建校规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随着人员招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学生自身的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愈发突出。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无法理解《电子商务技术理论基础》等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缺乏一定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对实训教学的兴趣度;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实训室实训过程中更容易走神、吵闹 ,自身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在学习动力不足;最终不仅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也极大地降低了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三、新课堂教育改革下中职院电子商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加大对设备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有效性
通过上诉分析可知,由于相关配套实训设备、软件未能及时更新,实训教学效率严重低下,长此以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学校用结合行业变化的需求加大对设备、软件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购置实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设备、软件,在满足学生正常实训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日常设备、软件使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需加强对设备日常的维护,延缓实训设备老化,以免对实训教学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工学结合延伸至课堂实训,为电子商务实训项目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就目前来看,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教育机构进行课程教学的核心发展方向,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学校对实训课程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课程实训延伸到生产中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手段,与传统专业理论知识在课堂实践训练相比,知识的延伸从某方面而言不仅能降低学生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在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能显著地提升了对电子商务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在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需全面了解当下企业对于人员的需求标准,并通过开放实训室为课后学生的自我实操提供机会,并在实训过程中,学校还需以企业要求来规范学生,从而在提高他们自身实操能力的基础上,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就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的基础上,也为他们动手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不断地优化电子商务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调整。在此基础上,要注重提升实践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根据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灌输式”、“填鸭式”仍是当下教育工作者进行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手段,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固化而缺乏创新性,不仅难以适应目前信息时代下学生对于教学的要求,而且难以达到教育目标。长此以往学生自身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主体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最终对课程整体教学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实训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地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即边讲解理论知识边操作,以通过亲身示范来启发学生灵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终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教师们还可通过采取“小组教学”的教学手段,即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在切实保障学生自身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也为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不断地改革电子商务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在中职院校的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内容对教学效率的影响,长此以往始终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为取得预期的改革效益,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增强课程专业实训教学和实训实践之间的联系,在确保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需将其他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融入实训教学中,以此在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保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趣味性,最终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电子商务作为现阶段中职院校商贸类的重点课程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但就目前来看,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为有效地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教育工作者除了要不断地改革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地优化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工学结合延伸至课堂实训外,还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巩固实训成果,以此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为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