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语预备教育留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教学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825
范媛媛

  汉语预备教育留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教学探索
——以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为例

  范媛媛

  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来华留学汉语预备教育留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开展以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教学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体验式文化教学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设计,希望本研究对指导实际文化体验类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文化体验 课程研究 汉语预备教育

一、文化体验类课程现状

语言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体验类课程作为留学生汉语预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掌握地道汉语、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规范的课程设置,专门的教材,专业的师资队伍。大部分学校把文化体验课程仅仅当成是一次学生实践体验活动,处于边缘课程的位置,所以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文化体验类课程设置

在国内,目前中国高校开设的来华留学汉语预备教育课程中不仅有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也有文化体验类课程,这类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在课堂上完成授课的。文化体验类课程主要分为中国传统艺术类:书法、国画、建筑,以及剪纸、结艺等民间手工艺术。中国传统表演类:民族歌曲、舞蹈、曲艺等。中国传统体育类:太极拳、棍术等各种武术,围棋象棋和麻将等各种棋牌,踢毽子、抖空竹等各种民间体育。中国传统饮食类:以八大菜系为代表的各地菜肴的烹饪方法,较子、粽子等传统年节食品的制作方法。中国传统习俗类:传统服饰、传统节庆和婚丧嫁娶等传统习惯和风俗。以重庆的几所高校为例:

  对比了几所高校的文化体验课程设置,重庆邮电大学在文化体验类课程设置上是比较完善的,课程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涉及到中华传统体育类、传统艺术类、传统表演类,但是在饮食和习俗上的课程还有待开展。

三、文化体验类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本部分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汉语预备教育留学生作为施测对象,共发放问卷44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学生兴趣所向,对课程满意度调查等几方面。通过问卷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文化体验类课程教学的相关结论。

  问卷中大部分留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体验课程有太极拳、饮食、书法绘画、剪纸、风俗习惯。90%以上的留学生选修文化体验课程的目的都是兴趣爱好,并没有明确的目标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还有大部分留学生很反对学分选修,强迫性的学分要求反而使他们产生的厌恶的情绪。其中有58%的留学生认为文化体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基于什么原因,笔者目前还未进一步研究。但是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设置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需要不断改进。

  对于文化体验课程师资队伍的研究分析表明,89%的学生都很满意。但是对于教学方式只有64.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满意,还有学生提出了建议,希望增加一些视频影音资料,甚至可以举办小型的展览会和比赛,这样子可以提高大家的兴趣。另外在学习形式上,有学生提出了分组合作,认为2-3个人为一组配合完成是比较好的,这样子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激起一些创新的灵感。

  “您希望多久进行一次文化体验课程?”针对这个问题,有74.6%的学生都选择了一周一次体验课的频率,但是前提是本周没有HSK培训课程,看来学生们还是很讨厌每天都满满的课时,还是希望在有空余的时间下轻松氛围中再来安排体验类课程。

四、文化体验类课程教学思考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整体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相结合。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文化体验类课程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有的学生作品很出色,有的学生无法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要以中等难度适宜。(2)文化体验类课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文化体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真实性是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学生的体验情境越真实,印象就会越深刻。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不同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文化体验类课程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3)教学方法多样性。文化体验类课程是以兴趣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实践。所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提高教学效果。(4)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特色。很多文化现象随着当代中国的大力发展也在不断演变,对于留学生而言,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会生活、风俗人情、流行文化等文化内容。在文化体验类系列课程中,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开拓尝试不同的文化活动情景,让学生从生理上、智力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都完全地参与进来,深入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内容。

  [1]郑德平.对外汉语文化体验类课程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詹俊达.留学生体验式文化教学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5.

  重庆邮电大学)

  本文系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国际化教育研究项目《以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JJY16-2-12)阶段性成果。

  范媛媛(1988-),女,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