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礁湖》看康拉德小说的写作技巧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117
刘 瑜

  从《礁湖》看康拉德小说的写作技巧

  刘 瑜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个非英语为母语的作家之一。他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康拉德一生共创作有13部中长篇小说,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代表作包括《吉姆爷》,《黑暗的心》等。康拉德的这些作品,根据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航海小说,丛林小说和社会政治小说。

  除了在小说的创作上有很大的成功之外,康拉德对于小说写技巧的革新也为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发表于1898年的短篇小说《礁湖》,浅显的分析了康拉德在小说创作方面的写作技巧。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康拉德的生平,作品已经短片小说《礁湖》,接下来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康拉德式”的写作技巧。

  约瑟夫·康拉德 《礁湖》 写作技巧

一、前言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过渡性作家。他不仅继承了詹姆斯“重视心理描写”这一特征,并且对于小说在形式方面的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被西方评论家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

  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波兰。由于对于海洋的向往,17岁便去法国学习航海。长期的海洋生活中,他几乎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这为他之后“海洋小说”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之后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素材。康拉德于1886年加入英国国籍,在其近40岁的时候才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而且是用非母语的英语进行创作。1895年,康拉德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Almayer’s Folly),小说形式简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了普遍好评。自此,康拉德放弃了海上生活,定居英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康拉德的创作生涯虽然短暂,但却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写有13部中长篇小说,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主要作品有《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The Nigger of the Narcissus)、《吉姆爷》(Lord Jim)、《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等。康拉德的这些作品,根据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航海小说,丛林小说和社会政治小说。

  《礁湖》是康拉德众多短片小说之一,发表于1898年。

  小说通过对故事所发生地点周围环境、主人公的心理以及两个主人公之间对话的细致刻画,描述了其中之一的男主人公在面临恋人死亡之时对过往所犯错误的悔恨以及对生活的重新感悟。小说不仅在内容与主题上探究了“人性”这一深刻的主题,同时在创作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康拉德本人对于小说创作的技巧以及小说写作形式创新的理念。

二、打破时间顺序 采用新型叙事方法

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小说开始取代诗歌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文学形式。小说的发展日趋完善,几乎形成了固定的形式与模版,之后的小说家们虽然力争在小说的创作上有所突破,但仅仅局限于内容。小说的结构仍然拘泥于“开始——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单调的模式。然而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小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急剧变化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读者们发现康拉德的小说创作不仅仅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在叙事顺序上也较以往的小说结构上有了较大的不同。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的顺序上。

  以短篇小说《礁湖》为例,小说的发展具有两条主要的线索:其一是现在在礁湖上所发生的事情,即马来人即将面对其恋人的死亡时,对生活以及过往的感悟与悔恨;其二则是马来人在与欧洲人讲述现在的情形时对于过去事情的回忆,即兄弟二人与部落首领做斗争,哥哥牺牲救弟弟与其恋人生命的故事。按照传统小说的叙事方法,小说应该具有极强的时间顺序与逻辑性。而马来人所回忆的事情,在时间上不仅先于现在在礁湖上所发生的事情,而且也是现在在礁湖生活原因,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回忆中的部分应该置于小说的最开始,而康拉德却将回忆的故事安排在了小说发展的中间部分。从而在一部短篇小说中形成了“故事中的故事”。不仅仅在《礁湖》中,作者有这样的安排,在另一部代表作《吉姆爷》(Lord Jim)中,康拉德在时间与逻辑顺序上,同样有与“传统小说”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更加的“混乱”。这就集中提现了康拉德在创作时在时间顺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种在形式上不遵从时间于逻辑的安排的创作,无可争议的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新中的革新决心,随后的小说家们在康拉德的基础之上,对于小说线索上的安排有了更加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虽然与这些小说家们相比,康拉德在创作手法上不及他们成熟,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开创了小说形式革新的先驱。

三、运用象征主义 赋予小说深刻的主题与内涵

所谓象征是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http://baike.baidu.com/view/78838.htm)

  传统意义上的象征与被象征都是有着明确,单一、稳定的关系,而在康拉德的小说《礁湖》中,却并非如此。康拉德曾说过“所有伟大作品都是含有象征意义的,唯有如此,它们才取得了复杂性、感染力和美感”(《英国小说发展史》,279)由此可以得出康拉德对于象征的运用不单单是一种表现手法,而是一种写作手法。在康拉德看来,象征不再是是物对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而是文化内涵,甚至是与创作者心境,读者心境有所关联的一种写作技巧。

  具体到小说《礁湖》中,康拉德对于象征的运用无处不在。

  马来人(Malay)回答道“我已经有五天的时间没有睡觉了”

  ……

  “全(Tuan),她会死吗?”

  “恐怕是这样的”白人(white man)悲伤的回答道。

  (作者译,Conrad,1898)

  本段描写中,作者对于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并没有采用他们的名字,而是直接用了他们本来属于的两种人种来进行称谓。究其原因,这和作者本人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其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康拉德本人在做水手的时候曾经到过马来西亚,而且马来西亚曾经作为被殖民地区被欧洲殖民过,因此小说中的“Malay”可以说是象征了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以及马来西亚人种这个种族,而“white man”则可以说是是整个欧洲和欧洲人种的象征。再从全文中对于两个主人公关系的描述,我们得知,表面上两个主人公是朋友的关系,但读者可以通过象征手法的表达探究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其实他们在身份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可以通过文中的另一句描写来进行佐证:

  全(Tuan)喜欢和阿塞特(Arsat)做朋友,但在某些程度上,也许只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宠物狗看待……

  (作者译,Conrad,1898)

  在表面,白人和马来人是朋友,而事实上白人只是把马来人当作了自己的宠物狗,再者,我们通过对于其他康拉德作品的研究得知,康拉德的作品中有着很重的“殖民主义”的痕迹,所以说,这里的象征不仅仅表述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更是对当时社会这种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直接反映。

  此外,文中仍然有大量象征手法的应用,如白人走入马来人生活的礁湖可以是白人走入马来人内心的象征、文中多次提到的“黑暗(darkness)”一词是失望,绝望的象征、“阳光(sunshine)”则可以说是希望,美好与未来的象征,而题目本身“礁湖(lagoon)”也在文中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地方。仅仅是康拉德一部短篇小说中,就有如是多的象征,可想而知,康拉德已经把象征作为其写作技巧之一了。

四、转换叙述视角 增强小说的可读性与真实性

康拉德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在小说的形式上与19世纪的传统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在叙述的角度上也有自我创新。众所周知,19世纪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创作,而康拉德则放弃了这样的写作手法,采用了在表达上更具有感染力的“牵涉其中的叙述者”(the involved narrator)(英国小说艺术史,214)。所谓“牵涉其中的叙述者”就是让某个小说中的当事人既充当第一人称叙述者,又充当旁观者与见证者来见证整个故事的发生,从而使得小说获得更强的真实感。

  在《礁湖》中,作者同样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手法。纵观通篇,读者会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旅行者(traveller),白人(white man),全(Tuan)均指的是同一个人,即路过礁湖并留宿的主人公之一;而马来人(Malay),阿塞特(Arsat)则是对另一位主人公的称呼。从作者对于文中主人公的称呼我们就可以体现出作者采用“牵涉其中的叙述者”的写作手法:旅行者(traveller),白人(white man),马来人(Malay)这样的称谓是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写作的例证,而直呼名称全(Tuan),阿塞特(Arsat)则可以看出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夹杂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这样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使小说的阅读增加了难度,但与此同时,小说的可读性增加,小说的真实性也在视角的转换过程中逐步加强。作者这样创作,淡化了自己的主观程度,使读者成为阅读的中心,这就使得读者有权利诠释作品。对于读者而言,了解叙述的内容则成了最基础的“工作”,了解写作技巧手法与叙述过程才是阅读中需要探索的。

  康拉德本人十分强调作者的“个性化”和独立性。因为在他看来,作者的过分介入会导致小说的主观性增强而失去作品的客观性(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59)。因此,在他很多的作品中,我们都看一看到这种“牵涉其中的叙述者”的运用,包括康拉德本人最经典作品《吉姆爷》(Lord Jim)和《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中所创造的主角“罗姆”这一人物形象。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康拉德式”的写作手法,极具代表性。

  总而言之。二十世纪小说的创作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在以康拉德为代表的小说家的带领之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创新,康拉德本人的作品因其独特的“康拉德式“的写作技巧收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为英国文学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胡强.康拉德政治三部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于建华.试析康拉德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1998(01).

  [5]殷企平,高奋,童艳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中载.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7]Cedric Watts.A Preface to Conrad[M].Pek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8]象征.http://baike.baidu.com/view/78838.htm[EB/OL].百度百科.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刘瑜(1987-),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英国国家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