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一位在公司当老总的朋友,托我在山之秀、水之媚的郊外,物色一“神仙福地”,准备购买一套豪华的“楼中楼”时,我透彻地明白个中缘由,他是想到了逃避。
逃避什么呢?逃避城市汽车呼啸着往来,尾气弥撒的空间,四周抹上了一层灰扑扑的颜色,因城市“缺氧”而日感窒息的生活。
然而,这是无法逃避的。在我跑断了腿的帮助下,这位朋友实现了夙愿,他在风清气朗的郊外,有了自己的居所,但他的生命之根还在城里;他也是“坐班族”,每天一大早的驾车进城,直到黄昏才得以一头钻进驾驶室,在华灯璀璨初上,朦胧夜色的掩护之下,“风驰电掣”地逃避着。一昼一夜,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这也只能算是一半逃避。
没到过外国,但听一些去过外国,尤其是欧洲的朋友讲过,我的这位朋友要过的这种每日迁徙的生活方式,于外国人有质的相似,很懂得“养膘长肉”,很注重生活质量,一头波浪般的金发、鹰眼直勾鼻的老外,大多都在有着氤氲芬芳的仙气的乡下置有别墅,白天开着油光锃亮的奔驰、宝马进城打工,下班后返回清新恬淡,雅然幽静的住宅。早就意识到城市的空气污染,有害于身心后,老外就纷纷地逃避,于是,静寂无嘈杂之声的乡间,泼绿洒翠的田野,就成了他们筑屋而居的宝地。
其实中国人一点也不比外国人笨。想到逃避,且慢了好些年,不外是物质基础薄弱,和别人有着天壤之别,这是没得比的。如今许多人成了“阔绰一族”,在这个趋向于身体保健的年代,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逃避。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老友,早就迫不及待地选择“归宿”。我曾跟着他的桑塔纳七拐八弯地跑了几处地方,他不甚满意,说不急不急,关系后大半辈子的事,还是悠着点,找个遂心如意的处所。有次我与几个朋友侃大山,讲到城里的一些人,变成了引颈城外的“候鸟”,准备着乡下“迁徙”,是一种寡为鲜见的时尚时,他们也有人头地说了一帮 “款爷”、“富婆”,在乡下置办家业的事,某人在哪里出手百万之巨地买下了一块地皮,某人在哪里一掷千金地建造豪宅。可见有物质基础的城里人,大都不谋而合地想到了——逃避;准确点说,是一半逃避。
我也想到了逃避,或者说一半逃避。
不久前的事,我在集美鳌园接待几个外地朋友,其中一个是化学系毕业的,在海风翻卷扯拽起衣襟的海边,他望着对面凌空飞架的厦门大桥,心情沉重地对我等说,你们看大桥上川流不息、往来不止的各色车辆排放的尾气,都往这无遮无拦地吹过来了。他很专业地说起尾气对人类的和大自然的危害,我等听得毛骨悚然,惊吓出一身的虚汗。他说尾气含有的一氧化碳、氧化氮等一些化学成分,尤其是含铅汽油,其发落而断的锋力岂是快刀利刃可以比拟!整座鳌园花岗岩砌筑的墙体和“百科全书”的石刻雕塑,数十年之内,就会因被一点一点的腐蚀而蛀空,剩下一副不复存在的“遗骸”。
大自然中最坚硬的石头,尚难逃灭顶之灾的厄运,那么,薄如一层纸的皮囊裹着肉体的人呢?
为了不折阳寿,当然只有逃避;然仅是一半逃避。
每天搭班车上下班,几乎首尾衔接的车队,长得似乎没了尽头。一个小时的行程,碰上“大堵”次数不是很多,而“小堵”一个红灯一次,让你去数数看吧。冬天关闭窗门,夏天开放空调,拒排洪一样滚滚沸腾的尾气于外,安全系数似乎高些。每年到了10月,空调一停,不打开车窗透风,还是“秋老虎”大发余威的天气,热得人受不了;这还不打紧,要命的是一呼一吸都是人体殊异的汗味和如云蒸腾的人气。车窗一打开,前后摆起长龙阵的车队,每部车的车屁股一顿一个臭屁,突突突地冒出一大团的黑烟,与人的肺叶呼吸的空气搅和在一起,使我感觉呼吸的一半是空气,一半是尾气。
年过半百,毛病多多。喜静不喜动的我,因缺少身体锻炼,什么肩周炎、腰膝酸软等症,几乎同时不约而至。我的一个精于养身之道的画家朋友,气功、打坐、太极多少式的等,几乎都有一手。初与他相识,他一双慧眼就从我的面相看出我体内元气不足,过后,他教了我一招“太极采气”。我依样画葫芦地练了不足一月,颇有效果。根据画家朋友说的,练功时要选择空气畅通的地点,最好是露天阳台。那时,我还不了解尾气对人体的危害性。在傍着车马喧嚣大街的阳台上,双臂举上“环抱地球”,吸气至顶,然后身子下蹲,双臂放至丹田下方,吐气至尽。现在已经撤回客厅的我,想想真是后怕,我把尾气吸气至顶,是想早早地了断自己了。
因此我是铁定非逃避不可了。
有次和一帮朋友谈到逃避一事,有一肺腑知己哂笑道:“你工薪阶层的,哪来的一大把钱,到乡下去盖‘洋楼啊”。这位知己怎么就不知己了呢?他说的是事实,但说到逃避,富人有富路,穷人有穷道,其含义还不是殊途同归。比如我住在乡下的一些“哥们”,大都盖了红砖朱瓦的楼房,其中不少是空着的,借住一间,还不是开口一句话的事?
近日,我和本市一位知名作家上天竺山森林风景旅游区,为一些道路命名和不少酷似飞禽走兽的岩石题辞,上了山顶龙门寺,见寺旁住着几户人家,几个酷男靓女围坐在一块平崭崭的岩石上吃茶,我俩凑上前去,与他们成了“临时茶友”。山高林密,骋目数百里之内,皆是青葱翠绿,吸进肺腑的是纯净的空气吗?不,是天然的甘饴的氧气。谈起山上优质的生态环境,身边嫩嫩的“山上居民”,好不惬意,大把大把地炫耀了一番。当时我就想如在山上有一“茅屋”,得以小住几日,那几日之间,也就“得道成佛”了。
逃避城市慢慢置人于死地的“尾气杀手”,尽管不能完全逃避,但一半的逃避也好啊。
责任编辑蒋建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