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红颜祸水话昔今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众文化 热度: 10146
邓 林

  曹植赋云:“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静思赋》)南朝陈徐陵诗:“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逐渐成为美女的代称。

  “红颜祸水”论在我们这个国度由来已久,多少朝代的灭亡,无论什么原因,最后往往都要追究到“红颜”头上。白居易讽谕诗《李夫人》中有两句:“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在中国传统文化史观里,“红颜祸水”论的根深蒂固,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事实。它让所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红颜女子在历史兴衰和王朝更迭面前承担了过重的罪责,抹杀了“红颜”本有的艳丽色彩,唯剩下祸害的声名,儆示着历代宦途中的男人们。商纣王之所以暴虐,是因为身旁有个妲己,商朝亦因妲己祸乱而亡国;周幽王之所以丢了江山,是因为宠爱褒姒,如果不是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不至于亡国;夫差之所以败于勾践,是因受了西施腐蚀,“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夫差的英名霸业由是付诸流水;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别姬自刎,隋炀帝以英勇之身死于非命,都与红颜女子紧密相连。还有李煜与小周后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后期因为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招惹祸端的荒唐;至于“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红颜”真的就是亡国的“祸水”和根源吗?非也。无论在今天还是在皇权夫权隆盛的封建社会,“红颜”们所谓亡国害命的能力,都是值得质疑的。然而,时至今日,在对那些东窗事发的贪官污吏进行清算时,也总要说到他们背后的女人。那语气仿佛表明,每一个坏男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坏女人。于是,无一例外地,当男人做错了什么事,刨根究底,总能从他的身后找出女人的纤纤素手。有报道某省委办公厅曾出台一个名为《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行规定》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文件,其中一则引人注目的条文称:不得为男性领导干部配备女性身边工作人员。也就是说,男领导不准配女秘书。一言以蔽之:“女人”是干部行为不规范的“根源”。为了防止弱不禁风的男领导被“腐蚀”,必须建一道“挡风墙”,必须发通知、开大会、用红头文件将“难养”的女子们挡在墙外,方才安然无事。然而,问题在于,没有女人的男光棍是不是就坚如磐石百毒不侵了呢?不用女秘书,是否就会保证不再出现领导绯闻了呢?没有了女秘书,男领导能不能与其他异性朋友“暗渡陈仓”尚且不论,靠“红头文件”来束缚男人的“花心”,显然有作秀之嫌。我想起了鲁迅《阿Q正传》中那段颇具讽刺意味的话:“即此一端,我们便可以知道女人是害人的东西。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

  传统男权社会中的男人们努力维系着绝对的精神优越感,俨然是女人一生献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无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们不敢正视自身灭国丧家的失败,同时又无力拂逆对情欲的渴求。所以他们一方面乐此不疲地追逐美色,一方面则毫不犹豫地将失败诿过于女人。中国一向缺乏忏悔和反省的道德传统,凡事容易迁怒于人,诿过于人,以掩盖自身的无能,宽慰自尊心的失落。而诿过于女人是最简便易行的策略之一,因为男人们拥有独家话语权,女性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则是一个失语的部落,根本没有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西方的宗教提倡忏悔和反省,因此荷马史诗中那个引起两国血战十余年的绝色美女海伦,没有被当作“红颜祸水”,反而被当作美、爱与性的完美统一。那个让英国的爱德华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美国寡妇,也没有沦为千夫所指的“红颜祸水”,而是被看作爱情至上的现代灰姑娘。中国可就完全不同了:事成,归功于仁人志士;事败,归咎于红颜祸水。总体而言,西方人对美色是坦然无畏的,甚至是敬慕慑服的。中国人对美色同样充满欲望,但却惊恐于这种欲望,表现出一种欲拒还迎的虚伪和矫饰。

  其实,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涌现出不少女性英才,比如传说中的英雄女娲、教子三迁的孟母、上书救父的弱女缇萦、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女革命家秋瑾等等,不胜枚举。奈何中国历史一直是男人的历史,是性别歧视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女性倘要出场,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刻在贞节牌坊上,一是沉入红颜祸水中。比较例外的情况也只是“孟母三迁”的孟母,在儿子背上刺字的岳母,她们好歹沾了儿子的光,留下的也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连具体姓名都难以考证。就连自信满满的武则天,死后也只敢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武则天太清楚了,在一本男权当道的史书上,一个女人无论说什么都要惹事生非。

  “红颜祸水”论之所以流行至今,并成为一种固有的说辞,是与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有关的。它愚弄了历史,麻醉了社会,开脱了男人的罪责,诚为女性可悲地位的真实写照。在女人受到恩宠时,男人们恨不能量天下之物力,讨美人之欢心;可一旦影响到男人的权势和享乐,对待“红颜”的手段就可怕了:沉其江者有之,投其环者有之,赐其鸠者有之……世事如云,美人如水。在久远的年代里,美人们以绝世风华,演绎着长歌当哭的故事,然后香消玉殒;曾经的青春,美貌,恩爱,宠溺,到头来都化作水中明月、镜里荣华!

  唐朝的末代皇帝僖宗逃难时路过马嵬坡,有人在驿館题诗讽曰:“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历史悠悠,古往今来,人们面对“红颜”的话题,就这样充满着深沉的反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