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8721
■/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形态、构造,是中西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心血管系统作为解剖学中的重要教学部分,其内容并没有系统逻辑推理引导,传统教学成果并不理想[1]。为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质量,我校特将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运用到传统授课教学(LBL)中,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我校8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n=42)与结合组(n=42),对照班男13名,女29名,年龄19.1~22.3岁,平均年龄(20.97±1.05)岁;结合班男11名,女31名,年龄19.3~22.6岁,平均年龄(21.01±1.1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二)方法

对照班行LBL教学,由教师制定整个学期教学计划,制作详细教学课件,并借助二维图谱,Flash图片、视频,挂图、模型等工具,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尽可能保证教学质量。

  结合班在LBL教学中联合运用PBL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计划前,可将班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7人/组,共6组。并将心血管系统教学内容按结构、功能不同进行重新编制,制定详细教学计划,提出一系列拥有较强开放性问题(如:心脏病结构异常、心脏解剖结构特点、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等),并将课题提前发放给不同小组,指导小组学生自主搜寻资料,并结合学生自己意见及理解,制作书面资料[2]。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通过LBL教学法将心血管系统基本问题进行简要讲解,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拿到的课题展开小组讨论,讨论时间控制在10~15min,教师在旁细心观察每组资料收集、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及不足,鼓励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后由小组代表讲解本组准备资料并阐述研究结果,当其阐述结束后可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提问,研究小组成员给予回答,对部分有争议或出现错误的问题,由教师给予回答、讲解,最后总结研究课题的重点及难点,点评交流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给予纠正,并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及个人。

(三)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时,观察两组考试成绩,主要由理论成绩与病例分析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总分100分。

  为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形式,由教师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对调查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习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方面,每项各10分,分值越高表示教学质量更好。

(四)统计学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成绩对比

结合班理论成绩(86.14±11.34)分,显著高于对照班理论成绩(72.37±10.54)分,t=5.764,p=0.000(p<0.05);结合班病例分析成绩(81.26±10.68)分,相比对照组(71.24±9.15)分明显更高,t=4.618,p=0.000(p<0.05)。

(二)两组教学效果评价对比

结合班各项评估指标均由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教学评估指标对比(分)

三、讨论

心血管系统教学主要以语言理论描述为主,涉及专业知识比较抽象,使得教学过程极其枯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低,学习积极性缺乏,严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3]。

  在传统LBL教学中,虽然教师已使用挂画、模型等工具尽可能丰富了教学内容,但依旧无法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提起学生兴趣,教学质量也无法显著提高,而通过在LBL教学中结合PBL教学,可由教师制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切实保证了以“学生”为教学主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师生间交流,同时也能使学生间起到相互监督作用,对于问题分析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并由学生进行分享、讲解,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由教师对整个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再次巩固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通过PBL结合LBL教学法,可有效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