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史料所见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三日袭浙北之台风路径及灾情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7072
■/

  台风是我国沿海夏季高发灾害。近几年学界对历史时期台风的研究,集中于较大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上台风灾害频率的重建,总结历史时期台风活动演变规律,探讨气候变化与台风活动的关系。由于历史时期台风零散和非定量性的记录局限性,使得特定台风的研究或缺乏材料支持,或者难以深入。本文以崇祯元年七月袭击华东地区的一次重大台风为例,探究其时间、影响范围、路径、灾害概况及原因,以期为台风灾害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台风概况

(一)时间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7月23日,浙江北部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四府遭遇台风灾害,狂风、暴雨和海啸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宁人查祥在《两浙海塘通志》中,详细描述了此次台风的经过:

  考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三日,午前风日清朗,才过午,狂飓卒发,雷雨如注。申酉间,忽报海啸,登城望之,见潮头直架树杪,庐舍荡析。濒海居民有举家避者,有一家十九口止存二口者。延至夜半,风涛稍杀。厥明,县官出勘城东西,被灾者凡四千余户,横尸路隅,殆不见。

  台风影响浙江北部诸府主要为崇祯元年7月23日午后至24日凌晨。23日午后,浙江北部沿海地区开始刮狂风并伴有强降水。申酉间,台风引起的海啸从东海涌入杭州湾入海口。大约午夜时分台风影响力转弱,至第二日风雨大为减弱。

(二)范围

环杭州湾地区是这次台风的主要受灾地。台风引起的海潮,自东海向杭州湾涌入,依次冲击沿岸州府,各地均出现台风控制下的狂风、暴雨和海潮。

  (1)宁波府。宁波府下辖各县方志对此次台风的记录非常少,仅光绪《镇海县志》有几条记载。7月23日定海县内:“海飓大作,城堞楼橹半圮”,台风毁坏了县城的城墙及城墙上的望楼。县内的文庙正殿和县北一里的总持讲寺也在台风中坍圮。

  (2)嘉兴府。嘉兴府境内的海盐、平湖、嘉兴和桐乡四县方志中均记录了当地遭遇台风的情况,其中海盐县受灾最深。海盐位于杭州湾北岸沿海,台风引发的海潮淹没了海盐县县城,潮水深入内陆七十余里。海潮深入内陆的平湖县境内,“坏独山等处民舍数百”。

  (3)绍兴府。三山所、余姚县、上虞县、沥海所、会稽县及萧山县的方志中都有对此次台风及海啸的记载。三山所到余姚县县城的房屋都被海水冲没。海潮席卷上虞县所在的虞北平原,从“夏盖山至沥海”都被潮水浸没。会稽县“自小金团及称浦宋家溇一带,地方洪水滔天”,海潮再由白洋入瓜沥,从与曹娥江相连的白洋川向西流,进入萧山县西部的瓜沥一带。

  (4)杭州府。杭州湾北岸的海宁县“县城中水高一丈”,海水冲入县内二十余里,沿海一二十里范围内的禾苗多被淹死。位于湾底的杭州城城内潮水高丈余,沿钱塘江一带,“庐无居民,飘没几尽。”。潮水随着钱塘江和富春江河道进入杭州府内地,甚至沿着江水进入严州。富春江支流桐溪流经的分水县内的田地、房屋也受到了海水的啮蚀。

  浙江省内其余府县的方志中没有此次台风入侵的记录,大约是风雨等级小不足以记录至灾异册中。按潮水在嘉兴、杭州府的深入范围和湖州的地形,推测湖州府东南角一小部分可能也受到海水的入侵。因而,此次台风的主要受灾区域为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四府沿杭州湾的平原部分,绍兴、杭州两府受灾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其次为嘉兴府,宁波府最次。

(三)路径

从方志记载中,可以看出此次台风来袭突然,移动速度极快。位于浙江南部沿海的温州、台州二府方志中没有关于23日前后的飓风、大雨的记载。宁波诸府在当天正午之前天气晴朗,午后突遭台风侵袭。极可能是由于台风在东海洋面移动,远离浙江沿海。申酉时海啸发生,台风中心应距离宁波、嘉兴不远。又由于湖州府和江苏省的方志中没有相关记载,那么台风可能没有登陆当地,或者是登陆之后很快改变路径,向西北方向出东南沿海,朝日本或者朝鲜半岛而去。观各府方志对此次台风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台风带来的海潮上,“海啸”、“海溢”、“海决”这些词出现频率高,其次是风、最后是雨。多数方志的描述是“飓风大作、海水泛溢”,甚至出现多处只记海溢,不记录台风的情况。对风、雨、潮的记录可以反映出各府对海溢的记忆最为深刻,暴雨历时不久。

  因而从台风来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和各处方志的记载推测,台风路径应为抛物线形(如图1)。即在太平洋生成后,向西北移动,进入中国东海。在23日午后至24日凌晨靠近浙江北部,擦过杭州湾入海口地区,改变路径转向东北,朝着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动。

二、台风造成的灾情及其原因

(一)灾情概况

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和海潮给浙江北部诸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台风先是带来狂风和暴雨,海宁县内“骤雨如注,历二时不歇,宁城内不通外河……水入市肆有盈尺者”,导致城内积水超过一尺,海啸后涨至一丈。其

  

  图1 崇祯元年7月23日至24日台风路径及影响区域图

  他府县情况也类似。酉时海啸发生,淹没杭州湾沿海地区,同时海水顺着地势侵入因暴雨水位上升的河道,很快造成了河流的漫溢,一时间海水深入诸府内陆,冲毁房屋、淹没农田。观此次台风造成的灾害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冲毁、淹没建筑物。海潮入侵毁坏了大量沿岸、沿河的房屋,据《明史·五行志》所载,杭州、嘉兴、绍兴三府内,海啸冲毁的民居达“数万间”。沿海、沿河这些遭到海啸直接冲击的地区,房屋被毁现象尤为严重,高及树梢的海啸所及之处“庐舍荡析”没有被冲毁的房屋也受到积水、海水的浸泡,“居民仓廪储蓄俱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财产损失。除民居外,城墙、堤坝、寺庙、石坊等公共建筑设施也多被毁坏。

  (2)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沿海受海啸冲击区域,淹死的百姓最多,其中又以绍兴府的萧山、杭州府的海宁两县为甚。《明史·五行志》统计杭州、嘉兴、绍兴三府的死亡人数“溺数万人”,方志用“积尸蔽江而下”等词来描述此次受难人数之众,虽不免夸大,但查各处统计的人数也较之不远。各县内死亡人数过万的有:绍兴府的萧山、上虞、会稽、余姚、山阴五地,会稽山阴两地相近死亡人数统计可能有重叠。萧山仅男丁死亡人数就达“17200余口”,加上妇女幼童数字应超过两万。观各府记载此处台风溺死人数应远超过《明史》中的数万人,很可能达到十万左右。

  (3)破坏农业生产。此次海啸冲毁了沿海数十里范围内的农田,沿江等处的作物也多有坏死。海潮倒灌造成了被沤田地的盐碱化,“海水溢入内河,凡近海之地桔槔所上之水尽卤,禾多枯死。”灌溉农田的河流中也含有大量盐分,以至于潮水褪去后一段时间内农民不敢引河水灌溉,“河流尽咸,田涸不敢灌”。海塘、河塘堤坝等水利设施受损,在台风过后的几年内仍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如位于钱塘、曹娥江、钱清江三江汇流入海的三江闸,自修建以来有效地抵御海潮,使得山阴、会稽、萧山没有水旱忧虑。在戊辰年的海溢中,三江闸虽然没有被冲毁,但“尾闾泄之”,造成流域附近“岁每苦旱,田谷不登”。

(二)灾情加重的原因

海潮是这次台风带来的影响最大的次生灾害,加重此次台风灾情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从台风来袭的时段上看。此次台风在午后突然而来,没有任何前兆,且来势凶猛,官府和民众没有时间做好充足的御灾准备。海啸酉时来临,海水入侵时段为23日傍晚至午夜,夜晚黑暗之中救援和自救难以展开。

  其次,浙江北部的自然地理环境加剧了海潮的破坏力,导致台风的灾害加剧。此次受灾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诸府均位于杭州湾附近。杭州湾呈喇叭形状,入海口水域宽,易于海水汇聚形成海潮,放大了台风引起的海啸。另外,四府地处地势平坦、海拔低的平原地区,海潮入侵时受到的地形阻碍少。最后,浙江北部水网密布,运河沟通众多区域,使海潮可以沿着地势低的河床水网向内陆涌去。观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除了各府的沿海处外,还有内陆的沿河区域。有入海大河流经地区遭受冲击重于纬度相当其他区域,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甬江等处和运河流域范围内都遭到了更为严重的潮患。

  最后,除了自然因素外,加剧此次灾情的还有人为因素,即河堤、海堤的疏于修筑。《会稽县志》认为此次台风中海、河堤坝被摧毁,沿海居民应负一定的责任,“皆由沿海居民私开塘穴,建桥通舟,以致堤塘不固,故至此极。”嘉兴、杭州、绍兴和宁波诸府因海潮时年入侵,历来注重加筑堤防。绍兴府的居民建桥通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他府也被海潮所侵蚀,其中应不乏堤防坚固者。所以自然原因应是此次灾情巨大的主因。

  :

  [1]查祥.两浙海塘通志[O].乾隆刻本:20.

  [2]于万川.(光绪)镇海县志[O].光绪五年刻本:40.

  [3]彭润章.(光绪)平湖县志[O].清光绪十二年刻本:589.

  [4]唐煦春.(光绪)上虞县志[O].光绪十七年刊本:768.

  [5]吕化龙.(康熙)会稽县志[O].民国二十五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校刊铅印本:133.

  [6]罗炌.(崇祯)嘉兴县志[O].崇祯十年刻本:661,661,704.

  [7]赵世安.(康熙)仁和县志[O].康熙二十六年刻本:479.

  [8]刘俨.(康熙)萧山县志[O].康熙十一年刊本:84,56.

  [9]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173.

  [10]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6.

  [11]魏.(康熙)钱塘县志[O].康熙刊本:270.

  [12]严辰.(光绪)桐乡县志[O].光绪十三年刊本:776.

  [13]李亨特.(乾隆)绍兴府志[O].乾隆五十七年刊本:35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