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为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的合格的护理技能,还非常重视护士的品德教育,并提出了“服从、节制、整洁、恪守信用”这样的纪律层面的要求。显然,以上要求属于理想状态,是护理工作者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奋斗目标,倘若我国各地区所有的护理工作者均能实现该目标,那我国的护理工作水平走向世界前沿将指日可待。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护理工作者的水平层次不齐,主要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城乡差距上。当然,这样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所决定,但是同时,一旦定位到各个具体地区,我们发现,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护理专业教学单位未能培养和输送出足够的“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
尽管藏区也有传统的藏医系统,但是在彻底解放及民主改革之前,藏区尚且处于农奴制社会阶段,真正能享受到藏医服务的还是社会上层和少数群体,普通的群众饱受疾病之苦,加上护理知识的欠缺、藏区群众的饮食结构等原因很容易使得小病一不小心变成大病,死亡率很高,藏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藏区解放及民主改革之后,内地的先进医疗技术及护理知识被带入,但是到目前为止,抛开技术型较强的手术等医疗技术,护理依然是藏区医疗的短板之一,且从当前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来看,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藏区护理学校教学工作中。
一、对护理技能把关不严
就目前藏区的护理工作从事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本科学历在其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即当前藏区护理人员主要是由中职学校的大专及本科学历组成的教师队伍,而各个高校的教师队伍已经是以硕士,甚至是博士为教学队伍主力。当前中国教育发展大形势是国民教育向高等教育看齐,近十多年各级高校不断扩招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使得相当部分中职教师职业安全感和教学信心明显降低。加上近些年相当部分中职类学校的高职化、被兼并,甚至关闭,学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使得藏区中职类学校教师就是再竭尽全力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是无能为力,低进低出似乎成了一种“共识”。二、对职业道德要求有限
前文已经提及,南丁格尔已经对于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最基本的“服从、节制、整洁、恪守信用”这样的对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且已经得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但是问题就在于目前在藏区,群众对于护理工作者的品行操守的口碑并不高,甚至笔者曾经听多次听藏区群众说过在医院中最害怕的事就是看护士的脸色,由此可见其职业道德水平实在一般。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认为问题就出在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过低或者强调过少导致的。三、教师教学闭门造车,与外界交流有限
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反映,她们在学校学到的有些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是过时的或者是无效的。笔者仔细反思,认为这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有很大的关系。与医科大学等高校相比,中职类学校护理专业教师最大的缺憾就是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他们的做法更倾向于学院派,即容易从学理上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现实的对接和沟通。这使得这部分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不是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医疗护理的需要。四、教师普遍缺乏科研精神
当前的中职类学校教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管在进入学校工作之前,这部分教师都是本专业的佼佼者。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各类大专甚至本科院校相比,该群体的平均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他们中很多人是优秀的“教书匠”,却普遍缺乏“医学家”的理想。而中职生也是刚刚告别初中阶段的青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正在形成,教师作为其职业的领路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工作和学习的作风和习惯。五、对于护理教学投入不够
任何一项教学工作都是需要物质作为保障的。由于对护理教学投入不够导致护理教学中优秀教师的流失、课程数量和质量安排的“将就”、对于学生质量的低标准等,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藏区中职类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总之,尽管实现国民的高等教师是整个国家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从藏区目前的具体形势来看,尤其是从医务人员的具体结构来看,大专及本科学历依然是当前从事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的主力。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藏区客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中职类学校,尤其是卫生类学校的投入、建设、升级改造等要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南丁格尔定义的护理学的概念:"担负保护人们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