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多次在影视杂志上看到有关于《灵异第六感》的评论,深以为该片也是好莱坞的商业炒作牺牲品。殊不知,传统的认识误导了我的判断力,通过两次观影,我的震撼超乎想像。客观的说,该片亦是一部商业大片。以新奇的视角与剧情取悦与人。然而,编导别出心裁的设计,温柔细腻的叙事手法,花样迭出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让人深深体会到了第六感的恐怖与温馨。商业大片亦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刁钻的影评人,更重要的是满足观众的视听欲望。王小波说过,电影的本质是娱乐,我们无需把那些沉重的人类话题强加其上。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媒介,电影传递的不是呆板的教化,而是俯拾即是的生活。人们在荧屏上看到的是别人的生活其实也是自己的生活。当然,演员所表达的一切与真实还有一段距离,正如演员在舞台上与现实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一个出色的演员并不在于演技熟稔到舞台的一切就是生活的复制,而在于分清什么是现实世界什么是表演。把演员当成一种职业正是基于此。
《灵异第六感》的成功除了编导的功力外,很大一部分在于演员的出色表演。布鲁斯。威利斯对阵童星海莱。琼。奥斯曼特本身就充满看点。一个是成熟稳重的老男人,一个是稚气未脱帅气可爱的孩子,两个特殊的角色冲撞出撼人的火花。布鲁斯是好莱坞的赢家,其片酬达千万。早年凭借《虎胆龙威》扬名世界,在国际影坛声名赫赫。布鲁斯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电影的代表,一些想发财的制片人总是尾随其后,大做发财梦。当然,他也不负众望,为许多电影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奥斯曼特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童星,他有一张帅气可爱的面孔,嗓音富有磁性,眼神忧郁,很难想象一个小孩子能有这样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好莱坞的娱乐氛围造就了奥斯曼特,而奥斯曼特造就《灵异第六感》,造就了一部不朽的影视神话。当我们回头审视那个年代时,我们有所思念有所感动。当今的电影行业日趋向所谓的大片大制作发展,电影成本也在激烈的炒作中涨之又涨。其实受害的还是电影制片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收益还是未知。电影制作其实是一种风险投资,导演是最大的风险家。
《灵异第六感》是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前半部分制造了一个悬念。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当然,之所以称之为离奇,原因在于主人翁科尔所面临的问题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苏斯博士在儿童心理学方面成绩斐然,荣获市长颁发的奖章。但再成功的人也有尴尬的过往,苏斯博士有过一个失败的病患,苏斯把他定位为情绪失调症。这也为导演在结尾揭开的悬念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在于病人文森让苏斯博士人生的发生了质的变化,当然这也在影片结尾才得到体现。科尔的行为确实无法用心理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来解释,他极度自立孤立,喜欢在教堂独处。西方神话故事认为教堂是人赎罪的地方,灵魂特别是恶灵不会在教堂露出本来面目。科尔为什么要在教堂寻求庇护,苏斯博士企图在深入的交流中寻的答案。然而科尔总是以一个与年龄不相符的面目出现在苏斯面前,富有深意的对白让他处于被动,治疗过程没有实质进展。其实问题并不在于交流,而在于彼此之间的信任。苏斯对于科尔始终抱着情绪失调的观点,认为科尔是因为父母离异造成了性格上的独立。科尔也为自己裹了一层保护色,与母亲请来的医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微妙的医患关系让观众搞不清编导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剧情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该剧将是十分枯燥而乏味的。故事的转折发生在某次舞会,科尔被主人的孩子关进了顶楼的阁楼,原本是一次无心的恶作剧,但给科尔造成的恐怖是异常强烈的。导演也第一次把科尔的视角展现给了观众,观众在奇怪的顶楼求救声终于明白这个小孩子所表现出的异常并非疾病。科尔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苏斯,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苏斯博士的怀疑理所当然。但苏斯与科尔的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科尔也找到了可以倾诉秘密的对象。从科尔的角度而言,他把苏斯博士当成了救命恩人,恰如多年前的文森。文森是苏斯博士的隐伤,他因为无法挽救文森而耿耿于怀。当有着同样特征的科尔出现在眼前时,他决定用自己的全部挽救这个迷失的孩子,不要让相同的悲剧在科尔身上上演。当然,最大的悲剧在于苏斯仍然无法相信科尔的秘密-----看到死去的人。
每个人都有秘密,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秘密掩藏。把秘密告诉自己相信的人不仅需要犀利的眼光更离不开勇气。而所信赖的人把你的秘密视为无稽之谈时,我们所经受的失望是无法挽回的。科尔与苏斯博士的决裂似乎顺理成章。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个唯物论者,苏斯博士无法相信科尔的秘密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苏斯博士放弃科尔,一如多年前的文森,那么本片也不足为奇,编剧的巧妙也将得不到体现。正是因为苏斯博士的苦苦坚守,事情才有了转机。苏斯博士反复聆听文森的治疗录音,终于在杂乱的噪音中听到了一个足以令所有人头皮发麻的句子------我不想死。很显然,文森也遭遇了科尔相同的困惑-----死去的灵魂时常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诉说那些生前无法忘怀的事情。当然,死去的人总是以死前的惨象出现,这是小孩子不能接受的。更多的时候文森和科尔会蜷缩在角落里,用双手捂住耳朵,竭力摆脱魂灵的困扰。其实,文森和科尔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传说中的灵媒,他们可以看到常人所无法看到的场景,历史在他们眼前像一幅幅色彩灰暗的画卷流过。只不过他们不懂得欣赏,不懂得利用,用孩童的逃避解决问题。最终演变成文森的在枪杀医生后举枪自尽。苏斯博士发现了科尔的症结所在,鼓励科尔勇敢的面对死人,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或许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尔听取了苏斯的建议,终于在一个晚上勇敢的接受了一名被后母毒杀的女孩,并通过女孩的引导找到了足以将后母送进监狱的录像带。至此,科尔明白死去的人并没有敌意,甚至于无心恐吓,他们希望科尔能够完成他们未了的心愿。当然,明白了这一切之后,科尔学会坦然面对死去的人,无论他们以多么恐怖的面容出现。相比文森,科尔是幸运的,文森至死都没有弄清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死人找上自己。
本片的结尾既感人又震撼。我不知到有多少人为科尔的那句“每一天”而落泪,我在几次观影中都抑制不住滚烫的泪水,甚至每每想到都满怀感动。科尔终于赢得了母亲的信任,赢得了观众的崇敬与喜爱。在以后的漫漫征途中,科尔就像打击罪恶的蝙蝠侠,为更多蒙冤含血的灵魂带来希望。科尔无需躲在教堂里瑟瑟发抖,因为他是荧幕上一位另类的英雄。结尾的震撼在于,苏斯博士早在一年前的枪击中就含恨死去,科尔与观众所看到的苏斯只不过是一个心愿未了的游魂。正如科尔所言,灵魂总是希望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为没有完成的心愿继续奔波,更可悲的在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属于这个真实的世界。苏斯博士的心愿完成了,他的睿智让他发现了自己死亡的事实,所有的疑团都解开了。妻子的冷漠并不代表曾经的爱情烟消云散,相反,时间证明了这是怎样一段刻骨铭心,动人心魄的爱情。苏斯博士最终要离开妻子,而妻子也不会在一蹶不振中虚度年华,她会寻找到另外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是生活,现实就是如此,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陷在过去的泥潭中,而是伸开双手把握现在,把握身边每一个关爱自己的人。
一部好的电影不在于华丽的道具,宏大的场面,经典的对白。而在于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故事本身充满感人温馨的元素。所谓编剧决定影片深度,导演决定广度正在于此。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世界里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识分子愿意走进电影院,接受电影的教化。电影等同于娱乐的观念似乎不同往日。当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轻易渗透于我们的思想时,它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就不容忽视了。用性和暴力取悦于观众的电影终将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剧情片终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决定电影发展的主流。
《灵异第六感》是一部不朽的电影,希望有更多的人欣赏它,接受它。
《灵异第六感》的成功除了编导的功力外,很大一部分在于演员的出色表演。布鲁斯。威利斯对阵童星海莱。琼。奥斯曼特本身就充满看点。一个是成熟稳重的老男人,一个是稚气未脱帅气可爱的孩子,两个特殊的角色冲撞出撼人的火花。布鲁斯是好莱坞的赢家,其片酬达千万。早年凭借《虎胆龙威》扬名世界,在国际影坛声名赫赫。布鲁斯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电影的代表,一些想发财的制片人总是尾随其后,大做发财梦。当然,他也不负众望,为许多电影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奥斯曼特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童星,他有一张帅气可爱的面孔,嗓音富有磁性,眼神忧郁,很难想象一个小孩子能有这样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好莱坞的娱乐氛围造就了奥斯曼特,而奥斯曼特造就《灵异第六感》,造就了一部不朽的影视神话。当我们回头审视那个年代时,我们有所思念有所感动。当今的电影行业日趋向所谓的大片大制作发展,电影成本也在激烈的炒作中涨之又涨。其实受害的还是电影制片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收益还是未知。电影制作其实是一种风险投资,导演是最大的风险家。
《灵异第六感》是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前半部分制造了一个悬念。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当然,之所以称之为离奇,原因在于主人翁科尔所面临的问题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苏斯博士在儿童心理学方面成绩斐然,荣获市长颁发的奖章。但再成功的人也有尴尬的过往,苏斯博士有过一个失败的病患,苏斯把他定位为情绪失调症。这也为导演在结尾揭开的悬念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在于病人文森让苏斯博士人生的发生了质的变化,当然这也在影片结尾才得到体现。科尔的行为确实无法用心理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来解释,他极度自立孤立,喜欢在教堂独处。西方神话故事认为教堂是人赎罪的地方,灵魂特别是恶灵不会在教堂露出本来面目。科尔为什么要在教堂寻求庇护,苏斯博士企图在深入的交流中寻的答案。然而科尔总是以一个与年龄不相符的面目出现在苏斯面前,富有深意的对白让他处于被动,治疗过程没有实质进展。其实问题并不在于交流,而在于彼此之间的信任。苏斯对于科尔始终抱着情绪失调的观点,认为科尔是因为父母离异造成了性格上的独立。科尔也为自己裹了一层保护色,与母亲请来的医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微妙的医患关系让观众搞不清编导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剧情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该剧将是十分枯燥而乏味的。故事的转折发生在某次舞会,科尔被主人的孩子关进了顶楼的阁楼,原本是一次无心的恶作剧,但给科尔造成的恐怖是异常强烈的。导演也第一次把科尔的视角展现给了观众,观众在奇怪的顶楼求救声终于明白这个小孩子所表现出的异常并非疾病。科尔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苏斯,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苏斯博士的怀疑理所当然。但苏斯与科尔的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科尔也找到了可以倾诉秘密的对象。从科尔的角度而言,他把苏斯博士当成了救命恩人,恰如多年前的文森。文森是苏斯博士的隐伤,他因为无法挽救文森而耿耿于怀。当有着同样特征的科尔出现在眼前时,他决定用自己的全部挽救这个迷失的孩子,不要让相同的悲剧在科尔身上上演。当然,最大的悲剧在于苏斯仍然无法相信科尔的秘密-----看到死去的人。
每个人都有秘密,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秘密掩藏。把秘密告诉自己相信的人不仅需要犀利的眼光更离不开勇气。而所信赖的人把你的秘密视为无稽之谈时,我们所经受的失望是无法挽回的。科尔与苏斯博士的决裂似乎顺理成章。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个唯物论者,苏斯博士无法相信科尔的秘密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苏斯博士放弃科尔,一如多年前的文森,那么本片也不足为奇,编剧的巧妙也将得不到体现。正是因为苏斯博士的苦苦坚守,事情才有了转机。苏斯博士反复聆听文森的治疗录音,终于在杂乱的噪音中听到了一个足以令所有人头皮发麻的句子------我不想死。很显然,文森也遭遇了科尔相同的困惑-----死去的灵魂时常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诉说那些生前无法忘怀的事情。当然,死去的人总是以死前的惨象出现,这是小孩子不能接受的。更多的时候文森和科尔会蜷缩在角落里,用双手捂住耳朵,竭力摆脱魂灵的困扰。其实,文森和科尔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传说中的灵媒,他们可以看到常人所无法看到的场景,历史在他们眼前像一幅幅色彩灰暗的画卷流过。只不过他们不懂得欣赏,不懂得利用,用孩童的逃避解决问题。最终演变成文森的在枪杀医生后举枪自尽。苏斯博士发现了科尔的症结所在,鼓励科尔勇敢的面对死人,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或许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尔听取了苏斯的建议,终于在一个晚上勇敢的接受了一名被后母毒杀的女孩,并通过女孩的引导找到了足以将后母送进监狱的录像带。至此,科尔明白死去的人并没有敌意,甚至于无心恐吓,他们希望科尔能够完成他们未了的心愿。当然,明白了这一切之后,科尔学会坦然面对死去的人,无论他们以多么恐怖的面容出现。相比文森,科尔是幸运的,文森至死都没有弄清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死人找上自己。
本片的结尾既感人又震撼。我不知到有多少人为科尔的那句“每一天”而落泪,我在几次观影中都抑制不住滚烫的泪水,甚至每每想到都满怀感动。科尔终于赢得了母亲的信任,赢得了观众的崇敬与喜爱。在以后的漫漫征途中,科尔就像打击罪恶的蝙蝠侠,为更多蒙冤含血的灵魂带来希望。科尔无需躲在教堂里瑟瑟发抖,因为他是荧幕上一位另类的英雄。结尾的震撼在于,苏斯博士早在一年前的枪击中就含恨死去,科尔与观众所看到的苏斯只不过是一个心愿未了的游魂。正如科尔所言,灵魂总是希望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为没有完成的心愿继续奔波,更可悲的在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属于这个真实的世界。苏斯博士的心愿完成了,他的睿智让他发现了自己死亡的事实,所有的疑团都解开了。妻子的冷漠并不代表曾经的爱情烟消云散,相反,时间证明了这是怎样一段刻骨铭心,动人心魄的爱情。苏斯博士最终要离开妻子,而妻子也不会在一蹶不振中虚度年华,她会寻找到另外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是生活,现实就是如此,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陷在过去的泥潭中,而是伸开双手把握现在,把握身边每一个关爱自己的人。
一部好的电影不在于华丽的道具,宏大的场面,经典的对白。而在于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故事本身充满感人温馨的元素。所谓编剧决定影片深度,导演决定广度正在于此。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世界里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识分子愿意走进电影院,接受电影的教化。电影等同于娱乐的观念似乎不同往日。当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轻易渗透于我们的思想时,它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就不容忽视了。用性和暴力取悦于观众的电影终将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剧情片终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决定电影发展的主流。
《灵异第六感》是一部不朽的电影,希望有更多的人欣赏它,接受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