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王倩倩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要建立专业化互联网教学平台,并简化理论教学,利用教学平台的优势加强写作技巧教学。
“互联网+” 高校 应用文写作 教学
一、前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渗透力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封闭课堂也将逐渐被互联网教学所替代。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并结合应用文写作的特征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鉴于“互联网+”时代教学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性、技能性的特征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得以有效实现。二、建立专业化互联网教学平台
(一)课件制作需要生动活泼
应用文写作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较为枯燥,如果不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互联网在应用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优势,该教学平台中所使用的课件与传统的PPT课件应该有所不同,课件内容需要图、文、声并茂,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在进行课件制作时必须要注意不得将课件当作是教材的电子版,只是原封不动的将课本中的知识照搬到课件当中。(二)平台版块划分需要科学合理
在该平台当中自学支持系统是较为重要的功能,因此,必须要根据应用文写作的不同内容将平台科学的划分为不同的版块,如学习重点版块、难点版块、练习版块、作业版块、在线问答版块以及课外阅读版块等。不同版块的功能需要尽量完善,整个系统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所有需求。其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不同栏目的最下方设置一些名人轶事、趣味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专业化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完成“互联网+应用文教学”的基础,课件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版块设置则制约着平台的科学性以及学生在线学习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平台建设。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原则分析
(一)简化理论
应用文是为了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求的一种文体,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文的写作也具有一定的技巧。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应用文的应用性能,对一些繁琐的理论进行简化处理,只选择一些关键性理论作为讲解的重点,其他内容可以简略介绍或者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习。即使在进行重点理论讲解时教师也并不需要对所有理论进行追踪溯源,而只需要选择其中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理论进行讲解。例如,应用文的格式已经演化成固定形式,格式的掌握也不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应用文基础理论教学时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处理,将重点放在其他内容的教学当中。(二)加强写作技巧训练
(1)在完成一种新的应用文文体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当中为学生提供对应的练习材料,并为学生写作进行在线指导。学生在完成写作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返回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审阅与批改。教师在进行学生习作批改时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用不同符号与不同颜色批注将不同的修改内容进行批注,从而凸显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改正自己在应用文写作中所存在的缺陷。(2)建立网络BBS论坛。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时间受限的基本状况,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建立BBS论坛,并定期的在BBS中针对具体问题发帖,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这就使得学生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观点,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改进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3)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训练项目。例如,要求学生完成求职简历、申请书、海报、学习总结等应用文。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作品公示在教学平台的优秀作品版块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而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4)利用教学平台建立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中定期上传一些教学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平台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在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答中。
(5)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对学生训练的全面监督。针对于部分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通过教学平台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部分学生发布训练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平台传输给教师,实现对学生训练的全面监督。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不断渗透,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由于高校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专业化的教学平台可以满足应用文教学中对实践的实际需求。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应用文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1]李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建构刍议[J].教育现代化,2017,4(19):105~106.
[2]郭艳.“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7(03):88~90.
[3]马乔.“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变革[J].秘书之友,2017(01):25~27.
[4]雷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31):159.
烟台南山学院)
王倩倩(1985-),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应用文写作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