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讨视觉传达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741
王佳丽

  探讨视觉传达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王佳丽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技能人才,而是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并举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特色,主体现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从而为文化产业市场提供优良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 创新型 复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推崇个人创造与创新力,强调文化艺术是经济的一种推动力,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从本质上说,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窘是高素质的创意人才匮乏。我们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本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更要富有创新意识的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高层次的文化素养的人才,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顺应了,快速、多样化发展的行业需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下视觉传达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视觉传达专业是一门实用领域的设计,同时设计也是一门人类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文化创意产业下对多学科的交融要体现了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从业者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再是局限在平面空间领域了,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它普遍的涉及到人际、环境、科技等诸多要素,对设计师的要求不但要有职业技能,还需要晓畅社会人文、传播理论、材料学等从业相关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筹集整合丰富的知识资源,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二、文化创意产业下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特色

我国现阶段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某些方面受到一些传统模式的束缚。因为我国的设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对早期的一些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种模仿。我们在借鉴吸收西方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在课程的结构上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艺术生的扩招,进而致使整体学生能力和文化素养普遍降低。

  现阶段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多元化、系统化,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研究能力,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使学生能够成为创新与应用能力并举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要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有思维训练方面课程又要有真切的实践。例如,以实际案例为课题内容的全新课程形式,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围绕案例展开丰富创造与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职位角色,探索创造思维方法,为踏入岗位准备。

(二)重视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达到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并举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第一、第二课堂联动的形式,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开阔的眼界,对推崇创造力的行业影响很大,必要的社会调查和专业考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走出课堂学习外界设计文化,参加各种设计作品比赛,设计展览,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衔接对接。

(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创新产学研合作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创新平台、共享技术设备资源、共建实习创新基地、吸收同行业企业的技术人才来校任教等方式,以提高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改变与行业标准相脱离的状况。

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要求

现在,很多高校中,设计专业高学历的教学团队并不缺少,但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尚是制约高校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今天,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有了重大的改变,从过去单纯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引导者转变。在这个过程,教师的工作角色变得更多重,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老师,又是创造思维的启发者,既要有较好的人格魅力,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有着更高的考验。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强融合性及高附加值的特点,市场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竞争的必然条件。设计行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力之一,时代背景为我们设计教育提供了广衰的空间,也指明了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向,作为教学工作者会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提供优良的储备人才。

  [1]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饰,2015(11):72~74.

  [2]潘志琪.试论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方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1(6):112~114.

  [3]樊华,周庆责,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16(10):55~58.

  [4]苏亮.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3(14):20.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