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既要有明确的教育思想,还要有相对确定的教育内容,内容不确定,则很难实现教育的规范化,职校学生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六大模块:(1)政治理论教育和以“三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2)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教育;(3)以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为内容的法纪教育;(4)以认识论和辩证法为内容的方法论教育;(5)以了解国情和素质、能力培养为内容的实践教育;(6)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身心健康教育。围绕这些内容,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制定教育的规划
要根据教育内容制定一揽子教育规划,应遵循职业学校的规律和职校生的特点,把教育内容合理分布在整个中职时代的不同阶段,使这些内容形成一个贯穿中职学习全过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既分年级、分阶段、有重点又有中心和主线的有机整体。第一模块是全部教育内容的中心和主线,从总体上统摄其它诸模块,应将内容分解为若干主题进行全程教育;第二模块重点在毕业学年进行;第三、四、六模块可在第一、二学年交叉进行;第五模块重点在第二、三学年进行。教育规划要把集体的发展与个性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全程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二、渠道多样化,组织制度化
根据内容与形式是多样性统一的原理,实施教育内容和规划的渠道和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在组织管理方式上应制度化,如不实现制度化,则会出现时有时无、时重时轻、时紧时松的问题,削弱教育的效果。目前职校学生教育的渠道和形式主要有:(1)“两课”教学;(2)每周一次班会学习;(3)社团活动;(4)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5)毕业生就业指导;(6)校园文化活动;(7)暑期社会实践;(8)开设文化选修课;(9)专题报告或讲座;(10)重要节、庆日专题教育活动;(11)心理咨询;(12)参观考察等。当然,不同院校还有其它一些渠道和形式。其中有些渠道和形式已经制度化,但有些随意性大,多为临时性措施,即使已经制度化的渠道和形式也存在缺乏统筹规划、内容脱节、不规范等问题,在学分制条件下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必须在组织管理上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在时间、地点、人员、场次、工作量等方面通过硬性规定将其固定下来,才能保证内容的贯彻落实。不少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这里列举几点:(1)规定“两课”必选学分,否则不准毕业;(2)把时政理论编成教材,实现“三进”;(3)规定“两课”教师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工作;(4)规定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为专题教育日;(5)确定每年至少举办五次以教育为丰富内容的全校性活动;(6)专门开设思想教育活动信息网络;(7)成立由学生会、团委组成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8)确定学生宿舍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成立宿舍社区管理部,办社区通讯,建立“日考、旬评、月竞赛”制度。这些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程度高,操作性强,效果好。三、规范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
目前中职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系统;(2)执行标准不严格、不统一;(3)操作不规范;(4)管理手段落后、不完备,影响管理的教育职能和保障力度。为此,学生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管理系统化
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和相互配套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如学籍管理、宿舍管理、综合测评、档案管理、个人信息等,每个子系统都有固定的运行机制和实施细则,使职校生在校期间始终置于一个动态有效的管理系统内。在宏观上实行标准化,微观上制定参考体系。整个管理系统应体现约束和引导两个原则。(二)操作规范化
在管理的操作实施阶段,应规范有序,客观、公正,定时、定量、定岗、定责,避免主观随意性,如一个系、年级组学生管理的质量评价,就是各项管理指标完成情况的自然结果。建立学生教育、管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大大增强了操作的规范化程度。(三)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落后是影响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管理系统、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的机算机网络,使学生管理由静态转入动态,由定性转入定量,增强管理的操作性和科学性。在教室、宿舍或专门场所配置电教设备,完备校内监控系统,实行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立体管理。在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和紧急服务热线,把教育、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四)建立学生参与管理机制
学生参与管理是管理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助于体现公开、公平的原则。如班干轮流制、学生值周制、学生自律制等,学生参与学校有关工作的决策、协调和咨询,让学生自我管理。(五)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导生制
导生制就是选聘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一年级学生的导生,对他们要统一编组、统一安排,让导生与一年级学生同吃同活动,并对导生工作进行定期考评,对胜任导生工作的学生生应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六)设立学生奖学金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学风,学校应筹措一定资金,设立学生奖励基金,定期评选学生优秀学习成果,并进行等级奖励,鼓励学生奋发成才。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必然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研究,使之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