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城市的青春梦幻

时间:2023/11/9 作者: 人民文学 热度: 13909
■李叔德

  荆州,远古东方九州之一。

  当新世纪的曙光照耀辽阔的荆江两岸时,古老的荆州有着许多青春的梦。

  其中之一就是在横跨长江的大桥一侧,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广播电视大楼。自东而西浩森的长江,从南向北雄伟的大桥,由大地插向蓝天的晶莹闪亮的大厦,加上远近楼群和绿草鲜花,构成一幅天然景色和人工力量共同完成的恢宏画面。这幅气势磅礴的图画将取代那些历经岁月磨蚀的古代的建筑,成为新荆州的象征。

  1993年,建设广播电视大楼的议案被有关部门通过。

  然后就是自春而夏自夏而冬的一年又一年的静静地等待。在巨额的建设费用没落实之前,这幅图画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岁月如流,当荆州长江大桥破土动工,当20世纪行将结束时,那份建设广播电视大楼的方案仍然悄悄地躺在某一个行政办公室的抽屉里,不知道将由谁把它取出来重见天日。

  一、什么叫一把手

  1998年6月1日,在荆州市广播电视局二楼走廊上,出现了一位清清秀秀的寡言的中年人,他叫杜在新,是刚刚上任的局长兼党组书记。杜在新原是某县级市的常务副市长,更早些时候是一个乡村中学教师。这次奉命就职于荆州,对于他真有点意外。后来杜在新常常自潮:“我是名副其实的乡巴佬进城。”

  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杜在新当然没有想到那座尚在议案中的金碧辉辉煌的广播电视大厦,他面临着一项完全陌生的事业,立刻要接触要熟悉的极具专业性的广播电视行业,是荆州广播电视800多名职工,几十名中层干部,当然,更重要的是近十名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庞大的副职队伍,是中国当代政治结构中特有的现象。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是一个危险的雷区,同时也是每一个正职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无论是谁,要想有所作为,或者仅仅为了在正职的位置上多待些时候,就一定要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处理得好,他们是你的助手,处理不好,他们就成了你的对手。他们如果服你,就是你的部下,因为他们毕竟是副职;他们如果不服你,就敢与你平起平坐,因为你无权决定他们的升贬去留,还因为你也许比他们的资历浅,甚至你那个职位本来就该他坐的,只是你运气好一点罢了。

  眼前这批副书记、副局长,均是原沙市、荆州两地局级的领导干部,劳苦功高,各怀一技之长,怎么样与他们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开创广播电视事业新局面,迎接时代的挑战?

  杜在新决定用工作业绩去换取同事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广播电视局所属各部门进行初步调查研究之后,他在一次相当于就职演说的大会提出“以改革总揽全局,围绕节目创新创优,广告增量增收,设备更新改造,人员下岗分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事业发展”的改革总思路。

  不过,在这以必革为时髦的年头,人人都可以喊出一些响亮的气壮山河的口号。一个单位的领导是不是真改革,要看他眼光是否远大,胸襟是否开阔,面对自己切身利益时如何表现。

  考验马上来了。每个单位最头疼的问题——新住宅楼分配摆在新领导班子面前。

  原班子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打分办法。其中重要一项是在广播电视系统里的工作年限,年限越长分越高。杜在新刚刚上任,这一项只得零分。作为一把手,他的得分排在所有副职的后面。

  全局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住杜在新的一举一动。因为他此时此刻的举动关系到全局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潮流。他看重什么,看轻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他来到咱们局里想干什么,马上就会一目了然。他如果计较房子,大家都会跟着去计较房子或者跟房子类似的东西,比如各种物质待遇等等。他如果泰然处之,大家也会恍然大悟:原来此事在人生中的位置不过如此,何足挂齿!

  杜在新若无其事,心情愉快地搬进了科级干部房子,与豪宅无缘,作为一把手,他用实际行动给广电系统带来了崭新的信息:该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值得我们去争,值得我们殚精竭虑为之奋斗!这些事情中的随便哪一件,也比那一套房子重要千百倍!摆在广电局面前的大事真的很多。

  二、第一刀

  杜在新上班的第二天从财务室得到个惊人消息。偌大个广播电视局,对外威威赫赫,但账上仅存人民币2000元,连发工资的钱都没有。有线电视台的吴台长为了替新局长分忧,赶紧从台里取来钱给局机关发薪解燃眉之急。

  看来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然而离开改革谈发展是死路一条。局党委决定,劈山开路第一炮从广电系统经济最困难的中波台与实验台开始。

  实验台成立后一直不能开播,一开播就得换设备,换设备就得要钱。省厅说,我已经给你们这么多钱了,不可能再给。地方说,这台本来就是省里的,我这里没这项预算。省里说,你先开播,开播了再给钱。台里说,没钱怎么开播?

  它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光租这块农民的土地,每月就得3000元。水电虽然没有消耗,但开户费是必不可少的。机器已经没有保养的价值,但11个人的工资、福利、奖金、医疗保险,一个都不能少。人家也有道理,不是我不干活儿,是我没活儿干。

  怎么办?改革其实就是逼出来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杜在新经过深思熟虑,在局党组会上提出了改革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局里决定将实验台合并到同样是艰难度日的荆州中波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这符合上面“不能撤”的原则。谁走到荆北街都会看到与中波台并肩而挂的“荆州实验台”的招牌。实验台退掉那每月3000元租来的大片土地,辞去看门老头儿,把所有设备呼啦啦拖到中波台,干净利索地告别了不堪回首的往昔。

  荆州中波台此时也有朝不保夕之感。很早以前他们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每天也就是早晨一个小时。到了1991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连这一个小时也不转播了。整整7年荆楚大地无法完整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声音。主要是缺乏经费对设备进行更换,以及电视等新媒体的冲击。中波台原有60多人,现在加上实验台并过来的11个人,共是70多人。而经过各方认真论证,整个台正常运转,只需要23人。要将三分之二的人员下岗,这是个难度很大的事。局党委为慎重起见,特派负责人事的王勋安副局长到中波台蹲点。下岗人员按具体情况分为三类,年纪大工龄长的每月发原工资的80%左右下岗自谋生路,年轻的选拔较优秀的送广播学校深造,剩余的人员则由集体投资兴办各种副业。中波台在太湖有大片基地,于是台里用节约下来的资金开办了酒厂和养鱼场。买粮食酿酒,酒糟又可养鱼,鱼又可以上市。中波台在市内自家大门口开办了一家中档餐厅。广电系统的客人全部在这儿进餐,生意居然很红火。

  中波台由此节约出大批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如今,它担负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的转播任务,而且即将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且不提它的业务方面的贡献,单就经济效益而言,中波台的正业和副业收入加起来每年逾数十万,不但要换增添了办公设备,还添了两台工作用车。这跟一年前还成一盘散沙的现象比起来,真可谓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四方邻居,立刻对广电局新班子刮目相看。

  三、穿越滔滔洪峰之上的声音

  杜在新上任伊始,就碰上了1998年荆江抗洪抢险这桩惊天动地的大事。

  杜在新清楚,当务之急是要率领全体广播电视系统职工干部做好这几件事:切切实实参加到抢险防汛的具体战斗中去,与灾民同命运共呼吸;要忠于职守,及时报道抗洪斗争中的英雄模范事迹和其他信息;在报道军民与天奋斗与水奋斗的同时,宣传树立荆州市的形象。总之要大动员、大组织、大投入、大宣传。他和局里其他领导分工轮班,闻汛而动,深入到抗洪第一线,与职工一起在泥水中滚爬摔打,与记者共同商量报道角度,抢拍惊险镜头。在那些不分昼夜的与狂风暴雨的搏斗中,杜在新及时提出了“前方后方协同作战,有线无线立体交叉,中央、省、市联手报道”的作战指导思想,使得九八抗洪抢险中的宣传报道光彩夺目,全世界人民即能及时目睹那汹涌的洪水如何肆虐,又能看到抗洪的军民如何英勇顽强作战,还能新眼看到一个个平凡的人如何在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成为英雄。洪湖灾民们感叹地说:“有两种人越在危险的时候越往前冲,一种人是解放军,一种人是电视台记者。”公安孟溪的灾民们更是心有余悸:“要不是广播电视在半夜三更拼命发警报催着撤退,我们全村的男女老幼早就被洪水冲走喂鱼虾了。”那穿越滔滔洪水之上的声音,给处于险境中的灾民带来了希望和温暖。一直亲临抗洪第一线指挥的市委书记刘克毅对电视记者的表现特别感谢。

  荆州广播电台在这次生死搏斗中获得了殊荣。台长陈光灿带领全台人马立下了光灿灿的功劳。他们利用广播的优越性,与外地广播电台联线进行实况同步直播,取得惊人效果。他们与深圳台联播,使得在深圳打工的数万湖北青年随时知道家乡灾情,民心稍安;他们与舟山台联播,使舟山市的民政局长亲率队伍带着物资渡海赴荆慰问;他们与济南台联播,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领导能直接向战士们讲话鼓舞士气;他们与郑州台联播,不但为灾民募得大批物资现金,还使黄河大学决定特招13名抗灾烈士的子女上学,免费一直供他们读到大学毕业。当校长亲自来到灾区接走学生时,那场景使得许多铁石心肠的人也流下了热泪。荆州电台在这些直播活动中为灾民争取到救灾款物共计265万元,可谓功德无量。最使人感动的是现场直播广州军区官兵抗洪抢险誓师大会。由荆州台、珠江台、香港台联播。节目叫做“珠江、香江,情系长江”。直播气氛热烈,情真意切,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全国转播,亿万人民为之感动。

  等到抗洪斗争全部结束,荆州广播电视系统的宣传取得了辉煌成就。各台在中央一级新闻单位用稿668件,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199件,《焦点访谈》采用专题9部,《东方之子》采用专题16部。在省级新闻单位用稿达1190件。荆州电视台荣获英雄集体称号。整个抗洪救灾宣传报道气势恢宏,感人肺腑,把荆州军民与特大自然灾害搏斗的英雄业绩推向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每天晚上的有关新闻报道最后都是“这是由中央台、湖北台、荆州台报道的”。

  四、全国地市州之最

  应该回到我们梦牵魂系的广播电视大厦上来了。

  杜在新把那份三年前的议案从尘封的抽屉里取出来,有信心让古城的青春梦想在他这一任期内实现。

  初步估算,建设这样一座现代化高层建筑至少需要人民币5000万元。

  而今,杜在新已经对所有方面心中有数,情况基本掌握,思路基本理顺,重点基本明确,局面基本打开。他极想将那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厦的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报告递上去以后,荆州市委刘克毅书记迅速批示:“大事,好事,急事!”竟与杜在新不谋而合,心心相印。

  可钱从何来?

  杜在新微微含笑。那一本账已经在他心中算得烂熟。甚至可以说,那幢设计30年不落后的大厦早已清晰地矗立在他的脑海中。

  钱从改革中来,钱从创收中来。全局四台一报家家做贡献,年创收达4000万元。整个收入的三分之一发工资福利奖金,三分之一保设备维修更新正常播出,三分之一用于大楼建设。寻求外援,招商引资力争四年内还清债务。

  即使这样,还差1000万,由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先垫上。工程完成一年后全部结清。真干事总有办法,不干事总有理由。人生能有几次搏?宁愿轰轰烈干一阵子,不能窝窝囊囊混一辈子,创新是进步的本质,拼搏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

  杜在新就是这样把全局干群带上了一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道路。他同时表示,这几年局领导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原则上一不出国,二不买车,三不盖住宅楼。所有的局长都在二楼办公,共用一部磁卡电话,不增添任何豪华的办公用品或用具。走进杜局长的办公室,情景的确令人感动。他的办公桌十分陈旧,藤椅虽然四肢尚存,已经是东倒西歪,左边扶把上还有一个大洞。湖北省广播厅李文钊厅长看到后说:“这椅子可以退休了。”

  局党委决定副书记副局长李达炳同志全权负责大楼建设,这叫强将挂帅。杜在新说:我们几个领导都有责任,决心与大楼共荣辱,同存亡。大楼的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若有质量问题首当其冲拿我是问!

  经过数轮公开招标以及选址定址等前期准备工作,2000年2月28日,一个风清日朗的早春日子,荆州市广播电视大楼(或叫新闻中心)在市中心江津路侧,正式破土动工。四大家领导纷纷到场祝贺,工地上报红挂绿,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广电局全体领导都参加了这个具有重要历史的开工仪式。大家神色肃穆,心情激动,暗暗掂量着自己肩头那份担子的重量。大楼具体形象已经由中标设计单位描绘出来。它高达1408米,不但是荆州市建筑物之最,在全省广电大楼中也是最高的,而且雄居全国地市州广播电视大厦高度之冠。它共有34层,其中地下两层,地上32层。广电大楼设计先进,造型新颖,至少30年不会落后。它的总建筑面积达23000平方米,将来除电台之外,无线台、有线台、广播电视报社和局机关全部搬入新楼办公,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中心。

  五、怕不怕死

  荆州市广播局由荆州、沙市、江陵三方合并,人员高达800余人,创全国地市局之最。 800多人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混混,不干活儿;三分之一是半干半玩;只有三分之一是满勤上班。

  局党委全面改革方案一公布,全局大哗。什么“双向选择,优胜劣汰”,什么“因事定岗,因岗定员”,说穿了不就是要剥夺咱们的铁饭碗吗?电视台尤其黑云压城,风雨满院。这儿不像中波台,中波台本来就穷,上岗下岗区别不大儿。这儿却是块福地,上不上班在经济收入上有天渊之别。反对者中,胆大的在局机关大院从一楼骂到四楼,指名道姓叫板:“杜在新小子你给我滚下来!”胆小的把杜家门口客人脱的鞋偷偷从楼梯窗口扔到外面圾堆上,害得杜家只好给客人赔不是买鞋。更有亡命之徒把闪闪的匕首“刷”地插入领导的办公桌上,摆出一副“我跟你们拼了”的架势,看你杜在新怕不怕死?

  开弓便无回头箭,当断不断,反为其乱。杜在新何尝不想人人欢喜,家家团圆,你好我好?但那样改革便要夭折,事业便要断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杜在新当然怕死,但是这种死法他却不怕,不但不怕,还要与之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与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多方面做工作,送一些年经无特长的下岗职工到广电学校深造;给每个下岗人员每月补贴300元生活费,对无理闹事者查处,初步稳定了局面。

  另一方面,各项改革措施雷厉风行地进行。杜在新与局党委领导成员慎重研究,反复考核,向组织部门积极推荐,提拔年轻有为的黄宏谋为电视台台长兼副局长,其他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也都进行了充实提高。

  同时面向社会招聘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局人事部门优中选优,招聘了14名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

  经过改革洗礼的四台一报面貌焕然一新。各个严格量化的管理规章制度纷纷出台。大到一个节目的制作,小到播音员念错了一个字,都有详尽的条文管理依据。比如,一本《荆州电视台管理制度汇编》厚达100面,共25项制度,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全局干部职工的敬业爱业精神空前高涨,各项工作呈现出生龙活虎的景象。

  杜在新把这称之为“改革治台。”

  六、特殊商品

  广播电视这个似乎见风就长的怪物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东西?

  有人说它是一种蓬勃发展的经济现象。的确,一个从前一贫如洗的广播站匆匆十数年便拥有几百上千万元资产,地级市几千万元,沿海地区动辄上亿元,而上海广播局固定资产据说竟达100亿之巨。可以设想,全国广电行业的经济规模更是一个令人咂舌的天文数字。

  有人说它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这也没错。广播电视的所有部门都建筑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不但随时随地跟科技打交道,连说话和用词都充满着现代味儿。

  有人说它是一个娱乐行业,现代化的精神家园,这也有道理。现代社会的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不看电视的。而一部短短的电视剧就可能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孩一跃成为红透半边天的明星。想想春节晚会节目吧,那真是普天同乐的几个小时啊!

  然而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

  说到底,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商品。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各种属性无不具备。从事这一职业,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艺术规律,而政治敏感则每日每刻要牢记于心。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荆州电视台《精彩频道》出现了。它实际上是一个电视摘要,编排错峰,直播互动,每天把各个台的热门节目汇于一堂,总是精彩纷呈,时时赏心悦目,令你欲罢不能,从而达到超强综合、超强覆盖、超强互动的效果。当然,在全新设计的广告之余,有时也插播一点自己制作的精神节目。这种做法是全国首创,它的好处之一是照顾了广大农村的用户。因为有许多农村地区是收不到外省卫视节目的,把精华集于荆州台,能让农民们不用调频道,尽阅天下精彩好剧。有些广告商不惜重金要在这个频道占一席之地,正是看中了它的观众特别广泛。松滋农民说得好:“我们全年三个月忙年,四个月忙田,五个月赋闲,却天天离不开精彩频道。”

  《世纪之星擂台赛》是又一个热门栏目。

  号称是荆州版《焦点访谈》的《江汉风》更是深受观众欢迎。它为捍卫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立场鲜明,观点尖锐,起到弘扬正气,鞭挞假、丑、恶的作用。然而有时却要冒很大风险。在揭露某种子站因一己私利而违法乱纪,记者实地采访时,遭到该站员工的围攻殴打,连录像机都被打坏。后来行凶者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下得到严肃查处。有些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即遇到种种麻烦。被揭露者或是上门送礼,或是找关系说情。由于《江汉风》实行的是主持人制度,节目都要算成本的,一旦撤下来,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电视台就规定谁来说情谁就出5000元制作成本费。谁知有人甘愿出钱也不愿曝光。可见这个节目如何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荆州台还实况转播过震惊全国的周明蓉特大金融诈骗案。因为内容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期间的收视率创历史之最。杜在新说:“我们的节目一定要上档次,充分利用设备和人才优势,广角度,长镜头,冷视点,热观察,办出具有刑州特色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来。”

  七、大手笔

  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发展指的究竟是什么?杜在新认为,发展一是看节目,节目看创新,创新看获奖;二是看创收,创收看资金入库,看职工分配,看设备更新。

  杜在新1998年6月份就任广播电视局局长刚刚两年。这期间,广电局历年创收1997年2300万元,1998年2800万元,1999年4100万元,2000年计划4800万元,上半年已经达到2800万元,看来突破5000万元不成问题。就以1998年为基数,1999年多1300万元,2000年将多创收2200万元,两年共3500万元。

  当家方知柴米贵。当过常务副市长的杜在新深谙此中道理,所以他抓什么都硬,抓创收尤其过硬。他的思路也是超前大胆。比如广告,除了懂经济、善管理、会协调的喻道发副局长主抓之外,机关里每个人下基层后都有了解创收、组织创收、宣传创收的任务。杜在新主张放眼天下,敢于攀大树,结高亲,与大都市广告集团合作,借车上路,借船出海。电视台台长黄宏谋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十冬腊月天气,率领广告部人员下江苏,奔上海,联络商家,广纳财源。再比如奖励,杜在新主张重奖,多劳者多得,上不封顶,要奖得那些懒汉们眼睛发红,心里发痒。杜在新藏富于民的政策是成功的,现在广电局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几乎办人有手机,但都是清一色自费。

  杜在新很欣赏大手笔这个词汇。当然,大手笔来自于大胸怀,大眼光,敢为人先的大气魄。思想解放讲大胆,要比别人更大胆;政策宣传讲开放,要比别人更开放;发展办法讲灵活,要比别人更灵活。《经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有希望的有线电视产业》,杜在新对里面的几组数字印象极深。其一,美国有线电视每年直接收益300多亿美元,占美国信息产业的四分之一;其二,美国每家电视用户每月付基本收视费40美元,是我国用户的30倍左右;其三,中国有线电视多功能开发潜力极大,诸如远程教育开发。美国的电话付费仅为中国的七分之一;其四,现在一般进入用户的有线电视电缆带宽550兆H2以上,传模拟电视信号可传50多套节目,如果传数字电视信号可达300多套。所以它可塑空间宽广,开发价值巨大,发展前景极好。

  关于网络公司,与合作伙伴谈判顺利,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数千万元合作资金已经到位。杜在新的指导思想很明确,我们要把广播电视当产业办。

  有线台吴正超是杜在新的一员爱将。此人足智多谋,迷上网络。杜局长把2000年7月30日的《参考消息》上的一段话抄给他:“美国网络经济1999年收入52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62%,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15倍。”并感叹道:“信息技术革命是美国实现全球网络化的手段,我看美国实际成为当今世界的网络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已经连续112个月高速增长,这种速度无法想象,网络产业无可超越,我们当由此深思。”局党委特地把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覃文炳安排在与网络工作随时联系上。

  流水无常势,万事有代谢。中国正面临入关的考验,因特网、联通、网通正向我们挑战。在这竞争空间激烈的新时代,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一步领先步步主动,一步落后处处挨打。无论是建新闻大厦门,还是筹办交通信息台,还是与人合资办网络,都是着眼于此。杜在新和他的同事们面对新世纪的风云激荡,满怀豪情斗志,敢与任何竞争对手一争高低。

  八、高处不胜寒

  荆州市广播电视局的人爱用“人格魅力”来说杜在新。上从刚刚退居二线的韩局长,下到开车的年轻王师傅,都说:“杜局长是用一种人格魅力团结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改革的。”2000年元月第6天,在阅完杜在新的1999年广电局年终总结讲话稿后,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情不自禁地在眉头批示道:“又一次的挑战,又一次的拼搏,成功必定属于那些永远进取的人。伟哉,杜在新!”看来上级领导也被杜在新那种大胆进取精神所感动。

  衣着朴素、寡言少语、貌不惊人的杜在新的魅力何在?

  杜在新的主要魅力在于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事业上,而且取得了成功。他在短短两年700多天内,用每天多创收5万元的惊人速度把广电人带上了改革发展致富之路,叫人如何不爱他!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理论,其中之一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杜在新作为局长,让全体广电人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让能收到荆州台的观众看到更丰富更精彩的节目,就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理论的体现之一。

  至于其他一些优点,比如廉洁奉公,比如平易近人,比如举止儒雅,比如谈吐幽默,这些一般领导同志应具备的品质和修养并不是杜在新所特有,故只一笔带过。

  还有两点与杜在新的“人格魅力”有关,不可不提。其一是书,其二是酒。

  广电人听杜局长讲话,常被讲话的生动活泼、旁征博引所吸引住。可见他平时有读书的习惯。而且他的讲话极有文采,想象丰富,天马行空,排比句铿锵有力,模拟句妙趣横生。他喜欢孔老夫子这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以要清清白白当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勤勤恳恳为民。他也常用以下一段话与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共勉:理直者气壮,气壮者直言,直言者德高,德高者望重,望重者民敬,民敬者一言九鼎。广电行业是文化产业,杜在新以文治文,左右逢源,出口成章,魅力自然产生。

  构筑广播电视大厦时,杜在新亦擅饮。他饮酒看对象,看场合,看环境,看目的。有时玉山倾倒,有时点到为止,有时滴酒不沾。

  杜在新有个初步设想,在大厦最高处——30层以上,建一个旋转大厅。厅内备有各种饮料、酒类,四周挂展与荆州古城有关的书、画、陶瓷、根雕等艺术作品。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时间与空间,均在这云彩里的大厅中交融汇合。身处这八面来风的大厅里,缓缓旋转,向西眺望是巍巍三峡大坝,向南是烟花微茫的三湘景色,向北是连绵荆山,向东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脚下是奔腾不息的荆江之波涛。举杯同饮之际,杜在新的心绪也许已经飞越这一切,想得更多更远了。

  他从进入广电系统的第一天起,就深刻认识到广电事业的多重性。它既有舆论导向作用,又有商业经营色彩;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既是社会大众离不开的文化娱乐事业,又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产业。广电逐渐向全球覆盖,将来集团化的路子怎么走?组建上市公司可行性有多大?该有多少领域需要去探索去尝试!设想也好,理想也好,梦想也好,杜在新坚信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但愿他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杨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