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影响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即词汇量的积累、语法框架的掌握以及阅读策略和技巧。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模式、学生兴趣点等问题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皆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方面
当前国内大多数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取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授内容大多也是按照教材中的课文,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对重点疑难句进行翻译并讲解语法和句型结构。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英语阅读教学枯燥、乏味,很难真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一想到英语阅读课程,就会有挫败感,从而对英语阅读学习产生排斥情绪。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考核的方式基本上也是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得出的综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课堂出勤率、课上表现、随堂作业等。这种上课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在听课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以便求得期末测试中的解答方向,从而缺少了对文章本身整体结构、先后逻辑关系等的把握,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方面
首先,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方面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多数大学生认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掌握单词量的多少,单词量积累过少成为英语阅读障碍的原因。事实上,虽然词汇量确实会对阅读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词汇量过少也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意思,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词根来完成对生词意思的大胆猜测,从而可以进一步从大量阅读中迅速完成对主要信息的掌握。对于这样没有形成英语阅读思维的学生来说,在英语阅读中受到母语汉语的思维干扰,不自觉得要将所有词汇翻译成汉语再进行理解和分析,就会导致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都受到影响。其次,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后英语阅读习惯,仅仅依靠课上学习到的英语单词和语法,很难实现英语知识面的有效拓展。同时,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当遇到新的故事情节或是新的思想时,只能凭借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社会观点进行主观猜测和主观臆断。也因为如此,由于缺乏对英美国家人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积累和了解,学生在运用英语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就会产生沟通和理解障碍。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多引导学生去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对英语文章的掌握。
然后,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时而会发现即使学生可以掌握文章中多数单词的意思,但是仍然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这就是由于学生本身阅读能力欠缺所导致的。学生学习到的英语阅读方式,多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以及重点单词疑难句的理解,缺乏对文章整体框架层次感的脉络分析。同时,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时常出现多次重复阅读刚读完的句子,不理解所读信息之间的关联,更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足够信息的归纳和记忆。这就导致了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低,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
二、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技巧的探索
(一)加强对词汇的记忆训练和积累
词汇量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对于英语阅读来说,既需要快速把握文章脉络,又需要准确理解内在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教学方面应采取一些对策,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在单词讲授中融入联想记忆法等学习方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等方式督促学生记忆单词;教师应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多次通过不同文章接触到已学习的单词,从而真正灵活掌握;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应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多层次的含义,结合例句灵活应用;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估。(二)加强对阅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学生只有对阅读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才能有针对性得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克服声读、指读和单纯依赖字典等的不良阅读习惯,让学生尽量摆脱母语思维模式对英语阅读的干扰。其次,教学生学会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全面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精读、略读、跳读等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第三,学生应学会对长难句进行分析,教学生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主谓结构上的分析,以及和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阅读速度提高。第四,要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指代关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上下文连贯在一起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文章中it, its, they, their, this, that等代词到底指的是什么,理解这些代词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文章。最后,要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主题。主题句多处在文中段落中的首句、末句和段中,并且可以概括该段落的主要意思及思想观点,抓住主题句使学生有意识寻找所需信息,有效得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语言和文化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依托语言来体现,同时,文化又会对语言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有时,对语言的充分理解,需要凭借一定的文化背景才可以完成。所以,教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是教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阅读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单元本章节的和内容,扩展其人物、文化背景、历史事件等知识范围,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内容。总体来看,教学训练方法需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要注重向学生讲授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结构,使其尽可能得了解英美国家的地理概况、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鼓励学生阅读英语经典名著以及时事新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之所以相对较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教学模式死板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大多数学生阅读的英语文章仅局限于课本以及英语试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丰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高效率记忆单词,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教师还应丰富阅读教学理念和思路,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开展形式不同行的阅读课程,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宜并能激发其阅读兴趣的英语素材。学生只有勤阅读勤思考,才能够真正融入英语语境,理解其文化层面的含义,从而使英语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