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784
皇甫菁菁

  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皇甫菁菁

  我国丰富的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对新中国诞生的热切渴望,记录了先辈们为之而努力奋斗的辉煌历程,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它都有独特的存在意义。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红色资源在中华民族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应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红色资源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如今是科技高速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呈现高度网络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大学生面对的信息也更加多元化,尚未完全成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面临更多挑战。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而大学生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直接反映了社会的高度网络化,充分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之深。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土地的紧缺,作为传统旅游行业进行开发的红色资源的存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合理地利用红色资源本身的深刻内涵去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保存红色资源和解决网络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冲击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红色资源的定义

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时留下的革命足迹、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多数纪念地都围绕着长征沿线的地点,井冈山、瑞金、遵义、雪山草地、延安、西柏坡等长征主要地点形成了一条“红色路线”。总体来说分布比较广泛,遍布全国中、东、西部。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主要有井冈山精神、百色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刘胡兰精神等,这些精神无一不反映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的理想人格。这些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最为艰苦的革命时期,贯穿了新中国发展的整个时期,在未来也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大部分革命纪念地已经被开发为红色旅游圣地,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一部分已经成为旅游圣地的纪念地因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被拆除或只保留一部分,这是在红色资源保护中的一大缺憾。

二、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红色资源具有分布广泛性、故事性和观赏性以及实践参与性,要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要结合这几个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根据特点开展教育工作。

(一)分布广泛性

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沿长征路线一带,这些纪念地大多地处偏僻,很难吸引大学生前往,因此除了这些地点之外,应着重考虑革命时期的会议地址和伟人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主要的政治活动都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武汉等地进行,因此这些地方的会议遗址比较多,这些地方也是我国高校办学的主要地点,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红色资源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初期的活动遗迹多集中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后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活动地点就从偏远的山区逐步向东部和大城市迁移,这也造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革命纪念地的分布。以长沙为例,长沙的主要革命事件、活动遗址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新民学会旧址等,伟人足迹有著名的橘子洲头、岳麓山等,伟人故居有刘少奇故居、徐特立故居等,纪念场所有刘少奇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这些地点都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对大学生进行革命精神教育。

(二)故事性和观赏性

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大部分是革命纪念地和伟人诞生地,这些地方通常收录了伟人奋斗的事迹,这些事迹无论是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还是经过渲染之后的传奇性,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有着相当可观的吸引力。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大部分仍然集中于课堂,以课本为主,由教师进行刻板的讲述。这样的教育方式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关注,也不能很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充分地利用革命时期生动有趣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纪念地的建筑等都保持了革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具有那个年代的美学代表作用,生活在千篇一律的“盒子建筑”里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典雅古旧的建筑吸引,从而更加集中注意力去领略革命先代留下的宝贵革命精神。

(三)实践参与性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再信奉捧着课本呆在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老一套学习方法,更注重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学习和对课堂知识进行检验。学校组织大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又让大学生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在教室之外进行学习,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仅如此,纪念地多是在艰苦的抗战时期保存下来的,即使经过小范围的翻新和保养,整体上还是给人一种简朴的感觉,大学生在游览过程中,更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革命先辈生活条件的不易,因此会更加敬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也就能更容易被革命精神感染,更好地铭记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三、红色资源的合理利用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兼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当地发展政策的实施,既不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红色资源,也不能为了单纯地保护红色资源阻碍当地民众的发展,为了协调二者的关系,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合理”这一原则。

(一)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对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了开发,针对当地特色发展相关行业,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将革命纪念地作为红色旅游圣地进行旅游开发,以尊重史实、保护遗址为原则,对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进行开放。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附近的红色旅游景点,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前去参观,为学生讲解革命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将“弘扬红色精神”作为班级团日活动的主题也有利于带动集体一起学习红色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除了作为游客对旅游景点进行参观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当志愿者和导游,为前来游览的游客讲解革命故事。在讲解和服务的同时,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得到加深,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大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高度网络化带来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冲击,但是同时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利用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新的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要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将红色资源的素材放在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网站,供大学生进行红色资源的阅读和理解之用,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账号等进行传播。网络传播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不高,能够最大限度地配合学生的日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不冲突。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可以实现红色教育素材的多样化,大学生不仅可以浏览相关的图片进行认知学习,还可以通过观看录像、视频、音频等进行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网络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地域局限性,大学生除了可以感受当地革命遗址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还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纪念地和革命事迹,使得受到的革命精神熏陶最大化。

四、结语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中,运用历久弥新的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其健全的精神成长,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要举措。我们相信,在革命先辈们的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的大学生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脊柱,带领中国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1]杜向武.红色资源在培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价值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1):20~25.

  [2]张泰城.论基于红色资源的教导行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4~18.

  [3]李文瑞,贺新春.论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学资源的困境及其对策[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8~40.

  [4]肖发生.多维视角下的红色文化资源[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1):16~22.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皇甫菁菁(1982-),陕西渭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材管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