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图书馆机构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藏经楼到近代洋务运动中西方图书馆建设思想的引进,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不断地被深化被塑造。而随着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属性也为之变迁,颠覆了传统图书馆所遵循的工作理念与技术方法,进而深刻改变着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的视角。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按其功能与服务对象一般可划分为公共型图书馆与高等院所图书馆两类,其中高校图书馆不但是文献信息服务不可或缺的教辅型单位,更是评价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评估依据。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图书情报学者,图书馆从业人员从未停下过针对图书馆服务问题研究的脚步,并就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提出了有益的思考。服务模式方面:有学者着眼于调研美国日本香港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就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开馆服务时间与馆员休息权益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学者从定量的角度收集案例图书馆的设施建设、资源建设、服务建设、人才建设指标,用统计学分析案例馆的服务现状,并以此提出建设服务型图书馆的新思维。有学者梳理我国图书馆服务志愿者的来源,论述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新模式。
服务人员方面:北大、同济、武大等高校图书馆以出台责任明确的规章制度形式指导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中国著名图书情报学者毕强论述了我国图书馆专门化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剖析长期困扰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矛盾根源,从学理上阐明我国图书馆人才培养的明确路径。
服务工作量化考核方面:文献依靠因子分析,构建了包含交互质量、易用性、个性化、信息资源质量4个维度,20个测评项目的图书馆电子服务质量测评量表。文献基于读者感知体验的视角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读者感知视角的要素重要性-满意度对比图,得出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针对性建议。
通过文献综述,不难发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主要从资源,设施,人员素质、服务理念几个层面开展。然而相较于国家重点大学(“985”“211”),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无论从拨款数目、人员结构或是硬件设施与服务理念上都拥有显著劣势,普通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有限甚至是苛刻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去满足读者无限的需求?笔者认为首先应深入分析普通高校图书馆自有属性,明确劣势,进而才能挖掘放大服务优势,打造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方针的服务型图书馆。
三、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障碍分析
(一)学术资源障碍
馆藏学术资源建设的困难是普通高校图书馆需要直面的最大障碍。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散地,是助力高校教学科研、保障师生文献利用的关键节点。曾几何时,作为信息垄断部门的图书馆是检索查询知识资源的唯一渠道,然而随着文献载体形式的不断变迁,网络数据库极大地分担了图书馆广厦楼宇的文献存储任务,这一变化在便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也为图书馆有其是一般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一些矛盾。首先是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比例的矛盾。虽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会导致高校图书馆拨款数额的差异,但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年拨款量仍无法同时满足广大师生对于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双重需要。
其次是综合型文献数据库重复与特种文献数据库稀缺的购置矛盾。伴随文献的数字化比特化趋势,电子资源数据库的购买占据了普通高校图书馆采购经费的大比重。然而图书馆在采购数据库过程中一方面为所购置的资源内容大量重复所困扰,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限制,一些外文数据库、单学科数据库、特种数据库却无法被采买与使用的尴尬境地。上述局面的形成是由数据库出版商的垄断与普通高校自身属性所造成的。由于数据库商家掌控资源版权,在数据库的供求关系中图书馆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数据库子库没有选择购买余地,“全买or不买”导致了电子资源的高重复率。
(二)工作人员障碍
如果说文献资源是搭建服务型图书馆的基石,那么馆员即是图书馆的钢筋骨架。是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的直接驱动力。而专业能力不强、社会认同度低、工作付出无法量化,缺乏服务动力等情况是普通高校图书馆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工作态度模糊暧昧的一般原因,在此前提下开展服务成为普通高校图书馆所需面对的主观障碍。馆员专业能力是指资源稀疏条件下对读者需求的满足能力,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法的接受掌握能力,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能力,与时俱进的自我学习自我塑造能力等。随着图书馆各种新的文献处理技术、服务方法的不断演进,使得一些爱岗敬业的老同志在面对复杂而繁琐的服务问题时呈现“心有余力不足”的挫败感。可以说专业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我国图书馆学职业教育起步晚于西方,而图书馆专业人才在择业的过程中选择非本专业工作也比比皆是,另外图书馆工作实践的综合性也导致大量非本专业从业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延伸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低下的现象。
工作付出无法量化是普通高校馆员缺乏服务动力的直接原因。无论是科研型学科馆员还是一般服务型馆员,所从事的工作均以幕后为主:例如文献采集编目,图书流通借阅,科技文献代检代查,维护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毕业生论文审核指导等。目前还并未出现公平可操作的图书馆工作量化方法对广大馆员默默付出时间与辛劳加以行之有效的考核。馆员对于服务工作全凭敬业与责任心维系。另外,普通高等院校的图书资料系与其他系列执行着两套职称晋级制度,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职称晋级出台了苛刻的评审体系(非图情专业馆员需要两年以上专业进修背景,非专业科研成果无效等)。诚然,对职称晋级人员严格考评有利于增强职称的含金量与严肃性,但是图书馆学作为交叉应用型学科,其科研成果势必与其他领域掺杂糅合(例如医学背景的学科馆员与医学科研团队合作的科研产出),而当前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体制毫无疑问地伤害了图书馆员的服务热情,尤其不利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