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的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手段。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教育扶贫规划(2015-2020年)》及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同时提出了“实施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工程”的安排与要求。精准资助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近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力度在逐渐加大,学生受助面也在不断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实施有效的资助管理措施,能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精准认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是学生精准资助的重点,也是当前各大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学生生源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各省各地民政部门贫困认定存在着差异,一般困难与特别困难很难界定,这都给高校的精准资助增加了难度。要构建精准资助机制,首先必须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问题。(1)设计认定标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是参考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财教[2007]8号文件,但里面对于具体认定标准和标准内容体系并未涉及。精准识别首先必须要提炼出具体的认定标准,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和提取,结合有关政策指导、在校消费情况等,形成较为合理公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及内容体系,合理公正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
(2)组织认定评议。实施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系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三级评议负责制,层层量化评估、民主评议,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
(二)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的重要一环。精准管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资助工作中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信息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此外,精准管理还应建立数据库异常信息核查及通报机制,确保受助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旨在全面准确的把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体特色,制定和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帮扶措施。通过提供其个性化资助的形式满足其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帮助受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四)精准教育
据调查了解,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面临“经济困难”外,还存在思想上或心理上的“困难”。精准教育就要瞄准他们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状态,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助力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通过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或诚信励志教育活动,培育他们感恩、诚信、励志的品质。对于有心理问题或能力欠缺的贫困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开展心理咨询,开设专门的团队心理辅导和能力提升计划,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二、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资助管理队伍建设
机构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前提,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机构,提供制度、设备、经费等保障,配备充足的专职管理人员,规范系部专兼职资助管理人员的配置,同时不断加强院系两级资助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精准资助提供基础保障。(二)资助管理平台建设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必须运用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平台,集受助学生基本信息与资助信息于一体,进一步优化资助管理平台的智能分析,做到管理者能高效、全方位掌握受助学生的情况,从而提高实施精准资助效率。(三)资助管理理论建设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精准资助需要从学生资助的基本原理、科学方法、国际比较等进行专业的研究和探索,建立系统的多维度的资助工作体系。传统的经验已落后,我们要重视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的科学资助工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资助工作实效。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保障环节。新时期的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既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又要结合实际,努力创新,全力推动学生资助工作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