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印象,不仅包括知识、学科的凝练和发展、包括潜心问道和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和学校管理,更重要的是其积淀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重在构建。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在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作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构建校园文化
一国之文化自信,离不开各类文化之细流,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输出者、先锋青年的集聚地,其校园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找准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校园文化,重在坚定核心价值导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是旗帜,在校园文化构建中起引领导向作用。
构建校园文化,重在加强学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培养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学理念,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治学精神,沉淀自我、静心治学的科研境界。
构建校园文化,重在融合多元文化,打造“文化共同体”。大学校园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主流文化与学生小众文化的集合,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尊重各类文化的差异,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在认同—接受—扬弃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明确社团优势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根据社团发起、成立及运行,社团及其文化具有如下特征:(1)开放性。大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只要有兴趣爱好相同,即可加入,相比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准入标准较低,开放性强。(2)自主性。学生社团要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章程分为学校(分管单位)章程和社团章程,学校(分管单位)章程主要规定其主导方向正确,遵纪守法,符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章程分社团介绍、组织机构、会员准入标准、社团纪律等部分。对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及方式没有格式化要求,具有自主性。(3)较强的辐射性。高校社团面向全校师生,不分年级、专业、性别,涉及面广。有学生自发组成,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工作扎实,有较强的辐射性。
在构建校园文化方面具有如下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团活动涉及理论学习研究活动、兴趣爱好主题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通过活动的组织、参加,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的发展。(2)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在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凝练校园主题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三、发挥“社团+”优势,构建校园文化
(一)社团+党建
社团+党建新模式,将社团和党支部融合共建,社团发展方面,使社团发展方向明确,旗帜鲜明,真正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党建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生根,更加明确理论的指导对象;党员作为社团的一份子,既为社团服务,又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236爱心社为例,“十九大精神”宣讲实践队走进“梦想书屋”,社团为理论实践提供依托;爱心社退役社长继续担任支部副书记,更好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活动组织优势。
(二)社团+学风建设
学生社团是特殊的团体,学生因为兴趣而参加社团,社团也可在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态度。236爱心社的成员大多数来自不同的专业,社团成员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种交叉式的相互影响使每一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社团+基地
社团因其主题不同而有不同的活动开展阵地,成立社团实践基地,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236爱心社,在红丝带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爱心实践基地,在临汾市、运城市周边贫困山区学校成立梦想书屋,确立三所学校为烛光行动支教点,了解帮扶对象所需,使活动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持续开展的可能性。
可见,强调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对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传承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白雪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理论界,2007(3).
[2]冼季夏,王运东,沈燕清,付宜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王从严,张拥军,程为民,范金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4]王志坚.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08(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