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在钢琴实践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钢琴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的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情操。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内心听觉能力对演奏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内心听觉能够帮助演奏者提升音乐想象力。在钢琴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听觉训练,培养学生“聆听”自己的琴声的能力。这种“聆听”需要学生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能够分辨琴声是否与自己想象的音乐效果相同的能力。在钢琴练习中聆听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要求学生不仅又能聆听自己的琴声,还要分辨出自己弹奏的哪些是正确的、好听的音乐。有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总是依赖老师给他们找毛病、挑错误,这样是永远都不会进步的,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会了“聆听”才能更好的去练习、练琴效率和效果才能提高。“错音”是学生们经常会犯的错误,“错音”不仅仅是因为读谱上的失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没能集中注意力的去“聆听”自己的琴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聆听的能力,在发现错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聆听对比正确的与错误的示范,从而使学生能够分辨出来。在内心听觉培养训练中,除了要学生自己努力记忆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地改善传统学习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二、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品
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并非是一日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不断地引导与渗透,使学生提高感知能力。作品在一定的练习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的研读作品。从作曲家的生平及该作品的主要时期与时代影响方面入手,再结合作曲家当时的心情和乐谱上的表情记号来进行适当的演奏。正确的掌握所弹奏作品的内容是弹奏好作品的前提,在认真研读和尊重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才能给予该作品更好地二度创作。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人的演奏下,由于个人的理解有所差异,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演绎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的研读作品时,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想象力。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好的钢琴教师是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将钢琴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钢琴演奏并非只是练习钢琴而已,还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其中包括,视唱练耳、乐理、音乐鉴赏能力及自身阅历等方面。所以钢琴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钢琴与视唱练耳、乐理进行结合,来保证学生演奏的正确性。在课堂前及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钢琴声乐器乐交响曲中一些较为知名的曲目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听过后,不妨可以让学生来谈一谈自身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议,这也是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经过鉴赏能力的提高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内心的歌唱带动旋律的弹奏。一个作品只有你对它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时才能够寻求到弹奏中正确的音色。运用歌唱旋律时的呼吸与弹奏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演奏。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在学生上课中,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描绘,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该作品的主要情感。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鼓励学生多去野游或旅行,在长见识的同时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任何一个人要想在音乐领域中有较高的造诣其需要积淀全面、广博、综合的文化素养,只有拥有丰富、渊博文化素养的人能对艺术有更多新角度的审视、探索,并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与理解。五、结语
钢琴演奏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也是技巧与表现力相结合的艺术。所以,在钢琴实践教学中,应该将音乐表现力与技巧性训练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好的钢琴演奏者。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分别从技巧训练、内心听觉训练、音乐素养提高及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来进行培养。将音乐表现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达到更高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