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条小渠,就完全变了,仿佛。
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材,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一直走到最西边,到了伊宁,到了边境。
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们决定抽空去看看。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米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渠一直沿用至今,差不多已有160年的历史了。
这个小故事极感人。
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生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呢,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罚,充军万里,背井离乡,凄凉之至;却依然是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屯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大度,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
距离,历史的,地理的,心理的,各式各样的距离,都拉得很近了,闭上眼就能看见。他是真真的一个榜样。让人能懂得,在逆境中该怎样保持人的尊严和本色。
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
以前,在福州我参观过位于老街上的林则徐祠堂;在福州郊区我还在雨中凭吊过林则徐墓,印象中它极大,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特别有历史沧桑感;在广州我看过虎门焚烟的遗址;我还在不同的场合欣赏过林则徐不少的书法条幅。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林则徐一生侍奉过三位皇帝,由26岁中进士起,历经嘉庆、道光和咸丰三代,直到65岁逝世止,差不多当了40年官。他在两江、湖广、陕甘、云贵都当过总督,是个重臣,以办事认真负责而闻名天下,晚年曾被众大臣公推为求贤的首位候选者,可见声望之重。除了禁烟那段历史之外,他的擅长是治水。他在丹徒丹阳就修过运河,在荆襄筑过堤防过水。惊人之笔是在充军新疆途中正遇上开封段黄河决堤,于是半路被载去主持治灾,特许缓迟发配达一年之后。到了新疆,伊犁将军立刻请奏皇帝,让林则徐勘办开垦事宜,三年之内开田竟达三万七千多顷。林则徐的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了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连降五级,竟有许多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那小渠可以作证。
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
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它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
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般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小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做接受一次沁人肺腑的人生洗礼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