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①。如何做好包括党校在内的干部培训工作,将教学任务、基本原则等教学大纲要求最大程度贯彻到教学培训活动中,特别是在新时代以“互联网+”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更好发挥课堂这个教学基本环境的作用,为教学互动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学员学习互动的兴趣,进而提升培训效能,保障学员“真学”、“乐学”,是所有参与教学组织和教学保障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干部培训对教室设施的要求
(一)标准化要求
随着干部培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面向新时代干部培训的各项细分教学大纲正在酝酿和发布。围绕着细分教学大纲要求,包含教学教室在内的教学保障等配套环节标准化的制定条件也基本成熟。通过标准化教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为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确保教学、互动、评价、考核等干部培训规范流程的实现。(二)多功能要求
干部培训的主渠道是党校,干部培训的教室则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即使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下,教室仍然承担了大部分的教授和学习场景,以及包括班主任管理、教学组织保障、学员考核及教学评估等教学活动。因此,教室渗透了管理、服务、设施、环境等各方面要素,以上要素的整合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得以实现。教室的信息化设施需满足以上多方面应用要求。(三)多样性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创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校教育方式,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变化,是鼓励学员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行交流。干部培训的标准化教室也应该在满足学习互动的共性要求基础上,研究相关教学形式的个性化要求,将每种教学形式固化为特定的教学场景,乃至细化到每一个教学课程,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提供具有特色的学习环境。
(四)现代化要求
干部培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创新,要求教室环境能在原数字化教学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教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集中控制技术和教学互动技术,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内容,完善学员互动流程。利用当前日趋成熟的教学互动理念,将特定的教学场景进一步整合为信息化标准应用场景,最大程度上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干部培训中,教学辅助的一系列多媒体设施和应用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逐步进入课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对教学规律进一步认识,移动应用、多屏互动、虚拟增强等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信息技术为学习互动插上新的翅膀,连同原有情景模拟应用、视频会议应用、教学评价应用、网络学习应用、无干扰教学应用等一起,各项应用进一步融合互通,将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类角色,包括学员、教师、助教、班主任、教学督导员、教学管理员、软件开发者、教学保障人员等,进一步卷入各类信息化应用中,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应用越来越细分,系统越来越复杂,操作要求越来越专业。由此形成的,传统的老师+学员的角色分配越来越不适合于新型学习互动课堂的教学秩序安排。学习互动型课堂应在满足教学各项功能要求下,切实保障和引领各项应用和操作的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保障需求的学习互动型教室场景分析
(一)学习互动型教室的教学适应
进一步突出学员主导地位,发扬学员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学习互动型教室的主导思想。标准化教室应充分适应干部培训的教学需求,学员自身学习的需求。其特点在于按照教学设计,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员思考,通过观念碰撞达到思维深化。(二)学习互动型教室的建设原则
实用性原则:从教学效果和教学保障出发,根据教室不同定位,选择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应用功能,确保功能设计贴合教学要求,应用功能既实用又不浪费。便捷性原则:应用功能便于操作,特别是教师、助教和学员的直接操作,尽量避免复杂性功能,减少应用辅助性操作。
兼用性原则:选择设备时充分考虑相关设备兼用,如当前一些多功能显示设备,可同时支持多屏互动、视频会议和电子白板功能。在保证各项单项功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支持多功能的设施,减少建设、操作和系统互联成本,同时也兼顾教室美观。
共通性原则:各个单项设施间实现互相联动,各项应用产生的数据能互相交换。教室应用功能及数据资源在标准框架下可识别,可利用。
(三)学习互动型教室的组成
1、基础设施(1)物理环境的支撑主要包括建筑及装潢布置、强电系统配套、楼宇弱电自控系统配套、灯光照明系统等方面。(2)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包括:按需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需要通过校园网、无线WIFI、不同运营商的互联网等不同网络之间访问各类应用,实现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操作,为此需要打通异构网络之间的路由,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全面覆盖,并能同时进行大容量无线通信的校院自建或无线运营商移动网络,以及按需设置的信号屏蔽系统;各类通信的专业用途网络,如楼宇机电控制网络、物联网控制网络、多媒体应用网络等。(3)支持各项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存储及相关的网络安全设备。
2、学习互动型教室应包含的应用系统及功能
多媒体设施:扩声及音频采集、视频采集、多屏显示与互动、交互式录播设备、远程视频会议、多媒体中控系统等。
教学应用:资源管理系统、录播后台管理系统、音视频后期处理及制作、流媒体管理系统、视频会议控制后台、教学互动系统、教学流程(实训应用系统)、移动应用、教学督导系统、一卡通应用系统等。
3、学习互动型教室的数据保障
学习互动型教室既是教学培训工作数据产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类教学培训应用相关数据的重要接受者。设计上学习互动型教室至少应能接收以下数据:
(1)教研咨综合管理系统(或校务管理系统)中的排课信息、师资信息、教学评价状态信息、班主任信息等;(2)校院一卡通系统中的学员考勤、会议签到信息等;(3)教学资源目录中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4)后勤管理系统中的教室基本信息、固定资产基本信息等;同时,标准化教室的设备监控,包括物联网设备监控、多媒体设备状态监控、应用及服务系统等监控信息,向多媒体教学管理控制中心提供相应数据。
三、学习互动型教室的分类及功能描述
按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2011编制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系统集成技术规范)》的要求,多媒体教室分为演示型多媒体教室、交互型多媒体教室和录播型多媒体教室,而根据当前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干部培训的教学要求以及实际教学设计的安排,演示、交互和录播等教学技术交叉融合,互为补充,学习互动已经呈现出全新形态,原多媒体分类标准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教室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根据对上文教学、教室数据分析,应将符合干部培训需要的学习互动型教室用途和应用功能进行标准化规划。按照干部培训大纲所包含的教学形态,上文已经归纳出案例研讨型、专题讲授型、学术报告型和情景模拟型等四大类标准化教室分类。下表为标准化教室类型同教学形式与应用场景的对应分析。

教室类型教学课程类型教学活动类型互动应用场景案例研讨型结构化研讨小组讨论、支部活动等无领导小组讨论专题讲授型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学习交流、教学计划说明、班部活动、党性分析、教学准备、社会调研动员等课程后期的提问互动环节、学员论坛等,录播课堂学术报告型专题报告科学发展讲坛等直播、转播远程内容,校内及校际互动功能情景模拟型情景模拟无合适分类应急管理、媒体沟通、干部公推公选、心理调适、期货模拟等
一是案例研讨型标准化教室。案例研讨型标准化教室的要求是完善细节,简洁高效。案例研讨型通常面积较小,一般容纳15-25人左右。教室布局多采用圆桌型布局,或者按照需要布设临时桌椅。一般不设多媒体讲台和专门的控制室。由于人数和面积限制,且从教室美观等角度,相关交流互动通常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持。
从当前的技术发展而言,案例研讨型教室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从学习互动功能要求出发,案例研讨型标准化教室在学员交流互动、课堂间交流互动等方面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教学场景为例,其基本技术应用流程:设置一组教室(2-3个),在教室大屏上显示讨论小组一个简短案例,引导小组展开讨论。参加讨论者可以利用多屏互动的应用将需要表达的观点投影。观察者通过视频会议或者录播设备观察小组讨论的情况,并采用结构化的表格对参与者进行评估。为了细致观察参与者的讨论情况,需要优化室内光线照度,并确保镜头能覆盖到每一位参与者,拾音效果达标。
二是专题讲授型标准化教室。专题讲授型标准化教室的要求是稳步发展,有所偏重。专题讲授型一般可容纳30-60人左右。教室布局上设置学习桌椅,按需要设置多媒体讲台和控制室。专题讲授型教室适应性较强,当前多数教室符合。在当前学习互动要求下,仍有功能改善的需要。
专题讲授类的课程在干部培训中仍占较大比重,在当前强调主业主课、党性锻炼的培训基调下,需重点发挥专题讲授类课程的作用。按照教学安排,干部培训课程也要求课堂提问占据一定的时间比重。同时,教学活动中的交流点评、学员论坛等体现学员在培训中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以讲授型课程的后期提问互动环节为例,其基本技术应用流程:学员利用移动设备(如个人手机)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即时收取后,选择若干问题回答。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屏互动系统展现在大屏或投影上;如果提出的问题较少,教师可以选择实现准备好的思考题,要求学员在移动设备端做选择或者输入文字回答。选择的结果和回答的文字可以即时投影。
三是学术报告型标准化教室。学术报告型标准化教室的要求是完善功能,校际联动。干部培训机构除承担教学任务外,还需兼做重要会议举办场地。在此情况下,学术报告型标准化教室建设标准较高,常见的建筑声学、教学音视频多媒体设施比较完备。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内、校际互动功能。
应用场景:专题报告、开学典礼、结业典礼等,可兼做校际互动的主要会场,可网络直播、转播专题报告,并可接受其他节点的音视频信号并进行互动。
以直播或转播远程课程为例,其基本技术应用流程:学术报告的内容通过网络直播或转播到分节点,分节点的学员,以及具有相关权限的网络学员可以分别收看。分节点学员同样可以在远程进行提问和回答,并通过录播及视频会议系统分别在主教室和分教室投影。网络学员则可以通过桌面端和移动端输入问题方式进行互动。
四是情景模拟型标准化教室。情景模拟型标准化教室是求新求变,特色发展。由于教学内容需要直接与情景模拟课程系统相结合,课程的推动依赖于个性化定制的应用
软件,而且为了加强模拟效果,在时间轴上并非采用常规的线性顺序,而是综合回溯、分支、打点的多种教学顺序。教学中参与教学的角色包含教师、助教、专家、学员等,共同推进教学流程。每次教学课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教学案例组织、应用软件流程、课程脚本编写、班次教学需求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安排,需要有成熟团队的系统化支持保障。情景模拟型标准化教室的难点不仅在于建设,更在于应用。
各类情景模拟型的教学课程,包括应急管理、媒体沟通,金融实训、心理调适、党性培训等。在场景布置上情景模拟型标准化教室应具有较高的仿真度,以便在投入教学培训后为学员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场景。因此需要完善的音视频摄录和显示投屏多媒体设施,具有现场效果的扩声系统,多媒体集中控制系统,与教学流程直接相关的情景模拟课程系统。
由于实训教学功能各异,需求多样,教学流程呈非直线性的发展,因此,需要根据教学的主题、内容以及情景模拟课程需要,创造性完善技术细节,力求新颖、追求变化,突出特色。
四、学习互动型教室的技术支持和体制保障
(一)需设立多媒体教学管理控制中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控制中心应对教学楼宇中的互动型标准化教室进行全程监控,并且对其产生的资源内容进行管理控制。标准化教室里的相关系统应进行统一管理,为用户管理及设备、资源提供统一入口。可以直观地看到每间标准化教室的音视频信号,为教学管理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提供可视化的远程技术支持手段。(二)运行维护上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学习型互动教室建设需要适应个性化的教学培训特点,要求信息化运维人员专业性强、熟悉设备情况,了解常见的教学安排乃至教学课程中固有的业务流程,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处理。关于日常运行维护模式包括以下模式:第一,电教中心管理模式。直属教务部门的教学保障中心,运行保障人员归属教务部门管理。其优点是教务部门负责教学组织、教学保障的全过程,减少部门之间的协调量,及时跟踪互动教学运行保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人员的常态化使用管理,还可以发挥教研部及任课老师作用。
第二,属地化管理模式。教学楼宇物业管理队伍负责对教室运行保障机构的人员和资产进行日常管理,也包括对教室设备、应用软件的运维。其优点是进行属地化管理后,可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减少运行保障部门之间的协调量,有利于提高教学运行保障的整体工作效率。
第三,信息化专业管理模式。专门组建信息化的电教队伍,通过社会化外包的方式展开日常运维。按照教务部门课程,委托专业化IT运维单位进行具体运行技术保障工作。课程实施的物业服务由物业专业单位承担。其优点在于各部门各司其职,教务部门排课,教研部教师组织实施课程,涉及的教室设备大多可以由信息化部门管控。信息化运维团队遵循通行的信息化技术保障规范ISO20001,ITIL等标准化服务保障体系,专业性强、熟悉设备情况,有利于问题及时处理。
注释:
①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5-12.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
[2]毕云芝.互动研究式教学: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法[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2(9).
[3]王静茹,郑嘉鑫.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标准化教室构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2).
[4]铁鑫鑫.浅谈无领导小组讨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