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641
■孙唯淞/沈阳师范大学

一、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现状

通过查询《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指对于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在教育质量层次上又分为满足学术需要,满足社会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和满足受教育者自身的自我实现需要。①非全日制硕士教育还具备着独立性、独特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在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分析时,更应该注重教育前提、教育过程,尤其注重结果评价的重要作用。

(一)学术要求的满足

由于学科特点和科研经费所限,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很少能投入全部精力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往往只是参与到导师科研项目,从事一些辅助类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于宏观的研究角度,并且由于导师的科研项目优先,研究生的科研参与度并不平均,这对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锻炼具有很大的挑战。

(二)专业人才的满足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当遇到晋级、升职、评职称和涨工资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到考研的大潮中,在职研究生的热潮逐渐来袭。其中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考试科目复习相对较为容易,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在职硕士更多的是看中了硕士学位本身,而忽略了专业人才技能的培养。

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前提

受教育者面对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就业新形势的变化,学生的受教育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为了升职加薪等原因,功利性的为求得一纸文凭,却不能踏实研究,不愿参与辛苦的科学研究,取而代之的却是急于求成,追逐名利的思想。还有一些考生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读研,那么注定会在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将更多精力放在找工作而非搞科研上。另外,在科研素养上,更多的研究生并没有达到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活动之上的,并将科学、科研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教育过程中的资源短缺、管理松散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资源一般是与专科生和本科生同源的,而教育资源本身就是指教育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合。在教师培养和推荐方面,由于大量的扩招旅游管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学生,教师的需求也陡然增加,评选标准下滑,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硬件上也往往不能快速的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变化。比如2005年左右建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培训基地,如茶艺室、调酒室、仿酒店布置装潢的房间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速更新的酒店和旅行社运营模式,势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装潢设计和布置,但是对于盈利有限的学校或者学院来说已经成为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更强的实践性而非科研性,国家和省市对于此专业的科研基金投入也是相对有限的,这也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科研和实践环节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本身的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及职业认同感不强

针对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作为受教育者本身对于专业知识不重视的,占16.20%;对于科研能力的高频词提出,占56.43%;以及提出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占27.37%。

  可以看出科研能力更加受在职研究生的重视,这是正确的,但是相应的对比就是基础知识的薄弱。相对于全日制硕士来说,在职硕士离开学校往往有一段时间,已经离开书本很久,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也应该得到跟科研能力相应的重视,才能成为更好的科研和创新的基础,而非单纯将科研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这样根基不牢固的研究,往往会造成头重脚轻的错误。

  

  表1 对研究生学习最期待因素

  另外,受教育者自身的受教育目的不统一以及职业认同感不强在调查中发现,关于攻读硕士的目的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获得硕士文凭 154 43.02 43.02 43.02换工作 106 29.61 29.61 72.63职称需求 30 8.38 8.38 81.01个人兴趣 42 11.73 11.73 92.74其他 26 7.26 7.26 100总计 358 100 100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真正出于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受教育者只占11.73%;其他或出于文凭占43.02%;或出于工作需求,如换更好的工作占29.61%;职称需求占8.38%。由此可见,在职旅游管理硕士的职业受教育认同感并不强。

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发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价值取向,引领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理论和应用综合发展

旅游业被誉为“世界朝阳产业”,朝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涌现的人才,人才的创造来源于旅游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大多数旅游管理在职硕士都是已经参加工作后,由于教研或者行政管理等需求而选择攻读在职硕士学位,从本质上来讲,学生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对知识的需求也是很强烈的。

  在这一点上,更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将现有的我国和世界的广阔的旅游业的前景告知学生,让其了解深入学习旅游知识是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非仅仅取得一个功利的学位。同时引入较好口碑的在职硕士学习成果,调研后举例说明转入科研领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工作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在两年的在职硕士学习中受益匪浅,在返回工作岗位上能更好的运用科学工具从而在工作单位取得出色的成绩。

(二)打造硬件与软件并行的先进教育资源,落实教育成果

旅游专业的辐射面广,更新速度紧随市场经济而变化快,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特殊性决定了“双师制”的重要和必要性。②同时,合理配比旅游专业背景出身的教师和其他相关专业转行到旅游学院的教师。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以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为对标做好市场调研,因为旅游业的日新月异最终都会慢慢向一线城市做为标杆建设和完善。并且,在旅游从业者的就业选择上,更多人会选择旅游发展较好的一线城市甚至国外一线城市。

(三)强调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市场为导向原则,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的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坚持市场为导向的规则,了解学生职业偏向和兴趣需求,在选修课程上应该实现定期更换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养,并且实现对任课教师的定向定时的技能培训和市场调研。只有从教师和课堂更接近市场需求,学生的实力和能力才能更加的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化需求。针对于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的特殊性,这个学位能力的需求不需要广而高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也不需要高深的原创理论研究成果,操作时间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培养的重点。

  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国内众多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的课程中主要分为公共课和学位课。其中公共课主要是研究生英语和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政治思想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是树立旅游从业人员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观的重要课程,但是大多数的学校都机会占用3-4个学期完成相关课程,笔者认为,可以适当由任课教师精简重点教授,并且提炼近五年的新思想和政策教授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更加了解当前国家最新形式及变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于相关旅游规划等核心工作中受益匪浅。关于英语,建议基础英语学习可以适当减少到一学期,剩下2-3个学习巩固和实践旅游涉外英语和词汇量的储备,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提高MTA硕士的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的应用到工作当中,也能更显著的看到在职硕士与其同事之间关于理论储备的优势,提升在职硕士对于学位教育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的教育影响因素众多,有教育前提下的价值和学生本身的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及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也有教育过程中的资源短缺、管理松散等问题。笔者在针对于如上问题做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树立正确的MTA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打造硬件与软件并行的先进教育资源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解决如上问题的关键点。

  注释:

  ①姚培,李恩田,潘文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四维度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2).

  ②阳先荣,李红浪.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职教论坛,2016(14).

  参考文献:

  [1]周光礼.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