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080
高熙强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高熙强

  大众创业背景下,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实施关于创业 的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讲述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了完善对策,来反映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 创业教育 现状及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所谓“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诉求与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需要大批推动社会前进的人才,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二,创业教育是高校校企合作方案的实践路径之一。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积累经验,为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需要,高校扩招使得每年向社会输出就业人口急剧增加,工作岗位的饱和必然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问题。创业教育的实施,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寻求了新的出路,也为高校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实践性

当前很多高校在思想上对创业教育认识还不够清晰,虽在教学上开设了一些课程,但仅仅只维持了两个学期,而课本中涉及的创业相关知识较少,课程的内容也只是一些创业的案例以及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太注重理论上的传教方式,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得过于空洞。

  很多高校里的专业指导老师,他们自身没有实践的经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面对学生的教育,他们仅仅是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以及大量文献或网上的理论和案例来授课。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讲一些创业的相关政策、创业要求、创业技能等,在理论上不能联系实际,这导致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度不高,这样很难满足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

(二)创业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规模不健全

创业规划简单、资金短缺、工作环境恶劣是大学生创业中的一个现状,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依靠摆摊在学校进行营销手段,这样的做法缺乏专业性,不具代表性。一些大学生以专业知识为前提进行创业,但由于缺乏技术含量、经验不够,创建不了一定规模的公司,大多也都没有社会竞争力。

(三)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

一些高校在思想意识上重理论,而对创业实践宣传不够,只愿意做短时间内有所成的创业性项目,而不愿意对创业的宣传工作和实践的场所有过多的投入。大多数高校在意的仍然是个别有起色的创业者,而不是培养大批学生对创业实践的认知,且创业实践也仅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以创业速成为目标,而不是培养学生创业者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并且当前高校不注重整合资源,校内外实践孵化园和创业实践基地极具缺乏,严重影响了相关科研竞赛的开展,且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扶持力度较小,这也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几点建议

(一)开设创业服务平台,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应积极投入资金,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开设“创业科技园”、“大学生众创中心”等平台,为有想法、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大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并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管理安全制度。

(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扩大师资力量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在教务课程体系中增多创业课程,将课堂教育和实践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在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课上的渗透,开展创业通识教育,带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积极开设实践培训课程,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深造,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着手打造具有创新性复合型特色教师队伍。

(三)开展科研专题研究,组织学科创业竞赛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深入了解科研发展,了解学术性研究方向,掌握实质性科学技术,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学有所成的精神品质,增进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适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实践性管理技能做好铺垫,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各样大型创业竞赛,贯彻落实创业发展方向,深化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竞赛促教学,以教学带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挑战杯”青年作品竞赛等,扩大创业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在创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锻炼是有必要的。大学生在创业竞赛中收获了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对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均有着很大的帮助。

  [1]郭小青.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3(11).

  [2]陈博,黄楠竹,昌龙然.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考[J].才智,2015(9).

  江西科技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2015年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转型时期学生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RW15YB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