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救赎者》中的替罪羊范式解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21348
■蔡 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救赎者》是挪威小说家尤·奈斯博的代表作,尤·奈斯博被称为北欧犯罪小说大王,犯罪书写的毕加索,德国《明镜》周刊赞誉他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奇迹”。他拿到了北欧几乎所有的犯罪小说大奖,还获得英国匕首奖和美国爱伦·坡奖提名。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荣登挪威图书畅销排名榜,《救赎者》这部小说更是雄踞挪威图书畅销排行榜多时。

  《救赎者》把时代背景设定在21世纪初期,小说中的克罗地亚杀手“小救赎者”是一个迷人的角色,他既是昔日的英雄,又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作者在小说的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塑造过程中,通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点转换等叙事视角相互交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圣诞节前夕,奥斯陆繁忙的市中心正举办一场街头慈善义演活动,就在此时,一名救世军成员罗伯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职业杀手近距离开枪射杀,这名杀手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纷飞的大雪阻碍了警方的追查,唯一的线索是凶手脖子上系有一条红色领巾。处于事业和人生双重低潮的警官哈利,开始和同事哈福森一起追查案件。面对每次都以不同面目出现的凶手,调查屡屡陷入僵局。他们循线发现,命案的源头竟要追溯到十二年前救世军夏令营的一桩强暴事件。他们一步步逼近真相,以至于哈福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哈利最终发现真正的罪犯是隐藏在救世军中的军官约恩。在小说结尾处,警官哈利,职业杀手小救赎者,和约恩在机场地下停车场里相遇了,在死亡的威胁下,约恩承认了雇凶杀罗伯特,并为了掩盖犯罪证据而杀害警察哈福森的事实。

  英美许多官方媒体对于这本小说纷纷发表好评,《华尔街日报》评论到:“令人屏息的警探惊悚小说,节奏明快,充满惊奇与意外转折,以及奥斯陆冬季冰寒晶澈的风光……从怪诞到尖刻,从枪击到宿醉,奈斯博的叙述紧扣读者心弦。”美国“图书报告”网站评论到:“等你看完结局,一定会惊诧不已,甚至有点头晕目眩,因为奈斯博让你经历了峰回路转的情节,令人大呼过瘾……整体而言,《救赎者》称得上是了不起的杀手小说。”

  本文从替罪羊原型批评这一全新的角度来解析《救赎者》。法国文学家勒内·吉拉尔在他的著作《替罪羊》中,把迫害归为以下几种范式,第一类范式为社会危机,这也是迫害的前提条件;第二类范式为范式化的指控,为受害人寻找各种各样的罪状;第三种范式为选择受害者的标准。第四类范式是替罪羊的暴力行为和替罪羊的救赎意义。下面我们用以上几类替罪羊范式来解析小说《救赎者》。

一、社会危机的范式

首先,《救赎者》的故事背景是2003年12月,小说倒叙的时间点是1991年8月。这一时间正好与1991年3月到1995年11月之间的克罗地亚战争重合。这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战火纷飞的克罗地亚战争,一个是2003年欧洲社会较为动荡和茫然无助的时候。这两个大的社会背景符合替罪羊的第一类范式——社会危机。

  小说倒叙中的时间1991到1995年,是以种族清洗为特点的克罗地亚战争,战争使社会的民主和法治遭到严重践踏。正如小救赎者描述的那样:“十五岁的他坐在武科瓦尔市的医院走廊上,听见母亲不断地低声向使徒多马——建筑工人的守护圣徒祈祷,希望他能保住丈夫的生命。他听见塞尔维亚军队的大炮在河对岸隆隆发射的声音,以及在婴儿病房做手术的患者发出的凄厉叫声。婴儿病房早已没有婴儿,围城战事开打之后,城里的女人就不再生小孩。他在饭店里打杂,学会如何把噪音、惨叫声和大炮声阻拦在听觉之外,但他无法阻拦气味,尤其是某种气味……但没有一种气味能与血肉烧焦的气味相比。(9页)这一段描述一下把读者拉回战火纷飞的克罗地亚战争,这构成了小说替罪羊的背景——巨大的社会危机。

  小说情节发生的主要时间段是2003年12月14日到12月22日这9天时间。2003年,伴随着欧洲的经济停滞,也是欧洲社会和欧洲普通民众较为茫然无助的时候。民众信仰的缺失,希望的渺茫在小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挪威社会到处都是丧失希望的吸毒者和乞丐,“街上行人个个弓着身体,脸上露出冬天的阴沉表情。哈利看到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子,身穿单薄的黑色皮夹克,手肘处还有破洞,站在钟表行旁,双脚不断地改变站姿,希望药头能赶快出现……过去一年里,哈利看到越来越多的乞丐,这是他发现这些乞丐看起来都一个样,就连面前的纸杯都很相似,像似个暗号似的。”(17页)从小说中的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这个动荡的年份,挪威人对时局的不安、无助和无奈,这些人的经历彰显着在平等,经济繁荣等口号背后的真实的残酷社会现实的缩影,挪威社会在小说中成为一个黑暗,动乱且扭曲的社会的缩影,而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动荡、底层人物的边缘化、混乱的背景、溃败的司法体制都为替罪羊范式提供了迫害的前提条件。

二、范式化的指控

勒内·吉拉尔在《替罪羊》书中指出,“即使受害者被指控的罪行多种多样,但这些罪行之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特别是被迫害者被指控用暴力侵犯他人,挑战最高权力机构,更显示出替罪羊所犯下罪刑的严重性。”

  首先,在《救赎者》中,在克罗地亚战争年代的大背景下,小救赎者被迫成为一名职业杀手,以此维持生计。

  同时在克罗地亚敌对方塞尔维亚人眼中,他还是一个可怕的恶魔,据传他只身一人炸毁了敌方12辆坦克。但在克罗地亚人心中,他是一个英雄,甚至被称为小救赎者。

  最后,在挪威的民众和警探心里,小救赎者还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在追踪他的过程中,年轻有为的侦探哈福森被杀害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这个罪名推给了他。而事实上,杀害警探的真正凶手是约恩。当特警队围捕他的时候,所有人都如临大敌,甚至在乱枪扫射中,误杀了无辜的老百姓。

  这些罪行指控都符合《替罪羊》中的第二类范式,即范式化的指控。小救赎者的不断增加的罪名,既是范式化指控的典型代表,也体现出执法和权力部门的混乱。

三、选择替罪羊的标准

在《救赎者》中,小救赎者的人物形象也符合《替罪羊》中的受害人形象。异于常人通常是选择替罪羊的首要标准,异常通常表现在身体,生活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因为受战争刺激,小救赎者异于常人的地方是对气味非常敏感,为了忘却战争中的创伤和种种可怕的梦魇,他紧张的时候都会嗅一下除臭剂。在完成暗杀任务后,他来到机场。“他在机场办完报道手续并通过安检后,直接走进男厕,在一整排白色尿斗的最后一个前站定,解开扣子,把白色除臭锭撒在尿斗里。他闭上眼睛,深深吸入对二氯苯的甜味和J & J化学公司生产的柠檬芳香剂的香味。还剩一站,接驳列车就会抵达自由。”(22页)

  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有一张哑剧脸,同样是战争创伤的结果。这也预示着作为职业杀手的小救赎者异于常人的执着甚至执拗。“红色领巾、面无表情的脸和眼睛,以及犹如永恒之夜地铁那般的黑色头发。”(8页)

  在《救赎者》中,在克罗地亚战争爆发之前,小救赎者是一个普通的青少年,战争爆发后的种种剧变使他很快变成异于社会“平均数”的异常人。“那天晚上,他们在婴儿病房锯断父亲的手臂,尽管医生宣布手术成功,但四小时后父亲就死了。他们说父亲的心脏刚刚停止了跳动。预示他离开母亲,奔入大雨滂沱的黑夜,他来到河边,手里拿着父亲的枪,朝塞尔维亚军的驻地前进,敌方发射照明弹,朝他开枪,但他一点也不在乎。”(34页)在剧烈变化的战争环境中,小救赎者迅速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他视死如归的勇气,不懈的努力和超凡的智慧使得他与众不同,也成为被挑选为替罪羊的目标。

  史丹奇的人生跌宕起伏,由餐馆送餐员,到战斗英雄,从战俘,到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从职业杀手,到为战友和族人伸张正义的“罗宾汉”,他就像他脖子上带的红色领巾一样,挑战着权威;也使得他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受害者和替罪羊。

四、替罪羊的救赎和净化

根据法国当代哲学家勒内·吉拉尔的理论,“当社会逐渐趋向于没有分化的混沌状态,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决定共同平息极端的混乱,就需要建立一种“创始的暴力”来替代其他暴力,也就是说通过迫害“替罪羊”,牺牲某个人来换取新秩序。”“替罪羊”的救赎机制也常常被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在《救赎者》一书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通过小救赎者承受的种种暴行和苦难,诠释出作为替罪羊的小救赎者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救赎和净化作用。

  “替罪羊”小救赎者的救赎,首先体现的是对自我的救赎,正如他的族人米何耶兹先生所说的那样“1991年南斯拉夫军队占领武科瓦尔,懂吗?有个小男孩让十二台战车爆炸……用的地雷,懂吗?我们叫他Mali Spasitelj。就是小救赎者,”(283页)他通过战斗找到了自我,从丧父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在他坚持不懈地追杀约恩的过程中,不仅发现并揭露了约恩的犯罪事实,同时找到了约恩侵吞的巨额赃款。而这笔巨资成为他帮助战友和族人重建家园的资金,这也预示着他和族人即将迎来崭新的生活。

  警探哈利在对小救赎者的不断追踪过程中,也发现了约恩罪大恶极的真相,在绝对的对与错,黑与白之间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代表着正义救赎力量的救世军军官约恩是十恶不赦的恶魔,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警探哈利放过了小救赎者,也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

五、结语

替罪羊的重要作用是通过个人牺牲来实现群体的净化,并最终实现救赎功能。正如小说题目《救赎者》所预示的那样,小救赎者在充满战争和危机的社会中,被选中作为替罪羊,在他的救赎之路上,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也同时救赎了他的族人,更净化了这个世界。

  注释:

  ①勒内·吉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2: 15~ 23.

  ②[挪威]尤·奈斯博.救赎者[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8: 9.( 接下来会直接写页码)

  ③勒内·吉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2: 15~ 23.

  ④勒内·吉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2: 15~ 2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