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新时代高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20950
■张丽萍 单洪勰 史晓华/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一、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发扬广大①”20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②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面临着要不断解决自身固有问题的艰巨任务,还必须全力应对时代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新时代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身处校园,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社会信息和学习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媒体充满各种形形色色信息,大学生在纷繁复杂新媒体环境下面临各种各样网络信息冲击,引导大学生正确获取网络信息,树立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口头上一句话,书上一段文字,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落实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爱国主义情感去引领学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

(一)信息庞杂多变,学生缺乏主体性

新时代信息传递不在依靠纸媒,转而依赖网络新媒体,新媒体信息转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参与度高。网络信息缤纷复杂,大学生缺乏甄别筛选信息能力,许多学生面对网络上负面信息容易受到舆论影响,产生人云亦云现象。现在许多网络媒介无国界限制,外国媒体传播本国信息,同时传播许多负面情绪。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外国媒体影响,出现崇洋媚外现象。网络新媒体是一个虚拟的信息平台,发表许多观点都是匿名,部分大学生有时为宣泄现实中不满情绪在网络上大肆宣传负面信息,对敏感话题和敏感事件妄加评论,忽视舆论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现下教育观念中,许多大学教师保持传统教育观点,照本宣科讲授课本知识。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时事政治“课程思政”重要作用,同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时事新闻,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文化熏陶。同时学生辅导员善于抓住新媒体时事信息,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播正向言论。

(二)少量高校大学生缺乏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主干力量,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途径。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刻,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不深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专业课程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许多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口号喊得响亮,但实际成效少,不能将口号变成行动去引领和教育学生。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口号,需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将爱国之志变成强国之行。

三、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重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同时,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现代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互联网上,这给教育工作者很大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引领新时代青年用行动报效祖国。

(一)抓好入学教育,坚实爱国主义教育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新生教育第一课,传统形式入学教育包括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方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传统教育和新形势教育结合,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合到大学生入学教育方方面面,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

  加强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将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军事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第一堂课,抓住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契合点,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军训期间可以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强军电影、请军官开展演讲等,通过军训一系列爱国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新生入学国防教育时,辅导员需要认真向学生解读党中央强军目标,鼓励学生走入部队,为新时代军队注入新鲜血液,为新时代祖国强军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加强革命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用革命文化感染学生。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承前启后作用。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将革命文化融入新时代文化自信之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革命胜利历史,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用先辈们爱国事迹去感染学生。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重现革命先辈优秀事迹,用先辈们事迹去震撼、启发学生。在学生班级组织团建活动,引领学生开展革命文化活动,如观影、参观革命纪念馆、清明烈士扫墓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作用

新媒体是各种信息的“发源地”,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新媒体的监管,将一些非主流、粗俗、虚假信息剔除掉,弘扬爱国主旋律。从辅导员角度,新生入学之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形式政策如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建国70周年,开展团体教育。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转发一些爱国人士事迹,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从学校角度,学校需要加强舆情监控,正面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新生入学期间组织新生去参观革命纪念馆,讲述先辈们事迹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校开展爱国主义讲座,呼吁辅导员、学生等积极参加;组织党员同志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

  新媒体时代到来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利,但也带来网络暴力等不文明行为。新媒体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仅靠法律制度、技术约束,更需要加强新媒体的道德建设,有效管理新媒体,文明健康上网。在大学校园里面,强化网络道德引导,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辅导员借助重大节日和事件宣传爱国主义人物事迹,思想上正面引领学生,剔除不良社会风气,传播爱国正能量。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人员练就过硬政治本领

社会的发展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不断充实自我,学习新知识,培养该岗位所需要各种能力。辅导员要持续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意识,新时代互联网发展较快,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完善网络思政模式,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高校辅导员打破传统说教批评教育模式,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互联网来为学生建立正面的典型,从而增加网络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同时通过强化校园媒体的优势,利用校园媒体的舆论教育力量,引导大学生辨别舆论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知识模块化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课堂主要内容及思路,发挥学生创造性,结合课堂授课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爱国主题演讲、先进人物事迹宣讲等,指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潜移默化感染学生。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需高校思政工作者谨守育人之初心,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作用,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和时事事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走出迷茫,树立远大理想,落实实践行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担时代大任任务,为国家繁荣昌盛,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一份力。

  注释:

  ①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②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5-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