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融合时代精神教学越来越迫切。高职学校为社会国家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人才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时代精神体现着民族特质,并将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它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精神具有广泛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1)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2)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3)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胜利。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是时代的弄潮儿。在大学教育中贯彻弘扬时代精神,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高职学生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必然发展方向
我们国家的中国制造雄霸全球,深刻的影响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家庭。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产品是中低端产品的代名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换代,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制造成为民众的期盼和国家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需要大量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需要改革创新的后备力量。(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维护国家独立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包容,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兼容并蓄,一直走的都是独立自主的道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从不让步。但是,随着美国贸易战的全面铺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中国要想独立发展,就要在各个领域拥有自己的独立知识产权和核心科技,使别的国家无法遏制和无法取代,引领世界潮流。这就需要大学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人才。(三)大学生自身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率极快,大学生在校学习知识不仅要进行专业学习还要广泛学习,更要树立创新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生要勇于打破常规,大胆探索,求实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主动性、脱颖而出。二、高职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现状
(一)缺乏突破常规的思维
青年人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知识涉及面广泛,但是深度不够,自主创新和突破常规意识较弱。(二)进取精神较弱
现在有些青年被称之为佛性青年,他们的处事原则是诸如有也行,没有也行,凡事大抵是这样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可以看出,这种貌似看淡一切的生活状态其实是对生活的不走心,是没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佛性折射出的是青年人面对工作生活压力的消极、怠慢、逃避的心理。这种思想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三)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部分高职大学生意志力较薄弱。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一些知识和学科浅尝即止,不进行深入研究和举一反三,因此缺乏改革创新所需的精神韧劲。(四)责任意识淡漠
一部分大学生强调自我,漠视社会重任,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表现得急功近利,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信仰。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融为一体,才能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要深刻的意识到国家、民族、社会赋予当代青年的伟大使命,才能自觉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三、高职大学生时代精神缺乏的原因
(一)长期的教育环境缺少让学生创新求变的氛围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是在一些省份,仍然以传统教育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激情。进入大学,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缺乏调查研究或套用其他学校的现有模式,导致一些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不利于弘扬时代精神。(二)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不断扩招,国家政策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学好技能,提升自我,回报社会。但是也要看到,一些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三)部分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能否达到弘扬时代精神的目的,教育者自身的水平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多数教育人员对时代精神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输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同时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勇于学习,认真思考和敢于创新的精神,难以在教学中渗透时代精神和引导学生进行改革创新。四、高职教育中进行时代精神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分为理论培训、实践环节、自主探索三阶段。老师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创新的相关要素和方法。通过假期去工厂、企业进行学习实践或调研,开阔视野,积极开拓思维,了解行业专业发展最前沿动态,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自己在深耕专业、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从而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二)进行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一、开展创新教学。创新教学的原则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引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启发思维,提升素质。第二、加强教学设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时代精神融入其中,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中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寻求校企、科研、就业合作和联合办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劳务技能培训共同发展,从而培育出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自主创业多元化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发展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制造业要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发扬对产品对工艺精益求精,变革创新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学校为弘扬时代精神,要多宣扬“工匠精神”,积极举办讲座、技能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进行改革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四)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好的追求激发好的行为。当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深刻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感,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热情。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引导学生思学并用,知行合一,真正把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融汇到学习生活实践过程,夯实思想,锤炼本领,争做爱国奋斗精神的践行者。时代精神是青年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人生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而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以顽强的毅力,精湛的技艺、良好的职业素质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展示自己。高职教育也要充分发挥时代精神,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与时俱进品格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